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石油大学 钻井工程 课程主要内容

中国石油大学 钻井工程 课程主要内容


第6章 油气井压力控制
1. 2. 3. 4. 5. 6. 7. 8. 9. 确定钻井液密度的主要依据。 平衡压力钻井和欠平衡压力钻井的概念、优点及技术关键。 溢流的原因。 气侵的特点。 地层流体侵入井眼的征兆和检测方法。 关井方式及其选择。 压井的概念及井底常压法压井的原则。 压井计算。 司钻法和工程师法压井过程中立压和套压变化规律。
第2章 钻进工具
8. 9. PDC钻头的破岩机理、分类及其正确使用。 钻柱各组成部分的特点和作用。
10. 丝扣联接的条件。 11. 钻柱中性点的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12. 钻柱设计内容及其设计方法。
第3章 钻井液
1. 2. 3. 4. 5. 6. 钻井液的功用 钻井液流型及其流变参数 钻井液固相含量过高的危害及其控制方法 钻井液降滤失剂作用机理 井塌的原因及防止井壁坍塌的措施 储层损害的主要原因及防止措施
第1章 钻井工程地质条件
1. 2. 3. 4. 5. 6. 7. 地下各种压力的概念及上覆岩层压力、地层压力和基岩 应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地层沉积欠压实产生异常高压的机理。 声波测井资料法预测地层压力的原理和步骤。 Dc指数的计算方法;采用该方法随钻监测地层压力的原 理和步骤。 地层破裂压力的概念及其预测方法;会根据液压试验曲 线确定地层破裂压力。 岩石各向异性的概念。 岩石的弹性、塑性和脆性的概念。
第5章 井眼轨道设计和轨迹控制
1. 2. 3. 4. 5. 井眼轨迹各种参数的概念。 测段狗腿角及平均井眼曲率的两种计算方法。 井眼轨迹垂直投影图、水平投影图和垂直剖面图的作图 方法、坐标参数及其能够真实反映的参数。 磁偏角的校正方法。 对测斜计算数据的规定:测点编号、测段编号、第0测 点的规定、井斜为0点的方位角规定、测段方位角增量 及平均方位角的计算方法。 测点坐标计算公式。 平均角法和校正平均角法的基本假设及其测段增量计算 公式。
6. 7.
第5章 井眼轨道设计和轨迹控制
8. 9. 井斜的原因。 满眼钻具组合的工作原理、设计及其使用特点。
10. 钟摆钻具组合的工作原理、设计及其使用特点。 11. 常规二维定向井的轨道类型及其选择、设计方法。 12. 装置角和装置方位角的概念,它们分别在何种条件下用 来表示工具面角。 13. 装置角和井斜角、方位角变化趋势之间的关系。 14. 扭方位计算。 15. 反扭角概念。
第4章 钻进参数优选
1. 2. 3. 4. 5. 6. 7. 影响钻速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关系。 门限钻压及压持效应的概念。 射流对井底的清洗作用。 射流和钻头的水力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提高钻头水力参数的主要途径。 钻井泵的两种工作状态及在相应工作状态下获得最大钻 头水功率的条件。 水力参数优化设计。
第1章 钻井工程地质条件
8. 9. 岩石在简单应力条件下的强度特点。 硬度和抗压强度的区别。
10. 脆性、塑脆性和塑性岩石塑性系数的计算。 11. 围压影响下岩石的强度和塑性的变化情况,各向压缩效 应的概念。 12. 岩石可钻性和研磨性的概念。
第2章 钻进工具
1. 2. 3. 4. 5. 6. 钻头的分类方法及其性能指标。 刮刀钻头的破岩过程或原理。 牙轮钻头的结构组成,其齿形、复锥情况和牙轮布置方 案对其适应地层软硬程度的影响。 牙轮钻头的超顶、移轴和复锥分别使牙齿产生何种形式 滑动。 牙轮钻头的破岩机理。 PDC钻头的切削齿布置方式及其特点;其剖面形状和切 削齿工作角对其适应地层软硬程度的影响。
10. 司钻法、工程师法、边循环边加重法等压井方法的优缺点及 其选择。
第7章 固井与完井
1. 2. 3. 4. 5. 6. 7. 8. 9. 井身结构设计的内容及设计原则。 井身结构设计的依据及设计方法。 套管柱轴向拉力、外挤力和内压力的计算。 套管柱的主要破坏形式。 双向应力条件下套管柱强度的计算。 套管柱强度设计的原则。 等安全系数法设计要点。 套管柱强度设计。 油井水泥的主要成份。
10. 水泥浆的 水泥浆稠化时间和凝结时间的概念。 12. 固井过程中常出现的固井质量问题及提高注水泥质量的 措施。 13. 完井的原则及要求。 14. 钻井作业对储集层性质的影响。 15. 先期裸眼完井和射孔完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
第8章 海上钻井工艺技术
1. 2. 3. 4. 5. 海上井口的分类及其适用的平台。 水下井口装置的组成。 固定、底撑式平台和浮动式平台导管段的施工有何不 同? 海上地层破裂压力的特点;海上井控的特点。 管内插入法和水下释放法固井的适用条件及其工艺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