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园林植物的概念:园林植物是指具有一定观赏价值,使用于室内外布置以美化环境并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是观赏植物的泛称,并简称或统称为花卉。
2、园林植物遗传学:研究观赏植物遗传变异的基本规律。
3、遗传:子代和亲代相似的现象就是遗传。
4、品种:是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和生物学特性符合人类生产、生活要求的,相对整齐一致而能稳定遗传的植物群体。
5、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配对的染色体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形态大小相似,其上所载的基因序列基本相同。
6、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7、测交法:杂种过杂种后代与纯和隐性亲本进行杂交,以测定杂种或杂种后代的基因型。
8、不完全显性:纯合双亲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所产生的F1,其性状介于双亲之间,出现中间类型。
9、复等位基因:指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这种等位基因在遗传学上称为复等位基因。
10、连锁遗传:同一条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连系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
11、不完全连锁:杂种个体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的连锁遗传。
、12、质量性状:具有明显的界限,没有中间类型,表现为不连续变异的性状。
13、数量性状:在性状的表现程度上有一系列的中间过渡类型,不易明确区分的连续变异的性状。
14、杂种优势:杂交产生的后代在一种或多种性状上优于两个亲本的现象。
15、细胞质遗传:由细胞质内的基因即细胞质基因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叫做细胞质遗传。
16、基因突变:基因内部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称为基因突变。
17、彩斑:植物的花、叶、果实、枝干等部位的异色斑点、条纹统称为彩斑18、选择育种:从植物群体中挑选符合人们需要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就是选择育种。
19、嵌合体:两个或两个以上遗传型不同(突变型或原始型)的细胞在同一组织或器官中并存的现象。
20、良种繁育: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与技术,在保持并不断提高良种种性,良种纯度与生活力的前提下,迅速扩大园林植物良种数量的一套完整的种子(苗、球)生产技术。
21、杂种优势:两个不同基因型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F1植株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能力、抗逆性、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称为杂种优势。
22、显性假说:显性基因有利于个体生长和发育,相对的隐性基因不利于生长和发育。
23、超显性假说:等位基因间无显隐关系,等位基因的杂合状态优于任何一种纯合状态。
24、多倍体育种:通过人工的方法将植物染色体组进行加倍,或是直接从自然界中选育染色体组加倍的突变体,从而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5、品种退化:园林植物栽培品种原有的优良种姓削弱的过程和表现。
狭义指原优良品种基因和基因型发生改变。
广义优良性状劣变。
26、有性杂交:通过人工杂交的手段,将分散于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再经选择、鉴定,从而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并具有栽培利用价值的园林植物新材料的育种途径。
27回交:两亲本杂交后子一代所选单株与原两亲本之一进行杂交。
28复合杂交:即在两个以上亲本之间进行杂交,一般先配成单交,然后根据单交的缺点再选配,另一单交组合或亲本,以使多个亲本的优缺点能互相弥补。
二、填空1、西方人士称誉中国为园林之母,即指中国野生和栽培的园林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曾对世界园艺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2、品种特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地区性;时间性一个经济学和栽培学上的概念。
3、一般染色体的形态:着丝粒,染色体臂,次缢痕,随体,端粒。
4、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结构:(1)核小体(2)螺线体(3)超螺线体(4)染色体5、染色体的化学组成:DNA、RNA 、组蛋白、非组蛋白6、细胞质遗传的特点:1.)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F1通常只表现母本的性状,所以又称母性遗传。
2.)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式的,杂交后代自交或与亲本回交一般不表现一定比例的分离。
3).细胞质基因不能在某一特定染色体上定位。
7、染色体变异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8、主要遗传效应:有害于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
缺失纯合体通常是很难存活的,缺失杂合体的生活力也很差。
如果缺失的区段较小,不严重损害个体的生活力时,则存活下来的含缺失染色体的个体,不免表现各种形式的遗传上的反常。
最常见的是假显性现象9、决定花色的物质成份主要有三大类群: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其它色素。
10、花色变异的机理一)花色和色素的种类1.奶油色、象牙色、白色无色,淡黄色的黄酮或黄酮醇2.黄色类胡萝卜素;类黄酮;有的是两者兼而有之。
3.橙色、绯红色、褐色胡萝卜素;花青素苷;花青素苷和橙酮及其它黄色的类黄酮;花青素苷和类胡萝卜素。
4.深红色、粉红色、紫色、蓝色和黑色等基本上都产生于花青素苷。
5.花朵开放所引起的花色变化(二)色素的理化性质与花色花青素苷类,花黄色素,类胡萝卜素(三)花瓣组织对花色的影响11、花瓣的彩斑分类:可分为规则和不规则的两大类。
12、规则的彩斑有花环、花心(花眼)、花斑、花肋和花边等多种形式。
13、叶部彩斑分类:覆轮斑,条带斑,虎皮斑,扫迹斑,切块斑。
14、不规则彩斑出现的原因:1.质体(叶绿体)的分离和缺失2.易变基因的体细胞突变3.位置效应4.各种类型的染色体畸变5.嵌合体6.病毒感染。
15、增加花朵的直径的途径:(1)栽培措施的作用(2)增加花朵直径的遗传学途径:诱发多倍体、诱发突变、增加重瓣性、发掘多基因的潜力16、从形态发生的角度划分成花过程四个阶段:花序分生组织的形成(花序发育)、花分生组织的形成(花芽发育)、花器官原基的形成(花器官发育)、花器官发育成熟(花型发育)17、种质资源的类别及特点(1.按照栽培状况划分::野生种质资源,品系,品种。
(2.按照发生来源划分:野生种质资源,人工种质资源。
(3.按照地域划分: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
18、花卉种质资源特点:种类繁多,变异丰富;分布集中;品质优良19、种质资源保存方式①离体保存:种子保存;无性繁殖体的保存;组织培养。
优点:保存数量大,节约土地劳力。
缺点:费用较高注意适时继代②就地保存优点:保存原有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存费用较低缺点:易受自然灾害③迁地保存:优点:基因型集中、比较安全、管理研究方便缺点:费用较高、基因易发生混杂。
评价:形态特征、生长发育规律、观赏特性、抗逆性、抗病及抗虫性调查内容:考察、收集、保存、评价、创新、利用我国种质资源特点:种类繁多,变异丰富;分布集中;品质优良(特点突出,遗传性好)20、远缘杂交的特点:(一)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 (二)远缘杂种的不育性;(三)远缘杂种后代分离的广泛性和不规则性 ;(四)远缘杂种的杂种优势。
21、远缘杂种的分离特点:性状分离复杂没有规律、性状分离剧烈,类型丰富,并且中间类型有向双亲分化的方向、分离的世代长,稳定的慢。
22如何克服远缘杂交后代分离的控制,加快它的进程:F1染色体加倍、进行回交、诱导杂种产生多倍体植株、诱导染色体易位.23、单倍体植物在育种上的意义:可加速遗传育种材料的纯合,缩短育种年限;提高选择效果;24、克服远缘杂种不结实的问题;快速培育异花授粉植物的自交系;培育植物新类型。
25、秋水仙素诱发加倍的原理:不影响染色体复制,阻断纺锤体形成,使加倍后的染色体不能分向两极,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26、多倍体的鉴定:形态鉴定、气孔鉴定、花粉粒鉴定、染色体记数法、分子水平鉴定27、多倍体的特点:巨大性可孕性低;生理特性改变;品质产量提高28、远缘杂种后代的分离分为3个类型:综合性状类型、亲本性状类型、新物种类型29、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突变的重复性、突变的可逆性、突变的多方向性、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30、非整倍体染色体组:单体 2n-1 缺体 2n-2 双单体 2n-1-131、重瓣花起源积累起源、雌雄蕊起源、花序起源、重复起源、突变起源、台阁起源32、“两系三区”制种法:一个区是繁殖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隔离区:雄性不育系X保持系―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另一个区是杂种种质隔离区:雄性不育系X恢复系―杂交种、恢复系33、杂种优势特点:1杂种优势不是某一两个性状单独地表现突出,而是许多性状综合的表现优良。
2杂种优势的大小,取决于双亲的遗传差异和互补程度。
3亲本基因型的纯合程度不同,杂种优势的强弱也不同。
4杂种优势的F1代表现最明显,F2代以后逐渐减弱。
34、杂种种子的生产:天然杂交;人工去雄制种法;利用理化因素去雄制种法;利用雄性不育的制种法;利用自交不亲和制种法35、优势育种和重组育种/组合育种的异同点:相同点:都需要选配亲本,进行有性杂交。
不同点:1重组育种是“先杂后纯”,优势育种是“先纯后杂”2优势育种供生产上播种的每年都是一代杂种,不能用F1留种。
36、多倍体的特点:巨大性;品质和产量提高;生理特性改变;遗传变异性;不孕性和可孕性37、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处理的方法:浸渍法;涂抹法;滴液法;滤纸培养法38、多倍体的鉴定:直接鉴定:检查染色体间接鉴定:形态(花、果实变大)、气孔(变大、密度変稀)、花粉粒(体积变大,显微镜下可直接观察)、染色体记数法、分子水平39、造成园林植物品种退化的原因:发生混杂(机械混杂、生物学混杂);基因突变;病虫害侵袭;繁殖方法不当;栽培环境不适。
40、防治品种退化的技术措施:1防止混杂:防止机械混杂;防止生物学混杂(机械隔离、时间隔离、空间隔离)2 创造适合优良品种种性的栽培条件:选择适宜良种的繁育土壤;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轮作避免砧木不良遗传性的影响。
3加强选择4用种性较纯的优质种苗定期更新生产用种苗。
41、亲本选配的类型:单交、复交、回交、多系杂交42、亲本选配的原则:1亲本性状互补;2不同类型或不同地理起源的亲本组配;3已具有组多优良性状的亲本作母本;4根据性状的遗传规律选配亲本;5用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配组;6注意品种繁殖器官的能育性和杂交亲和性。
三、简答与论述1、有丝分裂1、)过程3、)意义:既维持了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也保证了物种的连续性、稳定性。
2、减数分裂1、)过程3、)意义:(1)在世代间,保证了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
为后代的正常发育,性状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
同时,又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
(2)在后期I,同源染色体随机分离,产生2n种方式;粗线期非姊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产生了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3、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区别减数分裂是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两者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特点。
两者的相同点主要体现在:都发生染色体复制,都出现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减数分裂的特殊性表现在发生部位、时间、染色体行为、子细胞性质等方面。
染色体都复制一次,且有无纺缍丝的出现。
不同点在于:1)形成细胞类型:有丝分裂为体细胞,而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2)细胞分裂次数:有丝分裂分裂一次,但减数分裂分裂二次3)染色体复制时期:有丝分裂在间期,而减数分裂在第一次分裂间期4)联会四分体阶段:有丝分裂没有,减数分裂有5)同源染色体分离:有丝分裂没有,减数分裂有6)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变化:有丝分裂不变,减数分裂减半7)分裂后子细胞名称和数目:有丝分裂为体细胞二个,减数分裂为精子(四个)或卵细胞一个(极体三个)4、几个规律的实质分离:成对的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互不干扰,因而配子中只具有成对基因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