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送别》音乐教学法复习进程

最新《送别》音乐教学法复习进程

【教材分析】
歌曲《送别》是我国20世纪初的一首学堂乐歌,歌曲选自美国作曲家奥德维的作品《梦见家和母亲》,由著名艺术家李叔同填词。

这首歌曲清新而略带哀愁。

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

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

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

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

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与欣赏,开启学生情感的大门,获得愉悦的感受,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

让他们体会人世间的真善美,在音乐中获得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与理解歌曲所描绘的意境及表达的情感。

3、知识与技能:会演唱并背唱歌曲《送别》,体会其清新自然、略带哀愁的情绪,并能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了解学堂乐歌及李叔同。

了解音乐要素对音乐风格的影响,并能通过改变音乐要素为音乐片段设计不同的情绪。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重难点】
按照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及意境来有感情的背唱歌曲。

【教学方法】
赏析、视听结合、讲解示范、启发引导、对比分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度过今天的音乐课堂。

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播放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2、老师介绍歌曲的内容:这是美国作曲家奥德维创作的《梦见家和母亲》,情绪舒缓而深沉,以梦境的形式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3、启发式引导:这首歌曲的旋律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请同学们再来欣赏一首歌曲,对比二者的异同。

(引发学生听觉的兴趣与热情,启发学生的思维)
4、教师总结:后者就是李叔同先生根据奥德维的《梦见家和母亲》而重新填词写成的一首学堂乐歌《送别》。

5、简介学堂乐歌。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经典的学堂乐歌——《送别》。

(由《送别》的原作曲者的原作品导入,使学生加深对于作者的理解及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更加顺利的听赏学唱歌曲及准确的把握歌曲的情绪做好铺垫)
二、学唱歌曲,把握情绪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歌曲旋律的感知、记忆。

在听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特点,大胆的发言,来表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认识,为更好的表现歌曲打下基础。


2、老师总结:长而平缓的旋律把我们带入到离别的场景,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无一不让我们感受到这种忧伤与凄凉。


3、老师来演唱这首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有没有变化?(教师范唱是连接歌曲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使学生在听觉上保持对音乐的热情,通过师生的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完整的感受和理解歌曲,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音乐鉴赏力。


4、带着情绪的变化,随钢琴伴奏轻声用 u哼唱歌曲。

5、纠正歌唱状态,再次用 u哼唱。

(运用母音模唱旋律的方法代替了传统的练声,既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演唱歌曲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6、带着u感觉,一起来唱一唱歌词。

(歌词咬字的状态,用u的感觉更容易带入,使发声练歌习充分融入并较好的运用到歌曲中)
7、歌曲高潮部分的艺术处理:老师范唱B部分,学生感受。

带着这种感受,唱一唱这部分。

(运用示范的力量,对比的方法,使学生直观感受与体验,通过感受来更好的表现歌曲)
8、歌曲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的对比处理。

启发式提问:歌曲的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完全再现,那他的情绪是否是完全再现?一、三部分应该分别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请学生小组讨论。

9、共同总结出: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情感升华与强化,友人早巳远去,却久久不愿离开,加深了魂牵梦绕的离情别意,使人意犹未尽。

10、带着这种感觉,再次演唱歌曲的一、三部分。

(运用对比的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来感受歌曲前后情感的不同表达,对于更好的演唱歌曲起到了至关重要
的作用)
11、完整的演唱歌曲。

并引导式提问:歌曲的最后一句,力度和速度上可以做怎样的处理?
(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学生潜能即兴创作改编,激励学生勇敢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12 、随音乐伴奏完整的演唱歌曲。

13 、这首歌曲的背后还有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李叔同胞作背景的小故事:李叔同有一位好朋友叫许幻园,一个冬天,大雪纷飞,旧上海是一片凄凉。

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叔同兄,我们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

”说完挥泪而别,连好友的家门也没有迈进。

李叔同望着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里整整站了一个小时,随后转身回屋,含泪写下了这首送别诗。

14 、送别之情,当然会从内心生出许多感慨!人生不过数十年,知交能有几人?再见又待何时?歌曲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以及深深的无奈。

带着这种情感再次随伴奏演唱。

(增强了对于歌曲情感的理解,并能够尝试以作者的心情来演唱歌曲,用更深情、忧伤歌声来表现歌曲)
三、巩固歌曲、情感延伸
《送别》的广泛流传与传唱,与一部电影是密切相关的。

老师出示《城南旧事》,请学生尝试介绍电影的剧情20年代末,小女孩林英子跟随着家人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

结识了很多的好朋友,都曾和英子玩耍过、谈笑过、一同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都一一悄然离去。

那一缕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她童稚的记忆里。

1、歌曲在影片中多次出现,贯穿始终,思考:歌曲在不同的场景出现,情绪及在影片中的作用会相同吗?
2、通过几段影片场景的欣赏,来对比、分析,进一步的感受歌曲在影片中的运用及作用。

a.欣赏电影的片头部分,表现形式、速度、情绪是怎样的?
共同总结:片头音乐,奠定整部影片的基调。

b.欣赏第二段视频,描述的是怎样的场景?表现形式、速度、情绪是怎样的?
共同总结:能更好的渲染气氛,衬托场景,这就是早期的学堂乐歌。

c.欣赏第三段音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表现形式、速度、旋律、情绪又是怎样的?
得出结论:同样的音乐在不同的场景下,音乐要素发生变化,表现的情绪也是不同的。

(用对比、分析等方法,既巩固了歌曲,又进一步了运解歌曲的意境,同时分析出:音乐要素对于歌曲的情绪和在影片中的作用的影响)
3、影片结束的时候,小英子趴在马车后坐上含着泪花无限依恋地挥别了她的童年。

让我们唱起这首歌,一同为电影拉下完美的帷幕。

(学以致用,运用之前的感知,进行歌曲的再次演唱,使学生更进一步的把握好歌曲的情感。


四、小结
从大家的演唱中,老师感受到了同学们同感于小英子的苦楚与忧伤,同时也深深的感受到了同学们对于小英子今后美好生活的一种期许与愿望。

一首经典的歌曲会给人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发自肺腑的、用心的演绎同样也会给人留下无限的回忆。

同学们深情的歌声已经深深的印在老师的心中。

相聚的时光总是很短暂的,转眼间也到了我们离别的时刻,最后就让我们一起用真诚的歌声来互相送别。

师生共同演唱《送别》下课。

发酵床养猪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发酵床养猪的场地选择、猪舍建设、垫料原料、发酵菌种选择、发酵床制作、猪只要求、饲养管理、发酵床使用及维护和垫料后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仔猪、生长育肥猪的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548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 1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GB/T 17824.1 规模猪场建设
NY 5030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32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5033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
NY/T 5339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DB43/T 634 畜禽水产养殖档案记录规范
DB43/T 686 猪用生物活性垫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垫料
由锯末屑、稻壳、秸秆等组成,用于制作发酵床的材料。

3.2
发酵菌种
能分解和促进分解生猪排泄物(粪尿)的有益微生物菌群的总称。

3.3
土著菌
从自然界中采集可分解生猪排泄物(粪尿)的有益微生物菌群。

3.4
营养添加剂
能促使垫料中发酵菌生长、繁殖的营养性添加物。

3.5
发酵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