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CBD本来应该是高档写字楼林立的CBD(中央商务区)成为了住宅的天堂,这种情况是否正常?厦门的CBD究竟该往何处去?美好规划与尴尬现实CBD是中央商务区(CentralBusinessDistrict)的简称,纽约的曼哈顿、巴黎的拉德方斯、香港的中环铜锣湾和正在建设的上海陆家嘴等,都是具有相当规模和影响的国际CBD。
而在厦门,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相关的规划部门也在总体规划中规划出了厦门的CBD,根据这个规划,在湖滨南路与湖滨北路的西端,即从鹭江道至湖滨北路的筼筜湖西岸,将建设为厦门的CBD,总面积在1平方公里左右。
据市规划局林荫新总工程师介绍,之所以将这个区域规划为厦门未来的CBD,主要基于这个区域几点明显的优势:首先,交通便利。
这里地处厦门老市区中心,南连环岛路,东接火车站、汽车站,毗临东渡港口,是水陆交通的交汇点,交通极为方便。
其次,人流量密集。
从这个区域到各地的区域距离比较适中,因此人流量比较密集;另外,这里具有建设CBD所必须的通讯便利条件,根据当时的规划,在这个区域,将建设厦门最大的邮电大楼,由此所带来的通讯便利足以支撑CBD地区对现代化通讯的要求。
根据当初的规划,这里将建设一系列的高档写字楼,如信隆城、科技商城、华侨城、邮电大厦、海关大楼、口岸办大楼,以及希尔顿大酒店等,从而形成一个集中了大量的金融、商务、信息、文化、服务以及大量的商务办公和酒店、公寓等设施,并具有最完善、最便捷的现代化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中央商务区。
然而,从现实的情况来看,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个地区并没有实现当初的设想,甚至与当初的规划背道而驰,写字楼的发展明显落后于住宅的建设,新的住宅小区纷纷推出,许多原来规划为写字楼的项目也变成了住宅楼,住宅成为这个地区的主流,所谓的“中央商务区”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
但即便如此,也丝毫不妨碍这一区域楼盘对“CBD”这一招牌的利用,我们看到,该区域几乎所有的楼盘都堂而皇之地印上了“CBD”的标签。
住宅不是CBD的主流“厦门目前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CBD,住宅不应该成为CBD的主流。
”林荫新总工程师认为:CBD的核心是“中央商务区”,其他功能也只是为了让核心功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一般来讲,CBD中住宅与写字楼的最高比例不会超过2:8,住宅过多必然挤压CBD的主要功能。
而且,中央商务区并不适合居住。
首先,由于土地成本限制,CBD中的项目普遍是高层、高密度住宅,不可能有很高的绿化率。
其次,按照CBD规划要求,社区不能封闭,必须开放,这是CBD规划的必需,但却与居住的舒适性相矛盾,另外,小区保安、保洁等维护成本因为开放而增高,大大增加了业主的负担。
第三,高比例的商住难以保障纯居住空间。
CBD提供了许多成长型公司需求的机会与土壤,商住混杂将在CBD中长期存在,很容易干扰有小孩或老人的家庭。
从全球CBD的情况看,CBD中只有两种住宅类型能生存:一种是提供给年轻白领的小户型公寓,虽然房子的密度高,但服务配套设施完善,非常适合刚参加工作、希望就近居住、节省上下班时间、方便社交,但不追求奢侈、豪华的年轻白领。
当这批白领成家搬走时,新一批年轻白领又会源源不断产生,房子卖、租都能有市场。
另一种就是像曼哈顿出现的专供公司高层领导的纯居住大户型豪宅,是他们为了躲避平日塞车之苦的选择。
这些豪宅通常占据着CBD中优良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但这些高级人士一般在郊区或城市边缘还有一套豪宅。
至于其他人士,由于家庭或孩子的原因,需要一定的面积和较好的居住环境,可CBD中的房子太贵,小面积不够用,大面积他们又买不起,且CBD中很难有较好的自然环境提供给孩子,被商住混杂严重干扰难以保障较好的居家氛围,所以他们只能搬出CBD。
厦门需不需要CBD厦门CBD概念名存实亡,实际上已是个不争的事实。
但林总工认为现实与规划的差距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开发商。
“这其实是厦门城市发展规模的真实反映,CBD概念应该存在于一个具有国际号召力的都市里,厦门的经济总量太低了,不管是港口吞吐量,还是GDP等都不具备国际化城市的气质,国外大公司不愿进来,开发商硬着头皮盖写字楼,只有死路一条。
”虽然现实如此冰凉,但林总工依然认为,从长远来看,厦门仍然需要CBD,因为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个经济辐射区之间,需要一个节点来覆盖整个福建和江西一带,作为这个地区和国际交换、联络的枢纽,这个节点就在厦门附近,如果厦门没有预先准备,就会失去这个机会。
因此,林荫新认为:厦门CBD的发展,应同时到顾及长远目标和现实困难,关键是要把经济总量做上去,增加城市的国际吸引力,没有对外商务交流,就会失去CBD 的基础。
同时城市规划时要有远见,要预见到10年、20年之后,预见到未来CBD对金融、保险、传媒等的吸纳潜力;在实际操作中,则应该避免短期行为,为未来CBD的发展留出充分余地,因为一个规划一旦被改变,就很难恢复。
千万不要在若干年后,当我们真正需要建设一个国际化的CBD时,却发现厦门早已没有它的立锥之地。
资料链接CBD(中央商务区)中央商务区,英文简称为CBD(Cen tralBusinessDistrict),最初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
现代中央商务区的一般概念为,在大城市比较核心的中心区域内,集中了大量的金融、商务、文化、服务机构和大量的商务办公酒店、公寓等配套设施,该区域具备完善便捷的交通、通信等现代化基础设施和良好环境,便于开展大规模的商务活动。
中央商务区的特征:地理特征:首先它局限于一个大城市,一般是一个世界性的城市,虽然小城市也可以叫中央商务区,但真正意义上的中央商务区一般是公认的国际性城市。
它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代名词,代表着整个城市的最精华的区域。
功能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政府对经济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但经济的控制能力往往集中在一些大的金融、贸易、保险等跨国公司总部云集的地域。
因此CBD实际上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个经济的枢纽机构。
城市的经济、科技、文化等在此高度集中,成为城市的重要功能核心。
产业特征:CBD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但不是传统的第三产业,而是那些代表了当今时代最先进、最发达的第三产业。
比如金融、保险、证券、中介、信息服务等等。
人口特征:CBD内通常是高密度的人流,白天一个大厦内可能就集中了上万人办公。
但晚上人口大大下降,人口流动巨大,因此需要交通非常便利。
建筑特征:已有的中央商务区基本是高楼林立,体现了高密度建筑量的特征,一般建筑量都是上千万平方米。
地价特征:因为是黄金地段,它的楼价、地价在这个城市内部或者一个区域内应该是最高的。
部分世界著名中央商务区:纽约的曼哈顿、巴黎的拉德方斯、东京的新宿、新加坡的中心区、香港的中环铜锣湾一带和正在建设的上海陆家嘴等。
(厦门晚报)厦门中央商务区乱花迷人眼2005年11月29日00:00:00 来源:东南早报观音山崛起引发诸多猜想没有航空限高,地理位置优越,可大面积地成片规划,能与会展中心等周边设施连成和谐而又完整的商务群整体——12月8日,厦门市今年最后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土地拍卖将如期举行,包括号称“厦门最后一块最有价值土地”的钟宅湾在内的13块地将闪亮登场,浓妆“出嫁”,其中的观音山CBD更是厦门市重点推介并寄以厚望的巨无霸式CBD新星。
CBD(CentralBusinessDistrict)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是一个钢筋水泥丛林里商业动物们穿梭不停、充满经济活力的地方,在厦门已俨然成为一个时髦的名词。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厦门各区都忙着建设自己的区域性CBD。
从轮渡-思北、富山商务圈到滨北CBD,从金尚路总部经济带到海沧新市区CBD。
本月,又“冒出”了一个规划用地面积9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4.5万平方米的巨无霸式CBD新星——观音山商务运营中心。
这样多的CBD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让人心潮澎湃。
不要多,只要拥有一个曼哈顿或者新宿,那厦门的经济是什么样的繁华景象啊?是不是厦门所有的区都该建CBD?厦门到底需要多少CBD呢?背景在发达国家,CBD是一个地理概念。
在发展中国家,CBD建设往往成为一种城市发展的策略。
CBD这个发自20世纪20年代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后,迅速成为众多城市热捧的一个新概念。
建设CBD与建设城市核心竞争力几乎画上了等号,CBD现象热及大江南北,同样也波及厦门。
作内海峡西岸一个新兴的经济明星,厦门其实并不缺乏CBD。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有关部门曾规划:湖滨南路与湖滨北路的西端,即从鹭江道至湖滨北路的湖西岸,将建设为厦门的CBD,总面积在1平方公里左右。
随后又有人提出,作为城市新中心,江头应该担当起厦门CBD的角色。
于是,又有了金尚路总部经济带的构想和规划。
就连海沧新区也不甘“寂寞”,喊出了“将把海沧新市区建成厦门的CBD,或者厦门的铜锣湾”。
从早期政府钦定的轮渡-思北、富山商务圈到滨北CBD,直至金尚路总部经济带和号称“厦门铜锣湾”的海沧新市区CBD,厦门CBD建设可谓四处开花,成了各区争抢的香饽饽,CBD成了各区的“面子工程”。
纵深位于鹭江道和厦禾路西段的轮渡-思北CBD,地处中山路商圈,周边市政、生活配套成熟,海景景观资源丰富,汇聚了银行中心、国际银行大厦、海光大厦、海滨大厦和建行大厦等众多厦门最高品质甲级写字楼。
湖滨北路则集中了厦门市政府、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大华银行、税务局等政府金融机构,具备了发展成为厦门CBD的良好基础。
同时,与CBD相匹配的高档酒店如马哥孛罗、索菲特等,以及高档餐饮娱乐如舒友海鲜大酒楼,厦门的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等也都云集于此。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轮渡-思北和湖滨北路成了厦门CBD当仁不让的“一哥”,湖滨北路甚至被大张旗鼓地规划成厦门未来最重要的CBD。
谁知风云突变,到了本月,厦门CBD“一哥”的名分却没有任何预兆地花落东部“蛮荒立地”———观音山。
厦门市规划局局长赵燕菁对此的解释是,位于环岛路一侧的观音山片区,紧临新建中的厦门国际会议中心。
由于其属滨水地带,又不受航空限高的影响,因此使得容积率可以相对提高,能够适用高强度的开发。
赵燕菁说,观音山片区面向金门、交通方便,以及未来与东通道和翔安的相连,将成为厦门最具影响力的城市区域和未来厦门城市建设的几何中心。
它有点像香港的本岛和尖沙咀的关系,这个地区很可能形成维多利亚港式的区域。
虽然观音山地处的厦门岛东部是厦门未来5年的发展重点,但观音山被钦定为厦门CBD的“真命天子”实在有点唐突,快得让人摸不着头脑。
难道仅仅因为不受航空限高的影响,能够适用高强度开发吗?高楼林立、气派非凡就是真正的CBD吗?从国际上一些成功的CBD来看,CBD应具有一个城市或地区中最高的中心性、最多的人流量、最发达的内部交通和外部交通联系、最高的服务集中性和最高的土地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