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关于殡葬改革工作推进会讲话稿精选5篇篇一各位领导、同志们:经州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州殡葬改革工作推进会议。
这次会议是在全州上下奋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充分体现了州委、州政府对全州殡葬改革工作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我州殡葬改革任务十分艰巨,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刚才,州政府与各县(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州政府秘书长马忠俊同志传达了全省殡葬改革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州民政局局长郭凤琪同志通报了全州殡葬工作情况。
省政府已与州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应该说我们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下步就是如何抓好工作落实的问题。
今天召开此次会议,其主要任务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殡葬改革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分析当前全州殡葬改革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殡葬改革工作,全面推进全州殡葬改革各项任务的落实。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一、统一思想,增强做好殡葬改革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推行殡葬改革是革除传统陋习、建设现代文明的思想革命,是现代文明与传统陋习的一次较量,更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共服务性工程。
近年来,我州紧紧围绕“推进火葬、改革土葬、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移风易俗、倡导文明”的工作目标,着力推进殡葬改革工作,殡葬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惠民生态殡葬稳步推进、殡葬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殡葬宣传教育持久深入,全州殡葬事业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在推进殡葬改革工作中,也充分暴露出许多困难和问题,可以说,我州的殡葬行为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全州各级各部门要深刻理解殡葬改革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充分认识殡葬改革工作对促进全州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做好殡葬改革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殡葬改革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殡葬改革是摒弃传统陋习、树立文明新风的必然趋势。
殡葬改革是先进思想文化向封建习俗的挑战,是社会主文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经历封建社会的时间较长,丧葬陋习影响深远,尤其是像我州这样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一些地方操办丧事,习惯在居民生活区和街道、公路上搭帐篷、摆灵堂、办道场,鼓乐齐奏、鞭炮齐鸣、烟雾冲天,既扰乱居民生活、污染环境、阻塞交通,又侵蚀人们的心灵、影响社会的文明进步。
在近年来的历次全国、全省“两会”上,殡葬改革都是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委员提案的重点,加之近几年事实上存在的“丧葬贵”等问题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使越来越多的群众对殡葬改革更加期盼,推行殡葬改革,破除陋习,树立新风,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殡葬改革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对包括土地在内的各种资源,只有科学合理开发和集约节约利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实现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我州大部分地区都是山区和半山区,特别是石漠化现象十分突出,土地产出率低,承载能力弱,土地资源十分紧缺,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更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
但长期以来,“入土为安”的丧葬观念根深蒂固,占用田地造坟建墓、乱埋乱葬的现象愈演愈烈,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推行殡葬改革,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科学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必然。
(三)殡葬改革是破除封建迷信、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内容。
人类的丧葬行为,既是物质现象,也是意识反映。
旧的重殓厚葬、重视风水等丧葬习俗,是封建思想的表现。
丧事大操大办,治丧周期长、治丧方式繁杂,不仅加重了生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对社会风气造成极坏的影响,甚至一些人在亲人在世时不管不问,毫无亲情、孝道可言,但在亲人去世后,却大操大办,这种行为应该受到谴责。
因此,推行殡葬改革,就是要摒弃积淀数千年的封建“糟粕”,倡导“厚养薄葬”的时代新风,在全社会形成有生之年善待亲人、亲人离世丧葬从简的良好社会风气,坚决杜绝丧葬活动中的各种攀比歪风和奢侈浮华之风,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促进社会道德、社会风气好转和社会文明进步。
二、正视问题,客观分析当前殡葬改革工作面临的形势殡葬改革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党风、政风、民风。
当前,要破除长期形成的丧葬陋习,坚持不懈地推进殡葬改革,已经到了“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面临的形势严峻,遇到的问题尖锐,面对的困难较多。
(一)火葬改革推进滞后,火化率低是殡葬改革的“瓶颈”。
从日常殡葬监管和殡葬联合执法的情况来看,部分县(市)和一些部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致使殡葬改革工作推进滞后。
xx年全州火化区火化率仅为22.5%、火化后入公墓率仅为18.4%,呈现出“火化率低、入公墓集中安葬率低和乱埋滥葬、乱建活人墓”的“两低”、“两乱”现象,火化率低成为推进殡葬改革的“瓶颈”。
到2020年,要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殡葬改革工作目标(全省火化区平均火化率达到或接近100%,节地生态安葬比例达35%)差距很大、困难较多、任重道远。
(二)殡葬服务设施滞后,投入不足是殡葬改革的“短板”。
近年来,由于地方财政刚性支出逐年增加,对殡葬建设项目政府性投入不足,致使殡葬服务基础设施滞后,制约了殡葬改革的推进,殡葬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成为殡葬改革的“短板”。
目前,富宁县、麻栗坡县仍没有殡仪馆,文山市殡仪馆需整合州市资源重建,全州已建有并投入运营的5个殡仪馆和预计今年底可建成投入试运行的砚山县殡仪馆,项目资金缺口2400多万元。
全州已建成的经营性骨灰公墓仅有8个,且大部分骨灰公墓很快就要满葬,需重新选址建设;而目前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尚属“空白”,广大农村没有集中安葬的公墓,乱葬滥葬现象难以遏制,公路沿线、城镇周边的山头“青山白化”现象不断加剧。
(三)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入土为安是殡葬改革的“阻力”。
我州地处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一些干部群众的思想僵化,对人死了实行火化后集中安葬和生态安葬难于接受,“薄养厚葬、入土为安”的千年传统丧葬习俗根深蒂固,导致推行殡葬改革的“阻力”加大;加之丧葬宣传力度减弱和殡葬执法手段弱化,“躲避火化、违规土葬、乱建坟墓”等现象屡禁不止,成为推进殡葬改革的“绊脚石”。
(四)殡葬用品秩序混乱,机制不顺是殡葬改革的“软肋”。
目前,一些地方的殡葬用品市场秩序十分混乱,特别是制作墓碑工坊在公路沿线、城市周边到处“开花”,少数群众擅自公开转让土地、荒山或林地作为墓穴,有的火化后把骨灰进行二次装棺进行土葬等。
由于殡葬管理机制不健全,殡葬执法力量不足和能力偏弱,无法适应任务繁重、情况复杂、难度极大的殡葬行政执法工作的需要;殡葬管理联动机制不完善,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联席会议制度,导致部门之间各自为阵,形成民政部门“唱戏”、其他部门“看戏”的局面,没有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执法不力、监管不严,导致殡葬乱象有所抬头,整治成效难以保持和巩固。
三、强化措施,全力打好殡葬改革攻坚战殡葬改革是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的社会变革,关系到千家万户和广大民生,是重要的基本公共服务,是与几千年封建陋习彻底决裂的壮举。
因此,大家要以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坚决克服畏难情绪,消除厌战心理,扎实推进殡葬改革,全力打好殡葬改革攻坚战,全面完成殡葬改革各项目标任务。
(一)加强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强化政府责任,建立政府对殡葬事业的投入机制,稳步推进以殡仪馆、农村公益性公墓为重点的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殡葬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确保殡葬服务设施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需求。
统筹规划全州殡仪馆建设,力争xx年每个县(市)都建有殡仪馆或具备火化条件,基本实现火葬设施覆盖全州的目标。
加快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步伐,在xx年至2020年期间,全州建设乡镇级农村公益性公墓41个,每新建一个乡镇级农村公益性公墓,由州级财政补助建设资金40 万元、州民政部门筹集部分配套建设资金。
各县(市)结合各地实际,合理布局经营性公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建经营性公墓和一定比例的公益性墓穴。
自xx年起到2020年,全州重要交通干道沿线和人口密集、耕地较少、生态脆弱的乡镇均建有公益性公墓,各县(市)都建有经营性骨灰公墓。
督促殡葬服务单位树立“以人为本、丧属至上”的理念,加大投入力度,始终把维护群众合法殡葬权益、满足群众合理殡葬需求、尊重群众人格尊严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拓展服务项目,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层次、个性化的殡葬需求。
认真落实殡葬“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服务内容、服务程序、服务承诺、服务监督”的“六公开”制度,提升殡葬服务诚信度。
加强殡葬服务标准化建设和殡葬人才队伍建设,到2020年末,全州殡仪馆和公墓从业人员全员持证上岗,逐步实现殡葬服务的优质化、标准化、规范化,为殡葬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推行绿色殡葬,倡导丧葬新风。
各县(市)在完善殡仪馆、公益性公墓建设的基础上,稳步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科学精准地划分火葬区和土葬改革区,将城镇及周边地区、重点旅游乡镇、工业园区、交通便利地区、耕地较少地区划定为实行火葬区,火葬区的划定精确到乡镇、村。
暂不具备火葬条件的地区,划定为推行火葬区,由当地政府根据公墓等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逐步实行火葬。
火葬区的具体划定和调整,由县(市)政府提出方案,州政府审查同意后,报省政府批准并公布。
依法推行遗体火化、骨灰或遗体公墓内集中安葬,因地制宜创新和推广更多符合节地生态要求的树葬、花葬、草坪葬、壁葬、塔葬、骨灰寄存或土葬区深埋不留坟头等节地生态葬法,提高火葬区的火化率和公墓集中安葬率、节地生态安葬率。
推进和鼓励少占土地、不占土地的绿色殡葬,倡导厚养薄葬、环保祭祀,树立文明殡葬新风尚。
到xx年末,全州火葬区内火化率达30%以上,节地生态安葬比例达21%;到2020年,全州火化区火化率达100%,骨灰或遗体入公墓集中安葬率达100%,节地生态安葬率达35%。
同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教育引导各级机关干部带头革除殡葬的旧风陋俗,带头实行遗体火化,带头执行绿色节地生态安葬,带头推行丧事简办,带头文明低碳祭扫,带头为亲人和身边工作人员节俭文明办丧事,主动做好殡葬改革的践行者、生态文明的推动者、文明风尚的引领者。
各县(市)要大力提倡厚养薄葬、文明节俭办丧事,积极倡导文明治丧低碳安全祭扫,形成科学健康、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尚。
推进文明治丧,摈弃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行为。
要明令禁止在公共场所停放遗体、灵柩、搭设灵棚(堂)、游丧等妨碍公共秩序、污染环境和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殡葬行为。
禁止生产、销售封建迷信的丧葬用品,积极推广现代文明的殡葬礼仪和殡葬用品,大力倡导网络祭扫、鲜花祭扫、踏青遥祭、植树缅怀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积极组织集体共祭、社区公祭、家庭追思等现代追思活动,弘扬慎终追远等优秀传统殡葬文化,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逐步从注重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以精神传承为主的方式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