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认知原理脑与认知思维

脑认知原理脑与认知思维


外界
A
刺激
直接反映
内在 联系
(知觉、概念、表象)
B
间接反映 (思维)
思维的 界定 对象 角度 类型
间接的反映 • 反映不是通过直接感知, 而是按照内在联系推断出来的
例如下棋,A: 对方走棋子 思维:根据布局、规划(内在联系) B: 判断对方的用意
思维的 界定 对象 角度 类型
间接的反映 • 反映不是通过直接感知, 而是按照内在联系推断出来的
消费者不饿了。
说明
认知心理学中, 阅历(框架)和经验(脚本)统一用图式表征。
图式(Scheme):框架(Frame) 脚本(Script)
(框架有时也可仍历 经验 命题
表象 概念
阅历 经验 命题
命题由两类语构成:
• 关系
(动词、关联词)
• 论题即概念 (名词或代词)
例如解题, A: 已知条件 思维:根据原理、公式(内在联系) B: 该题的答案
思维的 界定 对象 角度 类型
间接的反映 • 反映不是通过直接感知, 而是按照内在联系推断出来的
例如破案,A: 现场 思维:分析案情、线索(内在联系) B: 破案结论
思维的 界定 对象 角度 类型
间接的反映 • 反映不是通过直接感知, 而是按照内在联系推断出来的
例如
所有金属都导电 我在河边钓鱼 x2 + y2 = a2
(用动词、关联词将概念联系起来表达命题)
说明
概念(命题)在大脑中以网络形式储存(长时记忆)
当想到一个概念(命题)时, • 语义记忆中相应节点(概念或命题)被激活 • 并扩散到语义密切联系的相关概念(命题)
命题基于概念
概念、表象 和 阅历、经验、命题 均存储在长时记忆中, 可作为思维的对象
思维的 界定 对象 角度 类型
表象 概念
阅历 经验 命题
阅历 经验 命题 阅历是指静态的景物
(认知心理学中阅历又叫框架)
例如 “公园”、“办公室”、 “飞机”、 “餐馆”的布局等。
(具有典型特征,以组块形式存在长时记忆中)
说明
认知心理学中,经验又叫脚本
脚本是这样一种结构: 在特定环境中, 经过一个时间段, 完成必要的操作, 并取得预期结果。
由这些因素形成一个整体
说明
例如 进餐馆用餐的脚本(即日常经验) 特定环境:餐桌椅、菜单、食物、账单、钱 参与角色:消费者、服务员、厨师、收银员
必要操作分三步:
初始条件:消费者饿了,身上带了钱 操作步骤:进入、点菜、用餐、结帐、离开 预期结果:消费者钱少了、餐馆有了收入、
例 唇亡齿寒、退耕还林等 (内在联系)
例 相声:“为什么青蛙声音大?” (外在联系)
思维的 界定 对象 角度 类型
概括的反映 • 对事物本质属性(或事物间内在联系)的反映
例 各种物体都会下落(地球重力) 例 许多学生都犯同一错误
(可能老师讲错了)
思维的 界定 对象 角度 类型
间接的反映 • 反映不是通过直接感知, 而是按照内在联系推断出来的
说明
框架和表象一样, 具有概括性、典型性 (原型),也有边缘概念
例如 剧场的舞台图式 有灯光、布景、天幕、台等, 但也可以在实际中有细微的差别
(不同布景、没有天幕)
说明
框架(阅历)内容可以有不同的抽象程度
例如 大脑中对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的印象:(阅历) • 外表(不拘小节、动作夸张) • 谈吐(出口成章、才华横溢) • 思想境界(创意思维、对周围环境洞察敏感)
间接的反映(不是直接的反映) • 思维的结果
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不是表面属性和外在联系)
高级动物有简单的思维 (有内在联系) 但达不到人类思维水平 (不完全概括)
(想不到用其它物体替代木箱)
思维的 界定 对象 角度 类型
• 除了概念、表象为(概括的)直接反映外,
还有阅历、经验、命题也属于直接反映 • 阅历、经验基于表象
(条件反射,戴眼镜与看报纸是外在联系)
思维的 界定 对象 角度 类型
综上所述,思维有两方面的基本特征: • 思维的过程
间接的反映(不是直接的反映) • 思维的结果
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不是表面属性和外在联系)
例如 猩猩搬木箱够高悬的香蕉 (搬木箱与够香蕉有内在联系)
思维的 界定 对象 角度 类型
综上所述,思维有两方面的基本特征: • 思维的过程
例如理解文字 A: 字形 思维:字形与字义对应关系, 各句表述的信息内容 B: 信息内容
思维的 界定 对象 角度 类型
综上所述,思维有两方面的基本特征: • 思维的过程
间接的反映(不是直接的反映) • 思维的结果
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不是表面属性和外在联系)
例如 幼儿常看到爷爷看报时要戴眼镜。 有一次看到爷爷戴上眼镜, 就跑去拿报纸递过去。
关键词
• 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 • 事物间内在联系的反映 • 概括的反映 • 间接的反映
思维的 界定 对象 角度 类型
事物的本质属性 • 只有该事物才具备的属性, 不是该事物不会有此属性
例 公益活动 (本质属性:非盈利目的) 商业活动?
思维的 界定 对象 角度 类型
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 基于逻辑推理的因果关系
三者的抽象程度不同
说明
框架(阅历)可以有不同外延
例如 一个学校框架中, 包括教学方面框架、生活方面框架等。 如同表象以“组块”形式组织, 小组块合并成大组块。(校办企业算边缘概念)
说明
例框如架可一以个有三不岁同小外孩延从娱乐设施上掉下来,喊了一声 “妈妈”! 她叫的是谁?
在场的有四个人:老妇人(75岁)、中年男人(30岁)、 修女 (28岁)、女职员 (25岁)
第五讲 思维(一)——概述
• 思维的界定 • 思维的对象 • 思维的角度 • 思维的类型 • 创新思维简介
思维的 界定 对象 角度 类型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或事物间内在联系的 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思维的 界定 对象 角度 类型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或事物间内在联系的 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这里需要调用下列框架:
母亲框架 不同年龄人的框架
男人和女人框架 宗教的框架
思维的 界定 对象 角度 类型
阅历 经验 命题
表象 概念
阅历 经验 命题
经验是指动态的操作、活动。 (阅历是指静态的景物)
例如 知道坐x x次车能到x x地方; 天热了打开空调会变得凉爽; 得什么病吃什么药后就会痊愈; 举办一次学术活动的全部程序等等, 分别以组块存在长时记忆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