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除法1、计算:列竖式计算除法。
2、口算:被除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分别除以除数都没有余数的除法,包括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数。
3、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验算(用乘法验算)。
4、估算:估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
5、一步计算的问题:在解决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量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6、两步计算的问题:先求总和或剩余是多少,再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练习:(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62÷2 66÷6 72÷3 47 ÷7(2)口算:36÷3 60÷2 68÷2 90÷3(3)列竖式计算:39÷3 89÷4 67÷2 74÷3(4)你能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各是几十多吗?64÷5 84÷3 95÷4 81÷3§第二单元认数1、认数、读数、写数。
整千数:数位与顺序,认、读、写数,口算整千数的加、减法。
非整千数:认、读、写数,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
练习:(1)口算:2000+4000 8000—3000(2)三千零二是由几个千和几个一组成?(3)9670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7在()位上,个位上是()。
2、大小比较比较大小时的数学思考,比较大小的实际应用,非整千数最接近几千。
练习比较大小:3650和2520,7890和8790§第三单元千克和克千克和克都是质量单位,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是它的质量。
1、称一个物体有多重(比较轻时),一般用千克(克)为单位。
2、净含量是指包装袋内物品实际有多重。
3、千克可以用KG表示,又叫公斤。
4、认识天平。
5、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
1千克=1000克。
练习(1)一袋盐重500克,两袋盐重()克(2)2千克=()克(3)9000克=()千克§第四单元加和减1、口算两位数加、减。
解决与“倍”或“差”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练习口算:44+25 32+57 14+68 76—642、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练习手套的价格是12元,帽子的价格是手套的3倍,你能用线段画出来并算出帽子是多少钱吗?2、各个平面图形边与周长的关系三角形的周长=三条边的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四条边的和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第七单元乘法1、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本方法。
2.、三位数的中间或末尾是0时的乘法计算。
3、连乘计算。
练习:(1)200×3 152×4 261×3(2)124×3×2 115×2×4§第八单元观察物体1、在知道物体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基础上,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往往是不相同的。
3、进行简单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
§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1、统计(1)画“正”字统计(2)画条形统计图统计2、可能性谁的数量多谁摸到的可能性就大(经常、偶尔、差不多)2)总数÷人数(份数)=平均数2、运动与身体的变化运动后人的脉搏会加快,休息几分钟后会恢复到正常状态。
§第十一单元认识小数1、十分之几就等于零点几。
2、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3、小数大小的比较。
4、小数的加减法。
5、零既是自然数也是整数。
6、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一、容量单位的产生1、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容器的容量,要使用统一的单位:升或毫升。
2、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L)作单位。
3、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mL)作单位。
4、1升水正好能装满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
5、1毫升大约只有十几滴水。
二、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解决问题时可以通过列表、画线段图等方法进行分析。
解决问题的步骤:1)理解题意(整理条件);2)分析数量关系;3)列式解答;4)检验反思。
分析数量关系:可以从条件想起,看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一个问题;也可以从问题想起,看要求题目中的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第六单元可能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要先列举出整个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再根据列举出的结果进行判断。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3、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的;4、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1、线段、射线、直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画图形的另一半:(1)找对称轴;(2)找对应点;(3)连成图形。
2、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n变形有n条对称轴。
3、对角线是一条线段,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4、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
5、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6、图形的旋转,先找中心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1、数位顺序表:我国计数是从右起,每4个数位为一级。
(1)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3、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
近似数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5、等于5还是大于5。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四位数或五位数。
如:100×10=1000,900×90=810002、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3、常见的数量关系(1)价格问题:总价=单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单价=总价÷数量(2)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第四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余数会变)§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1、已经两个数的和,两个数的差,求这两个数。
(和差问题)2、已经两个数的和(即两个数一共是多少),大数拿8个(假设)给小数,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其底角是45°,顶角等于90°: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底角×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180°-顶角)÷25、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都相等(每个角都是60°),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
6、多边形的内角和=180°×(边数-2)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可以作两种不同的高。
一个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2、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性)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利用了这样的特性。
如:电动伸缩门、铁拉门、伸降机。
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3、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从梯形一条底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叫做梯形的高(无数条)。
4、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5、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6、正方形、长方形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八单元确定位置1、通常把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
一般情况下,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列,从前向后数确定第几行。
2、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要用逗号隔开,两个数要用小括号括起来。
如:(4,3)表示第4列第3行或者说第3行第4列。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在数轴上,以“0”为分界点,越往左边的负数越小,左边的数都比右边的数小。
3、在生活中,0作为正、负数的分界点,常常用来表示具有相反关系的量。
零上温度(+)、零下温度(-);海平面以上(+)、海平面以下(-);盈利(+)、亏损(-);收入(+)、支出(-);南(+)、北(-);上升(+)、下降(-)4、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10℃比-5℃低5℃; 6℃比-6℃高12℃。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1、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等;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如下图:△ADE、△BDE、△BCE面积相等,都是平行四边形BDEC的一半;△AOD与△BOE的面积相等。
2、1公顷就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就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万平方米=1000000平方米。
3、表示一个社区、校园的面积通常用“公顷”为单位;表示一个国家、省市、地区、湖泊的面积是就要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4、农村地区常使用“亩”和“分”作土地面积单位,1亩=10分≈667平方米, 1公顷=15亩。
5、面积单位换算进率:6、面积计算公式:§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1、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注意: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12、小数除法: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2有余数时,要在后面添0,继续往下除;3、一个小数乘(除以)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4、商不变原理: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5、积不变原理: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6、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每次除到比要求保留小数的位数多一位,后四舍五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