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具有光明前景的科研课题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管理实验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科学“七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九年义务教育各科教学目标管理体系设计》中的一个子课题。
我部从1988年春季期开始研究并在全区开展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七年来的实验证明,该课题对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着明显的作用,是一项具有光明前景的科研课题。
一、实验的必要性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主要学科,其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关系义务教育的整体质量。
1988年秋,我们以教学大纲和课本内容为依据,对广西部分小学三年级的七万多名学生进行命题测试,总平均分为62.5分。
其中, 农村小学平均分54.5分,及格率仅48.2%。
我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关键在师资。
广西小学数学教师队伍中民办、代课教师占相当大的比例,新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多,教师队伍也不够稳定,导致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普遍偏低。
具体表现在对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理解不深,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在教学中容易造成失误。
要提高教学水平,减少失误,必须帮助他们建立一个课堂教学目标——反馈形成性评价系统,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另一重要条件是按照教学目标对学科教学进行管理。
当前小学各学科教学失控现象严重,小学数学科也不例外。
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之下,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
试题越编越难,题海越编越大,学生负担越来越重。
要克服这种状况,除观念的改变外,还要在制度上予以保证。
要建立一个按教学目标进行质量管理的系统,把教学目标做为评价的依据,稳定质量的标准,以此解决学科教学的失控现象。
所以,开展教学目标管理实验,探索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途径,其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二、实验的目的教学目标管理的实质是通过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的设想是:以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为准则,以现行统编教材和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为依据,建立以“目标教学”和“目标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目标管理体系,对教学过程实施微观管理和宏观控制,逐步建立教学有目标、管理有方向、命题有依据、评价有标准的教学目标管理机制。
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定向、激活、反馈、调节、评价的作用,调动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不断增强目标意识,克服教学上和教学管理上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以达到大面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实验的步骤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管理包含两个内容:目标教学和目标管理。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我们把整个实验分两步。
第一步是完成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体系设计(教学目标体系包括教学目标系列及与之相配套的达标测查系列),组织教师开展目标教学实验;第二步,制定不同类型学校小学数学科质量达标参考系数,组织教学业务管理人员开展目标管理实验。
这两步不能截然分离,它们是整个小数学教学目标管理实验中互相依存又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
在前期应首先抓好第一步即完成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体系的设计并组织实验。
四、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和分类1.目标体系设计遵循的原则我们设计和编制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体系,着重考虑如下原则:第一、素质教育的原则。
第二、知识、能力、思想品德的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整体性、层次性和有序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行为化的原则。
第五、实用性的原则。
2.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分类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对教学目的的规定并参考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C.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我们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来考虑,把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分为如下三个领域:一是知识应用领域。
包含三个层次:①认识;②理解;③掌握和应用。
二是能力领域。
也包含三个层次①计算能力;②初步空间观念;③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三是思想品德教育领域。
包含两个层次:①态度;②思想品德。
在此基础上,对小学数学目标体系中各目标项的含义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以“知识应用领域”各目标项为例,我们是这样界定的:A(知识应用领域)的含义是: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理解、掌握和应用。
此领域中的三个层次由低级到高级,后者包含前者。
A.1(认识)的含义是:知道提前渗透的一些知识,对学过的名词、术语、符号、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口诀、常用数据、进率、图形、表格等,知道其含义,可以再认和再现,即对这些知识能知道、能分辩、能记忆并能表述(口头和文字的表述)。
例如,第四册中“认识”公制长度单位,指的是知道长度单位的名称是米、分米、厘米、毫米,并知道这些名称所代表的大体长度。
A.2(理解)的含义是:指在“认识”的基础上懂得所学知识的进一层含义。
如懂得知识的由来、发展、互相联系及区别,形式的转换等,即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例如,第十册“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指的是在认识了比的概念后,还要进一步懂得比和除法、分数这些概念之间的互相联系和区别,即懂得比的前项、后项、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商或分别“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分母和分数值,并懂得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则是一种数,等等。
A.3(掌握和应用)的含义是:指在“认识”和“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即能够直接运用,或在新的情境中运用知识,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例如,练习题:把0.37、0.3、0.287、0.309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这一习题的解答,首先有“认识”的目标,即认识小数的数位、数位顺序及数位间的关系;其次“理解”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然后“应用”这个方法,去具体比较这四个小数的大小,再依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五、实验概况如前所述,我们把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管理实验分为两个相互关联的次实验:目标教学实验和目标管理实验,前期侧重开展目标教学实验。
我们按设计原则及分类方案,编写了小学数学目标教学实验的系列用书,1988年秋期,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实验。
实验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1.探索性实验阶段从88年9月至89年9月,我们用一年时间进行探索性实验。
主要任务是完成全区实验点的合理布局,扎实开展实验,取得经验和积累数据,为下步实验打下基础。
88年秋季,学期我们首先在百色市城镇和农村各选一间学校的六年制三年级进行实验。
为了提高实验数据的可比性,我们指定了对照班。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后的成绩进行差异显着性检验。
结果表明,实验班成绩提高明显,实验取得了初步成效。
89年春季学期,我们进一步扩展实验范围,学校实验点由2间扩大到55间。
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各占一定比例。
实验班也由原来的2个扩大到80个,学生近4000人。
新扩展的班,实验一个学期,普遍取得满意效果。
如隆林县,从城区小学、中心校和教学点三种层次学校各选一个教学班进行实验。
一学期后,实验班考试成绩与同校对照班相比较,平均分分别高10.5分、11.6分和8.2分,及格率分别高42%,16.5%和36.8%;优秀率分别高18%、28.9%和5.3%。
隆林县是我区典型的贫困地区,获得如此明显的实验效果,说明目标教学是大面积提高我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好途径。
各地从实验点取得的成效中看到了实验的生命力和课题研究的意义,纷纷要求参加实验。
2.扩大实验阶段这一阶段从89年9月至91年2月。
在六年制三年级定点实验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实验已势在必然。
经过三个学期的努力,形成了小学数学目标教学实验在两种年制所有年级全面铺开的态势。
与此同时,我们还采取积极措施扩大实验的规模。
至90年秋季学期,开设实验班的学校由上一阶段的55所上升到294所,增加了 4.3倍。
3.总结提高阶段从91年2月春季学期开始,实验进入总结提高阶段,具体做了如下几项工作:一是举办了以目标教学为主要特点的广西首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观摩活动。
把课堂教学目标的制订与完成列为评分的重要条件。
对小学数学目标教学的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也是对前两个阶段实验的一次现场检阅与总结。
二是进行了全区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管理实验阶段性总结的评比。
收到实验单位或个人撰写的实验总结、经验、论文等85篇,数量之多为过去所少见,说明教学目标实验这一课题已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
尤其可喜的是,许多老师通过目标教学实验,学习和运用了现代教育统计学原理及方法,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初步掌握了科研理论及科学的研究方法,给小学数学教研带来了崭新的气象。
三是召开了区、地两级经验交流会。
全区经验交流会共收到实验报告、总结、论文和经验文章82篇,组织观摩了实验点的目标教学研究课。
我们还积极支持、指导和帮助一些条件较成熟的地、市召开经验交流会,及时总结各地的新鲜经验。
几年来,在地、市级经验交流会上交流的各类有关实验的文章200多篇。
对实验老师产生了激励作用。
百色地区教研室黄善词副主任的《小学数学目标教学实验报告》一文,被选为全国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会小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的交流论文,获得年会好评及奖励,在区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地、市召开经验交流会,既活跃了探讨课题的学术气氛,还促进了区、地两级教研部门齐管共抓实验新格局的形成,对全区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管理实验是一大推动,几年来,我们还在有关刊物组织专稿,总结教学目标管理实验的经验,扩大实验的影响。
这些在实验中产生的优秀经验总结和论文,借助刊物和专辑,得到发表的园地,并得到广泛的宣传、介绍,反过来又指导了实验,促进实验的健康发展。
六、几年来实验的总体效果及现状六年多来的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总体效果。
据调查全区13个地、市30个县44间不同层次学校的47个实验班(其中城镇实验班22个,农村实验班25个),学科成绩较实验前有提高的占100%。
其中,成绩有较明显提高的30个班,占64%。
百色镇三小孔惠玲老师的实验班,实验前全班数学成绩平均分为59.5分,实验后上升到91分, 及格率和优秀率也分别由56%和32.4%上升到100%和88.1%。
田阳县头塘乡中心校蒙凤娇老师的实验班,经过三年实验,成绩由全乡的倒数第三名跃升为顺数第三名。
平均分由实验前的57.5分上升到94.8分。
及格率和优秀率也分别由46.3%和2.4%上升到100%和97%。
几年来的实验证明,教学目标实验是成功的,目标教学确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正由于实验本身的优越性及其显而易见的效果,使该项实验在我区得到了良性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全区实验班及参加实验的学生人数,由开始时的两个班69人,发展到现在的8000多个班40多万人。
七、目标教学实验对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质量的功能探讨及体会。
目标教学实验能大面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这已经为几年来的实践所证明。
它的功能和作用我们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有利”:1.有利于学生学习(1)目标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