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教案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教案

类型Ⅱ (对角线型):各年龄段死亡率相同
类型Ⅲ (凹型):低龄死亡率高,度过危险期后死亡率低且稳定
小结
知识应用
分析例题
七、板书:
第四章 种群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一、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
二、年龄结构: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预测种群密度
三、性别比例:
四、种群密度及调查方法
五、种群分布型
六、种群的存活曲线
③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
种内竞争的结果,或者是人为的控制。
环境资源分布均匀一致,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
种群的存活曲线
【讲述】
种群中单位时间个体的死亡个数可用死亡率来表示,那么整个过程可用存活曲线来表示。
分三种类型?
存活曲线: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的曲线。
类型Ⅰ(凸型):接近生理寿命前死亡率低,达到后死亡率高。
八、作业设计:作业本
【讲述】
以上讲的种群的特征都与种群的密度有一定的联系,什么是种群密度?
如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呢?
举例说明。
举例:先捕获39只鼠并标记,一段时间后,再重捕34只,其中已标记的为15只,该地段总数有多少?
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举例:选取1m2山地,计算蒲公英为10棵,则该样方的蒲公英密度为?如何减少误差?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种群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个体特征:年龄、出生、死亡、性别;
种群特征:年龄结构、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密度和分布型等。
出生率: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比或千分比。
死亡率:单位时间死亡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比或千分比。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提问】
一、什么叫种群?
种群概念的三大要点:
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二、种群有哪些特征?1、比来自生物个体和种群之间的关系?2、什么叫出生率和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
3、什么是年龄结构,分哪些类型?
年龄金字塔分为三个阶段: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分为左右两半:雌雄两半,一般是雌雄相等。
三、教学方法:讨论 举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师组织与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出课题
导入新课
【一则笑话】
疯子:“让所有的人都死光,就留我一个!”
旁人:“如果你自己种粮食,谁给你织布?”
疯子:“那就再留个织布的吧。”
旁人:“你会做木工吗?会打铁吗?”
疯子:“再留一个木工和一个铁匠吧。”
年龄结构:预测种群未来数量动态的信息。
思考: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能保持稳定吗?
4、性别比率是什么?
大多数物种的种群,性比率基本保持 1 :1;
雌少雄多型: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
如果这个比率被破坏了,会有什么影响?
性比率有什么应用?
引起思考进入状态
种群分布型
【提问】
1、什么叫种群的分布型?
2、集群分布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3、均匀分布是如何导致?
4、随机分布是如何产生的?
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包括集群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
种群个体的分布很不均匀,常成群、成簇、成块或成斑块地密集分布,其形成原因是: ①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丰富与贫乏镶嵌;②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
年龄结构:指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用年龄金字塔表示分为三种: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不一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
种群数量下降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种群密度及调查方法
(取多个样方,取平均值。)
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
标志重捕法,常用于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计算公式:
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 X 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
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计上不计下,记左不计右)
种群的特征(1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种群的概念。
2、列举种群的特征,简述出生率、年龄结构、种群分布型等特征。
3、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标志重捕法。
4、识别种群的分布型。
5、辨别种群的存活曲线。
二、教学重点:种群的特征,简述出生率、年龄结构、种群分布型等特征;种群密度的标志重捕法
教学难点:辨别种群的存活曲线。
旁人:“你们会炼铁吗?会开矿吗?还有,
会看病吗?会制药吗?……”
疯子:“哎呀,那就全留下罢!”
【总结】
看来,世界上任何生物个体都是不能单独生活的!每个生物个体都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生物个体打交道——包括同种的和不同种的。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本课
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