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年南京大学(国际商务专业基础)真题试卷

2012年南京大学(国际商务专业基础)真题试卷

2012年南京大学(国际商务专业基础)真题试卷(总分:2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6,分数:12.00)1.罗布津斯基定理(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实践意义:①对资本存量相对增加的国家,可以预期到它们的劳动密集型工业的规模会趋于萎缩;②对劳动要素供给趋于增加的发展中国家,不适时宜地发展资本密集型工业则可能导致比较利益的丧失;③一个国家的比较利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解析:2.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在《保护主义与实际工资》一文中,提出关于关税对国内生产要素价格或国内收入分配影响的一种西方经济学理论,被称之为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该定理证明了实行保护主义会提高一国相对稀缺要素的实际报酬。

结论:一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将导致该产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实际报酬或实际价格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或实际价格下降。

这一结论表明,国际贸易虽然能提高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但是并不对每一个人有利,一部分人在收入增加的同时,另一部分人的收入却减少了。

国际贸易会对一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这也恰恰是为什么有人反对自由贸易的原因。

)解析:3.国际商务(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是超越了国界产生的围绕企业经营的事务性活动,主要是指企业从事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过程中产生的跨国经营活动。

国际贸易包括货物、服务和知识产权交易;国际投资,主要是指国际直接投资,包括独资、合资和合作经营。

)解析:4.汇率超调(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鲁迪格·多恩布什提出的。

当市场受到外部冲击时,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调整速度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商品市场因其自身的特点和缺乏及时准确的信息。

一般情况下,商品市场价格的调整速度较慢,过程较长,呈粘性状态,称之为粘性价格。

而金融市场的价格调整速度较快,因此,汇率对冲击的反应较快,几乎是即刻完成的。

汇率对外部冲击做出的过度调整,即汇率预期变动偏离了在价格完全弹性情况下调整到位后的购买力平价汇率,这种现象称之为汇率超调。

由此导致购买力平价短期不能成立。

经过一段时间后,当商品市场的价格调整到位后,汇率则从初始均衡水平变化到新的均衡水平。

由此长期购买力平价成立。

)解析:5.最优货币区理论(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是一个经济地理概念,是指最符合经济金融上的某些条件的国家或者地区,相互之间建立紧密联系的货币制度,如固定汇率制度,甚至使用统一货币的区域。

在此区域内,一般性的支付手段或是一种单一的共同货币,或是几种货币,这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可兑换性,其汇率在进行经常交易和资本交易时相互盯住,保持不变,但是区域内国家和区域外国家的汇率保持浮动。

最优货币区是一个理论概念,货币区则是现实概念。

)解析:6.费雪效应(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费雪效应是由著名的经济学家费雪第一个揭示了通货膨胀率预期与利率之间关系的一个发现,它指出当通货膨胀率预期上升时,利率也将上升。

它表明名义利率(包括年通货膨胀溢价)能够足以补偿贷款人到期收到的货币所遭受的预期购买力损失。

即贷款人要求的名义利率要足够高,使他们能够获得预期的实际利率,而要求的实际利率就是社会中实物资产的经营报酬加上给予借款人的风险补偿。

费雪效应意味着如果预期通货膨胀率提高1%,名义利率也将提高1%,也就是说,这种效应是一对一的。

) 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12.00)7.结合当代国际分工的新特征,谈谈我国企业如何融入当代国际分工体系。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当代国际分工的新趋势①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分工得到迅猛发展。

发达国家是国际分工的主流,如果不加入就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以前帝国主义靠殖民地,现在科技分工成为当代国际分工的主流。

②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垂直型国际分工的主流地位已经让位于水平型的国际分工。

所谓垂直型国际分工就是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分工体系。

水平型国际分工就是工业品生产的专业化协作,而且是有层次的。

③产业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转变为产业内部的国际分工,以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逐步转变为以生产要素为界限的国际分工。

也就是水平型国际分工分为三个层次。

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一是同类产品差异化分工,体现为档次和水平的不同。

二是分工依据同一产业内部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来进行,如技术环节、生产环节、营销环节。

④要素分工开始从制造业向服务业领域延伸,制造业由于易于标准化技术扩散能力强等特点一直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内容。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服务业加快了全球调整和转移的步伐。

服务外包成为发展最快的服务跨同转移形式。

(2)我国企业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应做到:①我国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经济安全关键性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应以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为主,利用外资为辅。

②对不同产业参与国际分工,要进行分类指导,对基础产业的国际合作我国应坚持绝对控股,对技术密集型产业要提升和争夺核心技术的控制能力。

③实施政府采购,推动重大技术装备的市场实现。

在运用政府采购工具时,应注意避免保护本国落后企业的问题。

④企业应大力发展服务贸易,顺应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推动我们服务贸易再上一个新台阶。

⑤尽快推进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税率并轨,使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处于同等的竞争条件下,以增强内资企业的竞争力。

)解析:8.结合国内需求对国家竞争优势的影响(需简述理论内容),谈谈我国扩大内需、实行外贸战略转型的必要性。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国内需求对国家竞争优势的影响波特认为,国内需求直接影响一国公司和产品的竞争优势。

其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老练、挑剔的买主有助于产品高标准的建立。

买方的高质量要求会使国内公司在买方压力下,努力改进产品质量、性能和服务。

②前瞻性的买方需求有助于国内公司在国际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

前瞻性的买方需求促使国内公司积极从事新产品的研发,使公司自身不断升级换代。

另一方面,领先的国内需求还会使公司的新产品更容易在国内找到市场。

③国内需求的增长速度及独立的买主数量会对一国竞争优势产生影响。

国内需求增长迅速可以鼓励公司尽快采用新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而众多独立的买主可以为公司提供更多、更全面的需求信息,促进公司实行多元化生产,减少经营风险。

波特认为,国内需求的重要性是国外需求所取代不了的。

来自国内需求的信息常常在公司决策中占支配地位,一件产品的设计几乎总是首先反映国内需求的。

(2)结合目前我国经济现状,扩大内需是从我国实际出发的必然选择。

理由是:①扩大内需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对外贸出口的依赖使我国很容易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

从而使我国经济增长处于被动地位,要掌握主动权扩大内需就显得极为必要。

②我国是一个大国,地域辽阔,消费人口多,因而国内需求巨大且市场潜力更大,当受到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时,国内的回旋余地很大。

③从另一个角度看,扩大内需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有利于推动国内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战略性改变,使整体的经济运行上一个新的台阶。

(3)转变贸易发展方式的必要性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是对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的深刻把握。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经济发展指导原则的新发展新跨越。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是对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全景式覆盖。

)解析:9.为什么说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无效而财政政策有效?(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货币政策无效的原因图1显示了当中央银行将汇率固定在E 0水平时,经济会在点1达到短期均衡。

在点l处产出为Y 1,使本国利率等于外国利率的货币供给可以使得本国货币市场出清。

现在我们假设为了增加产出,中央银行决定购入本国资产以增加货币供给。

如图,为了使产出增加到Y 2,中央银行决定通过购买国内资产增加货币供给,使AA 1移动到AA 2。

但是,由于中央银行必须维持固定汇率E 0,它不得不出售部分国外资产以换回本币,这一行动会导致货币供给立刻减少,AA 1移同到AA 1,经济仍然在点1处保持均衡,原有产出Y 1不变。

在固定汇率制下增加货币供给的努力最终会使得经济回到其初始均衡点1。

在固定汇率制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无力对该国经济的货币供给或产出产生影响。

在固定汇率下,货币政策仅能影响国际储备,舍此无他。

固定汇率使中央银行失去了运用货币政策稳定宏观经济的能力。

(2)财政政策有效的原因图2说明了当经济的最初均衡点为点1时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