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学科知识

体育学科知识

1、初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初中阶段教学目标制定应包括哪几
方面。

1)生理特点:
12—15岁生长发育正处于高峰期,心血管呼吸系统发育加速但尚未完成可塑性大。

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得到发展,动作协调性进一步提高,分析综合能力有所发展,分化能力不强掌握复杂精细动作较困难,神经细胞的工作耐力差,易发生疲劳但有很强的恢复能力疲劳消除得快。

初中生心率一般每分钟80次左右,呼吸频率每分钟18-20次肺活量男2500—3000毫升,女2000—3000毫升,神经系统进一步发育,12岁脑重量已接近成人水平,13-14岁大脑皮层发育完善。

2)心理特点:
初中生感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增强,观察的目的性和自觉性也有了提高,他们的有意记忆有了较明显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逐渐占主要地位。

情感易于外露,有时偏激,或振奋而洋洋得意,或沮丧而消极。

但情感的社会性内容日益增强,重友谊、讲义气。

在意志方面,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有所发展,独立性增强,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所提高。

另外,他们的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开始关注自我,并出现“自我反思”。

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安全教育。

2、王明有氧耐力较差,从运动项目、练习次数、练习时间和强度
(心率)等方面帮他制定一个锻炼计划。

运动项目:长跑自行车滑冰游泳
练习次数:一周4—5次
练习时间:30分钟以上中低等强度练习
练习心率:130—170次/分练习后注意放松
分解练习法和完整练习法的定义及在教学实践中运用。

分解练习法是把完整的动作合理地分成几段或几部分,逐段或按部分进行练习的方法。

分解练习法适用于教学较复杂而又可分解,用完整法又不易掌握的动作的教学,或动作的某部分需要较细致地学习时采用。

完整练习法是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练习的方法。

完整练习法一般是在教学较简单的、学生容易掌握的动作;不宜分解教学的动作(如体操运动中的翻滚动作);对动作分解教学后又连接起来完整掌握时采用。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生感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增强,观察的目的性和自觉性也有了提高,他们的有意记忆有了较明显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逐渐占主要地位。

情感易于外露,有时偏激,或振奋而洋洋得意,或沮丧而消极。

但情感的社会性内容日益增强,重友谊、讲义气。

在意志方面,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有所发展,独立性增强,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所提高。

另外,他们的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开始关注自我,并出现“自我反思”。

初中体育教学目标:
1、初步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自觉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
2、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和机能的影响,能对健康的营养食品进行简单选择;运动中注意安全问题;
3、了解所学项目的简单技战术知识和竞赛规则;发展运动技战术能力,发展速度、有氧耐力和灵敏性;
4、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通过体育树立自尊、自信和团结协作精神;
5、理解并担当不同运动角色,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行为,并能做出简单评价。

体育教学原则:
体育教学原则是指导体育教学实践,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实现体育教学目的的基本要求,是长期体育教学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概括。

它包含的原则有:
学生主体性原则
身心全面发展原则
技能教学为主原则
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
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原则
全面效益原则
体育教学方法:
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采用的不同层次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
称。

体育教学设计:针对体育教学而进行的教学行动方案的设计过程就是体育教学设计。

分为学期、单元、课堂三类。

体育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1、制定体育教学目标;
2、选择体育教学内容;
3、进行体育教学任务分析;
4、选择教学策略;
5、体育教学场地设计;
6、开展教学评价。

体育课的密度:是指在体育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运动的量与强度的总称,是身体练习对机体刺激程度的反映。

运动负荷量度的调控:
1、改变练习的某些基本要素,如速度、速率、幅度;
2、改变练习的顺序和组合,调整间歇时间、练习与休息交替节奏;
3、改变练习内容的难度,如将原来的30米慢跑改为30米加速跑;
4、改变练习的重复次数,如改变练习的密度;
5、改变练习的限制条件,如活动范围、器材重量;
6、改变课的组织教法与形式,如循环法、竞赛法或分组练习等;
7、调整课中各项活动的时间比例,如教师指导组织措施,学生观察与休息等。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学习目标:
运动参与方面(略)
1、运动技能方面:通过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正确技术,投篮命中率达到30%以上;
2、身体健康方面:通过练习,发展学生身体上肢力量及灵敏协调素质;
3、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精神品质。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项目(初中组):
1、身高
2、体重
3、肺活量以上必测
4、1000米(800米)、台阶试验(2选1)
5、坐位体前屈、掷实心球、引(男)仰(女)、握力(4选1)
6、50米、立定跳远、跳绳、篮球运球、足球运球、排球垫球(6选1)
台阶试验测试方法:
场地器材:台阶或凳子、节拍器、秒表、台阶试验仪
初中男生用40厘米、女生用35厘米高的台阶(或凳子)做踏台上、下运动。

测试前测定安静时脉搏;然后受试者轻度活动下肢关节。

上下台阶的频率为每分钟30次,节拍器节律为每分钟120次(每上、下一次是四动)。

受试者按节拍器的节律完成试验。

受试者从预备姿势开始,1、一只脚踏在台阶上;2、踏台腿伸直成台上站立;3、先踏台的脚先下地;4、还原成预备姿势。

用2秒上、下一次的速度连续做3分钟。

做完后,保持静止休息状态,测量
运动结束后的1分钟至1分半钟、2至2分半钟、3至3分半钟的3次脉搏数。

用下列公式求评定指数:
评定指数= 踏台上下运动持续时间x100
2x(3次测定脉搏之和)
以上答案选自
《学校体育学》(周登嵩主编)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