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经济法价值论剖析
经济法总论
3
• 哲学:价值是在主体与客体的互动中,客 体的需要及其作用对于一定的主体需要的 某种适合或满足。
经济法总论
4
二、法的价值 • 法律:内在价值(实然)和外在价值(应然)的
统一
• 实然:内在价值:即客观功能。 • ——规范、保障、调制
• 应然:外在价值:即主观目标(主体的期望、 追求) • ——效率、公平和秩序
经济法总论
23
• 代内公平:在任何时候的地球居民之间的 公平。(自然资源利益分配上的公平问题) • 代际公平:体现当代人为后代人代为保管、 保存地球资源的观念。(指向“未来的” 与指向“过去的”)
经济法总论
24
案例:谁能代表后代的利益?
• 菲律宾后代人权利案(1993年)
• 原告:菲律宾45名儿童(以监护人安东尼奥为代 表)代表他们这一代及其下一代 • 被告:菲律宾政府环境资源部门 • 诉由:政府环境资源部门所签发的木材许可证合
经济法总论 28
日本循环经济立法
• 立法的目标:建立一个资源循环型社会。
• • • • • • • 《推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 《提高资源有效利用法》 《家用电器回收法》 《建筑及材料回收法》 《促进可循环食品资源回收利用法》 《促进可循环产品采购法》 《促进容器与包装分类回收法》
经济法总论 29
经济法总论 5
• 法的价值主要是从应然的角度来分析,即 法要实现的价值目标是什么。
经济法总论
6
• 为什么要研究法的价值问题?
经济法总论
7
• 按照法理:一般可以把法律制度按照纵向 分为这样几个层次: • A.法的价值目标 • B.法律原则 • C.法律规范 • D.法行为 • E.法律结果
经济法总论
经济法总论
10
最高院对民法通则23条的解释合理吗?
• 民法通则第23条关于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 申请宣告死亡的规定,是否应有一定顺序?
经济第25条规 定: • 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的顺序是: (一)配偶(二)父母、子女(三)兄弟 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 子女(四)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 • 申请撤销死亡宣告不受上类顺序限制。
经济法的秩序观
• 经济法所要建立和维护的是一定的经济 秩序,即经济领域和经济生活的秩序,包 括:
• A.“社会经济总体结构和运行的秩序” (例:
石油危机与美国和中国的石油储备计划)
• B.“自然秩序 ”
经济法总论 27
循环经济的模式
• 传统经济的秩序是“资源——产品——污染 排放” 。 • 循环经济的秩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 源” 。 • 循环经济3R原则。“减量化(Reduce)、 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
同超出了森林的采伐能力,要求停止大规模出租 供采伐的森林,特别是原始森林。
经济法总论 25
• 戴维德法官的报告:
• 我们发现没有任何困难判决他们能够为他 们自己、他们的其他同代人及后代提出诉 讼。就生态平衡和健康的环境而言,他们
代表后代提出诉讼的资格是建立在几代人 共同责任的基础上的。
经济法总论
26
静态内容
动态内容
8
• 法律价值目标、法律原则、法律规范等三 个部分构成了法律制度的静态内容 • 法行为和法律结果则构成了法律制度的动 态内容。 • 就静态的这部分来看,它们自上而下,是 层层具体化的关系,如果自下而上看,是 层层遵循的效力关系。
经济法总论 9
• 在法律实务中,特别在人们通过法律解释 来弥补法律规范的空白时,理解这种关系 是特别重要的。这实际上是关系到一个目 的解释的应用问题。
“经济体制效率”
经济法总论
19
经济体制效率的分类比较
体制形态 激励效率 配置效率 保险效率 约束体制
政府体制 市场体制 较低 较高 低 高 高 低 较低 较高
经济法总论
20
经济法的公平观
• 传统上,公平有两种含义:
• 一、机会的公平,即获取收入、财产和其 他利益的机会的公平;
• 二、分配公平,即收入分配、财产分配和 权利、权力分配的公平。
经济法总论
12
• 实务中遇到的问题是,某人失踪已达到民 法通则23条规定的年限,其配偶不申请宣 告他死亡,而其他利害关系人可否向法院 宣告他死亡?
• 按照最高院上述解释,其他利害关系人无 权申请。
经济法总论
13
• 从立法目的来看,最高法院的解释是否正 确?为什么?
经济法总论
14
第二节 经济法领域价值分析
德国循环经济立法
• 法律明确规定,自1995年7月1日起,玻璃、 铝、纸板和塑料等包装材料的回收率要全部达到 80%。
•
《采矿恢复法》为了恢复被破坏和改变了的 自然秩序,规定:采矿挖起的土壤要一层层堆放, 采完矿后,深层土及被处理过的垃圾先填第一层, 然后逐层填埋。土层恢复后,先用来种一年草, 再种一年甜菜,第三年开始种粮食,5年后,土 地充分熟化了,再交给农民耕种。
外在价值分析——经济法应有的功能
•
•
效率、公平、秩序
经济法总论
17
二、经济法的价值观(应然角度)
• 1、效率观 • 2、公平观 • 3、秩序观
经济法总论
18
经济法的效率观
• 经济法所追求的效率,是法律如何通过 制度设计使社会以较少的资源投入获得较 多的社会效果。
•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 “整体效率 ”
经济法总论
21
• 经济法的公平观
• A、传统意义上,兼顾了机会公平和分配公平、 形式公平和实质公平。
• B、现代意义上,要关注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
经济法总论 22
•
经济法的公平观,在认同分配差距所具 有的经济意义上的合理性的同时,兼顾社 会意义上的合理性,体现出法律不同于经 济学的人文关怀特征。
• 一、经济法价值分析的层次
• 1、内在价值分析 • 2、外在价值分析
经济法总论
15
内在价值分析——经济法的直接功能
• A.调整国家干预市场的关系(至少包括调控 关系和规制关系) • B.规范国家干预行为 • C.为国家干预市场提供法律保障,也为被 干预方的合法权利免受侵害提供法律保障。
经济法总论 16
经 济 法
经济法总论
1
第二章 经济法价值论 ——价值、宗旨和原则
• 授课基本思路:
• • • • 法的价值 经济法的价值 经济法的宗旨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经济法总论
2
第一节 法的价值
• 一、价值的含义
• 辞海:(1980P.220)给价值所下的最初定 义就是“事物的用途或积极作用。”
• 政治经济学: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 西方经济学:交换价值或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