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报告
持续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先后印发《日照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百问》2万份、《倡议书》8万份、《致中小学生和家长的一封信》29万份。
组织开展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万人签名、摄影书画比赛、低碳生活——绿色骑行、创森宣传"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进机关、进军营"等系列宣传活动。
广泛开展绿色共建共享活动,组织开展了"万人公益植树""百团大战绿港城""爱心传递、绿色接力"等一系列"大地植绿、心中播绿"公益活动。
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联合国人居奖等荣誉称号。
二、创森认识
国家森林城市是国家林业局授予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高荣誉,是反映城市生态建设水平、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要着力推进国土绿化,着力提高森林质量,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着力建设国家公园"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推进森林城市建设的有效载体,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具体实践,是加快建设山青水秀美丽日照的重要举措。
三活化机制,加大投入。
坚持政府统筹主导,搭建融资平台,引导社会资本多渠道、多形式投资造林绿化,营造了社会得绿、企业得利、农民得益的多赢局面,全市累计投入森林城市建设资金达601亿元。
市政府出台了造林绿化资金奖补办法,市财政每年列支奖补资金8000万元。
各区县、各有关部门也都出台奖补政策,整合各项资金,按照"渠道不乱、投向不变、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集中投向森林城市建设重点项目。
日照文化源远流长,是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世界五大太阳文化起源地之一,是王尽美、姜尚、刘勰、丁肇中的故乡。
近年来,日照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按照"一个目标、三个导向、五大战略"总体要求,抢抓机遇,应对挑战,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80249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2873亿元,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乡镇驻地绿化覆盖率达到351,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28八是退耕还绿。
对25°以上坡地逐步退耕还果还林,发展核桃、黄桃、蓝莓等特色经济林1万公顷。
五创新机制,融合发展。
将创森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考虑,融合发展。
一是与科技创新相结合。
市政府无偿提供土地33333公顷,与中国林学会、省林业厅共同建设中国日照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区,依托国家、省林业科研人才优势,提升日照林业建设水平。
确立了"阳光森林海岸、生态水韵之都"的建设理念和"一心三极、四网互通,两轴三带、廊道环绕,百园千村、组团发展"的总体布局。
各级各部门根据总体规划,深入调查研究、对接细化任务,分别绘制了重点工程作战图、单项作战图和分区域作战图,明确了创森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
实行挂图作战、挂图督战,有力地推动了创森工作"从地上规划搬到图上",又从"图上规划落到地上"
对荒山造林、生态公益林建设,积极整合现有林业管护政策,成立护林防火养护队专业化管护;对国有企业、工商大户造林,按照"谁栽植、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实行自营化管护;积极发展苗圃式造林、林下经济式造林,实现了"长得好、保得住"二是加强森林防火。
实施了森林防火"水屏障"、防火隔离带和防火网格化管理"三个体系"建设。
各级各部门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逐级签订责任书,形成了市、区县、乡镇街道、村居"四级"联动、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整体推进机制。
二科学规划,挂图作战。
2014年9月聘请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日照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5年4月通过了专家评审,5月由市政府批准组织实施。
对30多条城市道路,30余项重点工程以及14家重点企业进行了绿化美化,新增绿地64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449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351平方米;建有各类休闲绿地381处,大型生态休闲场所15处。
二是通道连绿。
按照高速公路、国省道公路每侧绿化带宽度30米以上,县乡路每侧5—10米,乡村道路2行树以上的标准,建设绿色通道3034公里。
创森以来,未发生重大违法毁林案件。
出台了《日照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对古树进行了普查登记,建立了管理档案,对275株古树全部进行了挂牌保护。
四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坚持药防、生防、物防、飞防相结合,扎实开展了美国白蛾、杨扇舟蛾、松材线虫病等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设立测报点40个、监测点88个,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以下。
三是与精准扶贫相结合。
在莒北、莲西、港西、岚西北等贫困区域,跨乡镇流转土地,扶持发展特色经济林333333公顷;积极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以板栗、核桃和彩色苗木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林业小镇、沿路经济林带和特色经济林片区,形成"一林一特色、一果一产业"的发展格局。
六严格管护,巩固成果。
坚持"不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力求"树有人栽、林有人管"一是实行多元化模式管林。
全市已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3处、省级5处,重要水源地森林覆盖率为7489五是岸线复绿。
着重在海岸线及水产养殖区内种植柽柳、白皮松、竹子、黑松等树种,完成绿化33333公顷。
六是荒山披绿。
坚持植苗造林和播种造林相结合,"封、造、管"并举,完成造林4901公顷,荒山绿化率达到95以上。
七是镇村兴绿。
培育国家级生态文化村1处,省级生态文明村71个,市级美丽文明乡村912个,省级绿化模范镇9个,市级绿化示范镇11个,市级绿化示范村108个。
日照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被誉为"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这里物产多样、资源丰富,有木本植物540种,野生动物207种,是北方绿茶之乡。
有64公里绵延不断的优质沙滩,"蓝天碧海金沙滩、阳光绿地大自然"的优美风光令人陶醉;有4000多年的"天下银杏第一树";有"奇秀不减雁荡"的五莲山。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报告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报告
日照市自2014年5月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以来,在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的大力支持下,森林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各项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标准。
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城市概况
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总面积5359平方公里,辖东港区、岚山区、莒县、五莲县、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共55个乡镇街道,29972万人。
三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当前,生态环境已成为综合竞争力的新筹码,"含绿量"就是"含金量",有多大的生态环境容量,就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多持久的发展潜力。
通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有助于加快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绿色屏障和生态保护体系,有助于解决经济发展中环境压力等问题,助推日照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高速公路绿化率9703,国道绿化率9294,省道绿化率9579,铁路绿化率9315新建生态廊道316667公顷。
三是水系扩绿。
以日照水库等13座水库以及沭河等18条河流为重点,完成水系绿化430667公顷,河流绿化率达到9566,水库绿化率达到934四是湿地添绿。
坚持建设性保护的原则,新建日照西湖、两城河口国家级湿地公园2处,莒县袁公河、北溪省级湿地公园2处。
市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100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20分贝,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42分贝。
据测算,2016年全市森林生态功能价值达到32874亿元,比2014年增长714
二城市林业产业不断壮大。
通过森林城市建设,推动了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2016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21045亿元,年均增长近10建成特色林果基地693万公顷,用材林基地46万公顷。
建成优良乡土绿化树种苗木基地3244公顷,累计苗木产量36125万株,苗木自给率达9287以上。
扶持培育林业龙头企业87家,发展林业合作组织1022家。
建成市级以上森林公园9处,培育省级生态旅游强乡镇21个,旅游特色村54个,星级农家乐221家,开心农场9个,省级精品采摘园63个。
2016年接待游客408182万人次,收入31387亿元,分别比创森前增长187和319
创森期间,全市获得省、市林业科技成果奖6项,争取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4项。
二是与旅游富市相结合。
规划建设了百余处林果采摘、生态观光等森林旅游景点。
积极开展"绿满齐鲁、多彩日照"建设活动,大力推进"彩香化、景区化、特色化和共享化",倾力打造"山间竹海""林中花海""道路彩带",为全域旅游打牢基础。
市里组建了水务集团、交通发展集团等投融资平台,成为森林城市建设的新生力量。
建立了林企服务平台,组织工商资本与林业重点项目、相关金融机构洽谈对接,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发展林业,全市、社会资本投资林业项目达144个,总投资达255亿元。
四工程引领,重点推进。
重点实施了"八大绿化工程",三年累计完成造林面积2624174公顷,全市森林面积达到225084公顷,森林覆盖达42一是城区增绿。
三生态文明理念广泛弘扬,群众幸福感显著提升。
创森以来,广大市民生态文明意识不断提升,三年累计参加义务植树5789万人次,植树179808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719财政投资建设的绿道、湿地公园以及各类城市公园、绿地,免费向公众开放,年均入园人数达365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