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定战略需要_唯利是图_从盈利视角看施工企业发展战略

制定战略需要_唯利是图_从盈利视角看施工企业发展战略

除了主营业务领域的不同,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也可能是 导致经营利润出现差异的原因。然而进一步分析多元化建筑 施工企业的利润组成,可以发现不同类型企业的管理水平并 不存在着显著差异。例如2009年利润率最高的大连国际,其 工程承包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28.2%,但这一部分的毛利率只 有10.3%,远低于公司的其它业务;而2009年利润率最低的上 海建工在建筑工业、基础设施投资等业务领域的毛利率都在 30%以上。
管理 经营之道
怎 样 提 高 施 工 企 业 系盈 列利 之能 九力
NINE
文/冯 为
古人有云: 天下熙熙,皆为利 来,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此语虽 过于绝对,却也 不无道理。国家 为利而战,企业 因利而立,资本 随利而动,众人 逐利而往,此为 世间常态。
制定战略需要“唯利是图”
——从盈利视角看施工企业发展战略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进行经营创新和业务转型的主流趋 势是达成“三化”——多元化、产业化和服务化。无论哪种方 式,都是利用自身独特竞争优势从低利润区转向高利润区,从 生产低附加值产品转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当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而利润和利润率持续下降 时,施工企业的市场拓展基本陷入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此 时可考虑多元化战略,进行彻底的业务变革,否则可能会面 临持续性亏损并最终导致破产;当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都在 持续增长,但利润率持续下降时,施工企业虽在行业中具 有竞争优势,但依靠施工只能获取微利,此时可考虑产业化 战略,扩张产业链,拉长项目的获利周期;若施工企业的业 务范围已覆盖到建筑活动的全生命周期,具备了较强的项目 开发能力、产业链整合能力、融资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此 时可考虑向工程服务型企业转变,以标准、技术、服务、资 金、品牌、公共关系等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占据事实上的行 业垄断地位。一个覆盖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达成服务化转 型,兼具国际视野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必将占据整个建筑产业 链条的最高端,在获取最多利润份额的同时成为行业中当之 无愧的领军者!
创新业务模式,提升盈利能力 导致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盈利能力差异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业 务活动,如何改变原有经营方式,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由单一化建筑施工企业转变为多元化企业 开展多元化经营需要施工企业将主营业务拓展或转移到 和建筑业关联度不高的产业中去,通过提供有形产品或无形服 务来获取利润。国内大多数采用多元化战略的施工企业主攻有 形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以供给自然资源、能源等为新业务主 导。如中色股份2009年在有色金属采选与冶炼行业得到的毛利 润额为6.6亿,大概是其工程承包毛利润额的13倍以上。中国 冶金科工集团也在积极开拓海外矿场经营业务,2008年以4亿 澳元收购澳大利亚铁矿项目之后,2009年又以1亿美元收购阿 根廷希拉格兰德铁矿70%股权,并设立中冶阿根廷矿业有限公 司。宝新能源则以新能源电力作为业务拓展的主要方向,2009 年工程施工收入仅占总收入的1.5%,而新能源发电的收入占到 94%,毛利率高达32%。拥有自然资源或特许经营权的施工企业 可以在目标市场中获得实质上的垄断经营地位,从而摆脱市场 竞争的束缚。 多元化经营更为激进的方向是施工企业彻底改变自身的 主营业务类型,转而投身其它高利润行业。在国内工程建设 行业,此类转型还较为少见,往往是由于企业的主营业务面 临重大危机,如成都某建设企业2006年亏损300多万,遂以 新增股份换股吸收合并国金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实现整体上 市,公司股票简称变更为“国金证券”,公司从原有城建业 务中彻底退出,并引入证券投资业务,实现了主营业务的战 略转型。对于经营规模有限的施工企业来说,彻底剥离建筑 施工业务相对容易,可进一步通过上市、股权置换、并购等 方式快速进入竞争相对缓和且处于快速增长中的行业,可能
另一方面,施工企业也可以通过加强项目后端的运营能 力来提升竞争优势,摆脱依靠一次性项目收益获取利润的传统 经营模式,采用新的建造管理模式如B O O、B O O T等,通过长期 运营项目取得稳定增长的经济收益。例如2009年腾达建设通过 钱江四桥运营带来的毛利率达到51.4%,通过公路运营带来的 毛利率达到47%,其路桥运营收入仅占总收入的5.8%,但贡献 的毛利额超过了25%。而重庆路桥早已将投资运营公路、桥梁 等基础设施作为公司主要战略发展方向,至2009年其路桥运营 收入已占到总收入的99.5%,完成了由工程建筑施工方到工程 开发运营方的转型,嘉华大桥B O T项目带来的毛利率甚至高达 97.5%。
一方面,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加强项目前端的资本运作能力 来提升竞争优势。如太平洋建设前期主要靠BT模式拓展市场,
联想集团也于2001年成立风险投资机构。 在建筑行业,能够获取更多利润的往往不是具体实施工程
的施工类企业,而是找到项目后承包给别人施工的工程承包类 企业,这类企业在工程项目中履行的主要职能是市场开发、项 目融资和项目管理,其业务模式更类似于服务业。如中工国际 就是一家帮助国内具有国际工程施工资质的公司开拓海外市场 的服务型公司。它在第三世界国家承揽到大量海外工程项目, 并将其分包给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实施,以轻资产、高周转、国 际工程服务的独特经营模式创造了人均80万以上的净利润,高 于中信证券的61万,远高于中国联通的9.7万和用友软件的5.1 万。证券市场上对该企业的估值参考已倾向于外贸、证券等服 务型企业。产业链整合能力、项目管理能力、融资能力和快速 广泛的市场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是此类工程服务型企业的核心竞 争优势。
利润率分别由2008年的15.5%和4.1%上升到了2009年的17.6% 和6.9%。综合来看,单一化建筑施工企业的盈利能力已远远 被多元化建筑施工企业所超越,如中色股份、中南建设等多 元化建筑施工企业以50亿元左右的营业额创造了10亿元左右 的营业利润,而规模与之相比略大的单一化建筑施工企业如 路桥建设、龙元建设分别只创造了2.8亿元和4.5亿元的营业 利润。
14家单一化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焦点集中于建造活动, 主要收入来自工程项目施工;10家多元化建筑施工企业的主 要收入来源不局限于工程项目施工,更将业务拓展到了诸如房 地产开发、有色金属产销、发电、路桥运营等领域,其中部分 是向建筑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拓展,部分已经可以被划分为独 立于建筑业的其它行业。
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化表明公司在特定市场中的发展状 况,也是衡量特定市场吸引力的重要指标。2009年,14家 单一化建筑施工企业中有12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实现了增 长,10家多元化建筑施工企业中有8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 实现增长,从这一数值来看,似乎单一化建筑施工企业比多 元化建筑施工企业具有更良好的增长势头。但从业务收入的 平均数值来看,单一化建筑施工企业2009年的主营业务收入 增长率为12%,比多元化建筑施工企业的19.2%低了7.2个百 分点。
由工程施工型企业转变为工程服务型企业 尽管工业、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地位,但服务 业所占G D P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居于首位。即使世界最出色的工 程公司,其利润也远不如具有同样行业地位的服务型企业。后 工业化时代,不具备垄断地位的生产制造型企业获利将日趋艰 难。在这一宏观趋势下,国际一流企业愈加重视服务业。如GE 的主营业务中已经出现金融投资业务,I B M则从电脑生产制造 商转变为信息整合服务的提供商,而收购I B M个人电脑业务的
主营业务利润率和净利润率是衡量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和 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在2008~2009年间,多元化建筑 施工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和净利润率均超过了单一化建筑 施工企业。数据表明,14家单一化建筑施工企业中有11家 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呈下降趋势,2009年的平均值甚至不 到8%。这说明企业的边际获利能力在衰减,即单位业务量所 带来的实质性收益越来越少。与此相反,多元化建筑施工企 业的利润率不仅明显高于单一化建筑施工企业,而且大部分 企业的利润率都呈上升趋势,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和平均净
上市施工企业盈利数据研究 事实上,我国施工企业因应外界市场环 境变化也做出自己的战略选择,一些优秀施 工企业的经营活动本身就已揭示了具有普遍 意义的发展战略。笔者以沪、深两地上市的
86
经营之道
施工企业管理 2010年9月总第265期
建筑施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以2009年财务报表为基础,将 工程施工收入占公司总收入20%以上的企业界定为建筑施工企 业,共选取24家企业:将其中工程施工收入占公司总收入80% 以上的14家企业界定为单一化建筑施工企业,如上海建工、 路桥建设、中国铁建等;将另外10家企业界定为多元化建筑 施工企业,如中色股份、中南建设、大连国际等。提取所有 24家企业2008年~2009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率及净利润率等数据,通过对数据和公开信息 进行分析,力图揭示施工企业盈利能力与业务活动之间的关 联,探寻影响其盈利能力的部分关键因素。
主营业务利润的变化表明公司在特定市场中的盈利状况 和持续扩张盈利能力。14家单一化建筑施工企业中只有9家企 业的主营业务利润实现了增长,3家企业虽然收入增加,但利 润反而降低了,它们是腾达建设、科达股份和中国中铁。而 10家多元化建筑施工企业中有7家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实现了 增长。另外,从业务利润的平均数值来看,单一化建筑施工企 业2009年的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仅为6.2%,远低于多元化建筑 施工企业的38.9%。上述事实说明单一化建筑施工企业在业务 利润和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上都已远远落后于多元化建筑施工 企业。
雷同),“过度竞争”与“有效竞争不足”并 存(在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环节中激烈竞争,在 高附加值环节又缺乏足够竞争),由此形成了 建筑施工领域保本加微利的定价模式。在此产 业结构下,单纯靠强化内部管理、加强成本费 用控制等方式,难以大幅度提高施工企业的盈 利能力。施工企业需要站在战略高度审慎筹 划,依托现有优势大力开源,突破单一施工承 包经营模式,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发展,不断 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创造新的盈利模式,从根 本上改善利润结构。
87
管理 经营之道
会带来利润增长。 由工程项目施工方转变为工程项目的开发方和运营方纯
粹的施工企业一直处于整个价值链的弱势环节,完成最多的 产值,却收获最少的利润,资本的逐利本性必然驱使企业从 低利润区向高利润区转移。施工企业需要将主营业务拓展到 施工活动的上下游领域,关注重点从施工活动本身转移到建 筑产品,主要通过提高非生产建造环节的竞争优势来获取利 润。这就要求施工企业由单一的建筑产品建造服务提供者转 变为工程项目的投资开发者、拥有者和运营管理者。向建筑 配套产品投资方向发展、向房地产方向发展、向B O O、B O T等 方向发展,走“设计-制造-施工”一体化、“开发-建设 -运营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 攘攘,皆为利往。此语虽过于绝对,却也不 无道理。国家为利而战,企业因利而立,资 本随利而动,众人逐利而往,此为世间常 态。其中企业之“利”即为利润,直接决定 企业的兴衰成败,是衡量其生产经营状况的 重要指标。遗憾的是,尽管中国建筑业产值 不断提高,但施工企业利润率却始终徘徊不 前,甚至不升反降。本文将企业战略目标简 化为追求利润,探讨施工企业应如何制定发 展战略,提升盈利能力。 施工企业利润率低下的深层次原因在很 大程度上都可归结为产业结构不合理,具体表 现为:产业集中度低(企业数量多,单个企业 份额小、对市场支配能力弱),竞争缺乏层次 性(劳动密集程度高,企业规模、结构、产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