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堤综合治理施工组织设计

河堤综合治理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编制说明1编制依据2编制原则3 编制目的第一章工程概述1.1工程概况1.2工作范围1.3 水文资料1.4 工程地质1.5施工交通及施工条件第二章施工准备及施工组织机构2.1 施工准备2.2 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2.3 项目经理部各部门的主要职责第三章施工总平面布置3.1 施工平面布置原则3.2 施工道路布置3.3 生产及生活施布置3.4 施工用电3.5 施工供水3.6 施工照明3.7 施工环境保护设施布置3.8 材料供应布置3.9 施工通讯设施第四章施工方案总体规划4.1 施工工作面划分4.2 施工总规划第五章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5.1 施工方案5.2 施工前期准备5.3 土方工程施工5.4 格宾网施工5.5 砌石工程施工5.6 排涝闸工程5.7 其他工程第六章施工总进度计划和工期保证措施6. 1 人员保证6.2 设备保证6.3材料保证6.4 技术保证措施6.5 组织保证措施6.6 减灾保证第七章防洪度汛专项方案及措施7.1 思想发动7.2 健全组织网络,落实各项防汛责任制7.3 认真做好汛前工程安全检查工作7.4 备足一定数量的防汛抢险物资7.5 确保防汛信息畅通7.6 应急措施第八章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8.1 质量控制目标8.2 质量保证体系8.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8.4 冬雨季施工措施及度汛方案8.5 材料采购8.6 工程质量承诺第九章保证施工安全的技术及组织措施9.1 安全管理目标9.2 实施安全管理目标9.3 安全组织机构及其主要职责9.4 安全管理制度及办法9.5 安全组织技术措施9.6 安全经费保障第十章文明施工体系及措施10.1 文明施工的目标10.2 文明施工的组织机构10.3 文明施工的管理措施第十一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11.1 总要求11.2 环境保护体系11.3 环境保护措施计划11.4 水土保持措施11.5 环境保护措施11.6 人群健康保护11.7 水土保持措施11.8 场地清理附件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三:拟投入本标段的劳动力计划表附表四:计划开工日期、完工日期和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布置图附表四:临时用地表千河宝鸡市高新区千渭之会段防洪工程Ⅲ标项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1编制依据(1)渭千河宝鸡市高新区千渭之会段防洪工程Ⅲ标项施工招标文件:(2)执行标准和规程规范(不限于)《防洪标准》GB50201-94《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1999《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SL174-96《水工建筑物水泥浆灌施工技术规范》SL62-9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301-2001《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2002《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DL/T5129-1999《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98《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04-200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3)现场勘查及招标文件答疑资料;(4)我公司在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

2编制原则我们通过对该标段踏勘施工现场所获得的资料、对招标文件和澄清函的仔细阅读及理解,针对本工程所处地理位置的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结构等特点,结合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在编制本投标文件时,将突出以下原则:(1)质量创优原则工程质量是承包人经营管理的核心,承包人将以ISO国际质量体系标准的要求,建立本工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投入精干人员,以先进的施工技术、精良的设备、科学的管理,修造精品工程,让发包人满意。

施工中将认真贯彻我们的质量方针,大力推行质量管理,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依靠技术创新,确保本工程达到优良工程标准。

(2)进度保证原则根据招标文件对本工程的总工期和阶段工期目标要求,编制科学的施工措施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实行网络控制,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重点做好工序间的衔接,进度实时监控,以确保实现工期目标。

建立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的安全人员,加强对施工作业安全的管理,特别应加强易燃、易爆材料的管理及地下施工安全管理,制订安全操作规程,配备必要的安全生产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具,并经常对职工进行施工安全教育;特殊岗位操作工做到持证上岗,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组织,确保生产安全。

(4)环境保护原则我们在施工过程中,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本合同的有关规定,编制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保措施计划,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对城区环境的影响。

(5)方案优化原则本着安全、优质、高效的原则,按期完成合同工程项目的施工任务,健全施工方案论证制度,在施工前进行施工试验以优选资源配置参数;施工工艺参数;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制定施工技术规程。

(6)合理布局原则根据本标段工程的任务量和管理目标,考虑地形地貌特征,在临时工程的施工布置上,特别是水、电管线、道路及各种场地的设置上,在保证施工需求的基础上尽量减小临建规模,本着避免干扰、就近布置、方便经济、综合利用的原则,合理布局。

根据本标段工程的任务量和管理目标的要求,实行施工资源的科学配置。

人力资源方面,选派具有丰富经验的项目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组建专业化项目部;设备资源方面,投入数量充足、先进精良的施工设备和检测试验仪器;资金方面,专款专用,强化建设资金的管理,确保流动资金的周转使用;物资供应方面,合理预备主要机械设备的易损件,选用优质材料,加强施工物资在采购、检验、验收、使用等环节的管理,保证施工需要。

(8)积极协调、配合原则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和现场考察情况,我们将按照积极配合的原则,严格服从发包人和监理人的协调,与其他标段承包人友好相处,尽可能给其他标段的施工创造便利条件。

3 编制目的在满足建设单位各项要求条件的前提下,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达到全优,力争施工工期提前,把施工对周边环境破坏和扰动控制在规定要求范围内。

第1章工程概述1.1 工程概况千河为千河左岸一级支流,地处宝鸡市西北部,发源于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唐帽山南麓石庙梁,从陇县唐家河入陕西省宝鸡市境。

千河在宝鸡市流经陇县、千阳、凤翔、陈仓区、高新区等5个县(区),于高新区千河镇冯家嘴村底店汇入千河。

干流总长152.8km,流域面积3493.9k㎡,河道平均比降为5.8‰。

其中宝鸡市境内干流长129.6km,流域面积3272 k ㎡。

工程治理范围为王家崖水库溢洪道出口至千河千河大桥段治理河道长8km。

王家崖水库溢洪道出口至千河大桥段设计堤防总长16.069km,其中左岸设计堤防7.926km、右岸设计堤防8.143km。

左右两岸加固堤防4.579km、新修堤防0.573km、护岸工程9.964km、已加固堤防0.953km。

1.2 工作范围本标段为施工Ⅲ标段,主要工程内容为:新修千河左岸护岸3087m、加固堤防4103m,新修排水闸4座、越堤路4条。

1.3 水文资料1.3.1气候工程区属于千河流域中游地域,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

区内年平均气温12.9℃,多年平均降水量650mm,年平均水面蒸发量917mm,平均干燥指数1.2.最大冻土深度0.3m。

1.3.2 径流根据千阳站1954~2010年实测资料分析,千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677mm,降水总量23.65亿m³。

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4.66亿m³,全流域人均地表水资源量885m³。

千阳站实测最大年径流量为9.799亿m³(1964年),最小年径流量为0.4629亿m³(1997年)。

1.3.3 泥沙千河也是一条多泥沙河流,千阳水文站测得多年平均输沙量361万t,最大年输沙量为1140万t(1970年),最小年输沙量为5.66万t(1997年),变幅达213倍。

多年平均含沙量8.84kg/m³。

年内输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

1.3.4 洪水千河流域的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暴雨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历时短,强度大,由于河槽调蓄能力较小,一次暴雨形成一个洪峰,在多雨季节,形成陡涨陡落的连续洪峰。

一次洪水过程单峰约为3天,双峰及夏峰约为10天左右。

1.4 工程地质1.4.1 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千河形成于中更新世晚期,为发育于千河两期洪积扇(即黄土塬三、四级阶地组成东西方向的三级内跌洪积扇,千河即发育于两洪积扇之间)交界处,河谷出峡口后,两岸具明显的不对称性,右岸被一系列滑坡切割,在黄土塬前缺失二、三级阶地,滑坡前缘局部分布一级阶地。

左岸则在四级阶地前完整的分布着二三级阶地,局部分布有一级阶地。

各级阶地均属基座阶地。

工程区主要的地层岩性为远古界变质岩(Pt)(钙质板岩、泥质板岩)、第三系(N2)(泥岩)、第四系河流冲洪积堆积地层及风积堆积地层。

1.4.2 地质构造工程区位于祁吕贺山字型构造前弧顶部与陇西系构造体系乌鞘岭~六盘山旋钮褶皱带的复合部位,他们相互穿插,构造形迹复杂,断裂较为发育。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对工程区稳定构造有影响的全新活动断裂带有:陇县—岐山活动断裂(F8)、八渡—虢镇断裂(F9)、桃园—龟川断裂(F10)、千河断裂(F5)。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s=0.40s,相应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1.4.3 水文地质工程区地下水类型属第四系孔隙水,主要含水地层为冲积砂砾(卵)石层。

河漫滩地下水位一般埋深0.5~1.0m,一级阶地水位埋深一般2.0~4.0m,两岸地下水水位高于河床水位,根据勘察期间对两岸地下水位分布高程资料可见,地下水向河水的补给关系明显。

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其次为河谷两岸黄土台塬入渗补给,河谷地下水流向与地表径流基本一致。

根据对工程区水质的评价,场地内地表河水和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筋不具腐蚀性。

1.5施工交通及施工条件1.5.1对外交通运输工程全部分布在狭长的带状区域,两岸对外交通运输便利,长冯公路等县级工程相连接,对外交通十分便利。

生产道路已直通堤防,已成堤顶可作为交通道路,施工交通非常便利1.5.2施工条件项目区内电讯网络遍布,可以充分接触移动、联通等电讯网解决工程通讯问题。

施工用电可由临近村子架设10KV配电线路及变压器接入,向工地供电项目区距村庄较近,施工用水可就近抽取。

施工生活、生产用房可就近租用民房。

工程所需的柴油、汽油、铅丝、木料等可由宝鸡市、虢镇等县市就近购买,砂子由千河沿线砂场采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