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
一、首先对待科研要报有积极正确的认知态度。
科研的过程中应当有科学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且立志要把科研搞好青年教师要敢于申报科研课题。
教育发展到今天,科研已是高校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科研,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必经阶。
在大多性青年教师的眼中, 往往认为科研比教学更具有挑战性,不敢于独自承担科研课题,单纯的为评职称、完成科研工作量而被动科研。
不轻易放弃申报课题的机会,不能因为青年教师申报科研的成功机会小而不予尝试。
要追求在权威刊物和核心刊物发表论文,申报专利。
二、提高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
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新的见解,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新的事物,开拓新的领域的能力。
我们认为科研创新能力是科研主体在科研创新活动中不断塑就的,而科研主体科研创新能力的高低则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致因。
主观方面的致因指科研主体对科研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由此形成科研主体一定水平的科研动机;而客观方面的致因包括科研主体的科研创新素质、组织管理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和整体学术环境因素等。
就论文的质量来看, 青年教师发表在权威刊物和核心刊物的论文太少, 独创性的学术著作更少。
不过,论文并不等同于科研工作的全部,研究的课题是否前沿,是否具备攻关重大课题的能力,科研成果是否得到国际同行的尊重和好评,其实都是衡量科研能力不可或缺的要素。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不研究事实,就没有预见性,就没有创造性,就没有丰富而完满的精神生活,也就没有对教育工作的兴趣。
”“凡是想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
”
三、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为自己争取再学习进修的机会。
教师只有具备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才能在科研中找到最佳的方法和技巧。
科研论文是科研成果的表述形式。
从事科学研究,最后要用书面文字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表述出来,写成科研论文,才有可能经有关专家评估验收或发表在学术性刊物上,被社会所承认。
主要问题表现在:(1)不了解科研论文的种类及其特点。
科研论文由于内容、结构和表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
(2)理论思考不深。
他们的论文更多是停留在罗列经验或现象上,缺乏对事物的本
质和规律的深刻认识。
(3)佐证材料不实。
他们在处理材料的占有与使用的问题上,并没有遵循“厚积而薄发”、“博收而约取”、“事多而寡用之”的原则,他们所选用的材料往往不确实、有力、富有新意和易于理解。
(4)文字表述不到位,对数据的分析不到位,结论总结过于泛泛。
四、要深入系统学习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科学研究日益发展的需要。
由于学科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以及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交叉, 所需技术手段及设备条件的日益复杂, 使教师必须掌握多种专业知识, 以便在科技活动中能够综合各个领域知识, 或者说进行知识杂交。
从维修一台测绘用的电子速测仪来说, 必须掌握光学、电子学、电磁波理论及测绘技术等, 而这些学科在过去都是独立的学科, 而现在却使它们的分界线变得模糊。
从职业的角度来说看, 为了争取某个专业在一个信息社会中应有的地位, 或者说使这个专业被人重视, 就必须使这些专业人员在学校里受到更系统、更全面的教育。
即不仅使他们能为别人提供产品和技术、信息与资料, 而且要懂得怎样管理和正确利用这些信息资料。
五、积极参加前瞻会议,明确自己的科研方向,努力钻研本专业的前沿理论,了解国内外的最新学术动态,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经验。
使自己的科研方向具有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借鉴前沿经验,避免重复科研。
而确定明确的科研方向,需要青年教师已牢固的专业基础作为积淀,以深入细致的掌握本专业的学术动态为导向,以研究方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为依据,以研究内容的创新性为特色。
六、向青年教师介绍关于如何申报“863和国家支撑项目”、“申请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的方法和经验。
应避免由于申报经验不足导致的申报失败。
如在具体申报操作方法上要细心谨慎,避免粗心犯错,在选题上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增加选题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同时还应及时掌握最新学术动态和学术信息。
有了一次成功的申报后,一是会增加申报经验,另外也会大大增强自己信心。
科研课题的申报渠道、申请书的基本书写格式、申报程序、申报成功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