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绪论

绪论


二曰为了某种理论上的目的或者只是为了方 便和条理,常常将文化切割成一条一块,没 有将文化看成一个整体。常见的分割方式如 按不同地域或不同专业来叙述文化。 一种文化因素并不只出现现在一个制度、一 个事件、一个地方、一个文化侧面之中,如 果对文化作上述人为的划分,势必切断文化 因素之间的联系,肢解文化。
中国文化史的著述史二
♦ 柳诒徵:主张对“中ຫໍສະໝຸດ 历史之真相及其文化之得失,首宜虚心探索”。 “世恒病吾国史书为皇帝家谱,不能表示民族 社会变迁进步之状况,实则民族社会之史料, 触处皆是,徒以浩穰无纪,读者不能博观而约 取,遂疑吾国所谓史者,不过如坊肆纲鉴之类, 止有帝王嬗代及武人相斫之事,举凡教学、文 艺、社会、风俗以至经济、生活、物产、建筑、 图画、雕刻之类,举无可稽。吾书欲祛此惑, 故于帝王朝代国家战伐,多从删略,惟就民族 全体之精神所表现者,广搜而列举之。”
♦ 陈寅恪在《王静安先生遗书序》里总结王氏之
学的特点:“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异文 互相释证;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 相补正;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与国有之材料互相 参证。” ♦ 略作改动:一曰取地下、地上之实物与纸上之 文字互相参证;二曰取异族之材料、文化制度 与吾国之制度互相参证;三曰取现代之理论与 古有之材料互相参证诠释。
culture is to a population aggregate what personality is to the individual
♦ In descriptive definitions that attempt to
enumerate the content of culture, the items are taken to be similar in the lives of members of a given group. ♦ Historical definitions emphasize an aggregate's joint social heritage or tradition. ♦ Rules and ways of behaving are the focus of normative definitions of culture. ♦ There are also genetic definitions that characterize culture in terms of products, ideas, or symbols. ♦ In structural definitions the emphasis is on statistical regularities. ♦ Still other definitions are psychological, attaching culture to the outcomes of how children are raised, and referring to processes such as "adjustment",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 物质文化--人作用于自然界 ♦ 制度文化--人作用于社会 ♦ 精神文化——人作用于自身
文化的几个特性
♦ 文化是包罗万象的 ♦ 文化是传承积累的,因而有时代与地域
差异 ♦ 文化是讲究效用的
文化与文明
kultur; zivilisation; culture 钱穆:皆自西方移译而来,此二语应有别,而 国人每多混用。文明偏在外,属物质方面。文 化偏在内,属精神方面。 石田一郎:这里姑且把人类的创造及其成果称 作“文明”,将存在其中、作用其间的东西— ———即文明的精神、文明的原理、文明的内 在原动力———定名为文化。 ♦ 最初其实并无分别。西方文化史学是18世纪启 蒙运动的产物,以叙述广大民众的生活状况, 以重现和描述社会生活面貌为主要目的。这种 历史学形式有时叫文化史,有时叫文明史。 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和《论风尚》
中国文化史的研究方法
♦ 常见的几种文化史研究方法
一曰用文化之外的因素来解释文化的发展, 比如地理环境、心理学等。文化只有靠它 自身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解释。 把一种文化现象分解为若干相对单纯的文 化要素,正是这些要素固有的属性以及它 们的组合方式决定着文化的面貌,也就是 说,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或文化现象,它 们不是由不同的文化要素组成,就是构成 文化的要素虽同而结构形式不同。
绪论完
参考书目
♦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 韦政通:中国文化概论 ♦ 陈书录:中国文化通论 ♦ 卫三畏:中国总论 ♦ 费孝通:乡土中国;江村经济
中国文化的起源
♦ 人与文化西来说
开天辟地、三皇五帝 Terrien de Lacouperrie:黄帝迁自巴比伦。 刘师培\章太炎 Anderson:An Early Chinese Culture.甘肃、 河南一线的彩陶为证
中国文化的起源:考古的新发现
♦ 傅斯年:夷东夏西 ♦ 多元一体:考古区系表
中国文化通论
绪论 一,何谓文化 二,中国文化史的著述史 三,中国文化史的研究方法
文化
♦ 传统“文化”概念:文治教化 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刘向: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 现代“文化”概念
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 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 人类在社会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克罗孔(Clyde Kluckhohn ):所谓文化乃历史上为生 活而创造出来的一切设计. 维斯勒(Wissler):文化是一个社群或部落所遵循的生活 方式.
三曰将文化分割为几个大的发展阶段, 进行历史分期,通过历史分期来表达著 述者的文化历史观,并作为其文化研究 的纲领。
四曰急于确立中国文化的几个特征,以此 说明中国文化的类型。 很多学者从分析中国传统哲学出发去剖析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中国传统哲学的精神, 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征。
具体的研究方法
中国文化的特色:中西对照
♦ 1.重主体 ♦ 2.道德心 ♦ 3.道德文化 ♦ 4.重直觉 ♦ 5.重內心体验 ♦ 6.圓而神 ♦ 7.重文化之统 ♦ 1.重客体 ♦ 2.认知心 ♦ 3.科学文化 ♦ 4.重理智 ♦ 5.重客观认识 ♦ 6.方以智 ♦ 7.重文化类別
♦ 胡适:我们可以大胆地宣言,西洋近代
中国文化史的著述史三
♦ 国外著述
卫三畏 《中国总论》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Goodrich, Syllabus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culture Meskill, An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Civilization.
Culture as the mode of practice
♦ De Certeau (德塞都):Culture is what
guides people in their thinking, feeling, and acting, and serves as an emotional road map or plan of action in their struggle for survival ♦ culture as a mode of practice, created and recreated through "actions infused with theory"
文明绝不轻视人类的精神上的要求,我 们还可以大胆地进一步说:西洋近代文 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 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
中国文化史的著述史
♦ 日人著作。白河次郎《支那文明史》,中西牛
郎 《支那文明史论》等 ♦ 章炳麟《訄书》《国故论衡》,梁启超在南开 大学讲授中国文化史,讲义《中国文化史稿》, 即《中国历史研究法》 ♦ 1920s’-1930s’,中国文化史研究短暂的兴旺:顾 1920s’-1930s’ 康伯《中国文化史》1924,常乃德《中国文化 1924 小史》1928,杨东莼《本国文化史大纲》1931,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1932,陈登原《中国文 化史》1935-1937,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1948。其中王云五主持的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一 套《中国文化史丛书》,包括经学、理学、田 赋、盐政、法律思想、交通、殖民、婚姻、文 学、医学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