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的电子元器件介绍

常用的电子元器件介绍


二极管的主要技术参数
• 最大允许电流:为避免过大电流冲击,使二极管

PN结烧坏而规定的额定电流值。 最高反向工作电压:指允许加在二极管两端的 反向电压的最大值,超过此值会击穿二极管。
二极管的测量
测量的方法是先把万用表拨到“欧姆”档(通常用Rx100 或Rx1K)进行。 1. 判断二极管好坏:测量正反向电阻,如果反向电阻远 大于正向电阻则没有问题,而二者相等、无穷大或为0 则说明二极管损坏。
上述标记的电阻查表阻值为:
颜色 第一色环 第一位有效数
5 0
506 × 102 ±1% = 50.6KΩ±1%
第三色环 第三位有效数 第四色环 倍率 第五色环 允许偏差
第二色环 第二位有效数
绿 黑 蓝 红 棕
6 102 ±1%
电阻器的测量
用万用表的电阻档进行测量
注意
A. 根据被测电阻选择量程,保证指针指在表盘 中间一段,便于观察。 B. 确定量程后,将两笔短路,调节调零按钮使 指针准确指在0刻度上,称为调零。 C. 测量时不要用手触摸电阻和表笔的金属部分, 避免人为误差。
4、 分布电容(寄生电容):指线圈匝与匝之间
形成的分布电容,它降低了线圈的品质因数Q , 也使线圈的工作频率受到限制。高频线圈采用 减小线圈骨架直径,采用细导线绕制、蜂房式 或分段式绕法就是为了减少分布电容。
五、晶体二极管 晶体二极管内部有一个PN结, 还有相应的正负电极引 用玻璃、塑料或金属管壳封装制成。 线
电容器的参数
额定直流工作电压:就是耐压,表示电容器
可经受最大电压,过大电压会击穿器件。 标称容量:在外壳上标明的,由国家规定的 电容器电容量的标准值。 允许误差范围:实际电容量与标称电容量的 允许最大偏差范围,分三级I-±5%,II±10%,III-±20%。 绝缘电阻:指两个电极间绝缘介质的电阻, 越大越好。
电感线圈的主要技术参数有电感量及允许误差、标 称电流、品质因数(Q值)、分布电容等。 1电感量: 反应电感储存磁场能的本领,它的大小与电 感线圈的匝数、几何尺寸、有无磁心(铁心)、磁心 的导磁率有关。在同等条件下,匝数多电感量大,线 圈直径大电感量大,有磁心比没磁心电感量大。用于 高频电路的电感量相对较小,用于低频电路的电感量 相对较大。电感量的单位为亨(H)。
电感线圈的种类: 按结构分有固定电感、可调电感 1、固定电感器 为了增加电感量和Q值并缩小体积,线圈中常 放置软磁材料制作的磁心或硅钢片制作的铁心, 故又有空心电感器、磁心电感器和铁心电感器。 • 空心电感器:用导线绕制在纸筒、塑料筒上组成 的线圈或脱胎而成的线圈。中间没有磁心或铁心, 故电感量很小,通过增减匝数或调节匝距来调节 电感量。一般用在高频电路中。
电位器的标注与性能测量
• 电位器的采用直标法,外壳注明各种指标,例如:
WT-II-1-1K-X 单联膜炭型-II型-功率1W-阻值1K-直线曲线 •性能测量主要是测量实际阻值是否与标称 吻合;滑动触点与电阻体的电阻变化是否平稳 则说明了其间的接触情况,若电阻值有间歇跳动则 意味着这中间有接触不良的问题
3、品质因数(优值): 电感线圈中储存能量与消 耗能量的比值称为品质因数。又称Q值。或是线 圈所呈现的感抗与线圈直流电阻的比值,Q=wL/R。 电感器的Q值一般为50-300, Q值与线圈的结构 (导线粗细、多股或单股、绕法、磁心)有关, Q值越高,电路的损耗越小。在调谐回路中,要 求Q较高,以减小与线圈回路的损耗;在滤波回 路中,Q值不宜过高,以免使其与滤波电容构成 谐振回路,对电路产生影响,对于高频扼流圈和 低频扼流圈不做要求。
+
P D
N
-
特性:作为一种非线性元件,具有单方向导电能力,因此 常用于整流和检波。
二极管的分类
• 按用途分:普通二极管(2AP1-2AP9 2CP1-2CP20)用于检波 鉴频
限幅; 整流二极管(2CZ11-2CZ27)用于不同功率的整流;
开关二极管(2AK1-2AK4)用于计算机 脉冲控制 开关电路; 稳压二极管(2CW1-2CW10)用于稳压电路; 还有发光二极管。
电位器的主要参数
电位器的标称阻值和额定功率与电阻一样, 这里主要介绍它的阻值变化规律: 左图说明了为适应各 种用途,电位器阻值按 照旋转角度变化的规律 图
黑线为直线,阻值随旋转角度均匀变化,适用于分压、单调。 蓝线为对数式,阻值随旋转角度依对数变化,用于仪表和音调控 制。 红线为指数式,阻值随旋转角度依指数变化,用于音量控制,指数的 音量变化使人听到的声音感觉平稳舒适
电阻分类
电阻 按外形结构分类 固定电阻器 可变电阻器 绕线电阻 按材料分类 非绕线电阻
薄膜电阻
碳膜电阻 RT 金属膜电阻 RJ
实芯电阻 RS
金属氧化膜电阻 RY
合成膜电阻
2)
电阻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额定功率:电流通过电阻消耗的功率将转为热量,只有电阻 工作在一定的额定功率下,才能保证不被烧毁。 电阻器的单位是欧姆,表示为Ω。更大的单位有KΩ和MΩ, 1KΩ=1000Ω,1MΩ = 1 000KΩ=1000,000Ω 标称值和允许误差:国家规定的一系列阻值称为电阻器的标 称阻值。电阻的实际测量阻值与标称阻值之间的偏差的最大 值除以该电阻的标称值所得的百分数就是电阻的误差。误差 有一定的国家等级。
电容器的单位与标示
电容器的单位是法拉(F),常用单位还有微法(μF)、 纳法(nF)和皮法(pF),换算:1F=106 μF=109 nF=1012 pF 电容器的标识方法有三种: 直标法:直接标注在表面,如果数字是整数, 则单位是pF;数字带小数点,单位是μF。 文字符号法:用文字与数字混合标注,若字母在中 央,则充当小数点;若字母R在前面,则R代表小数点, 单位μF。 色标法:与电阻相同,读取方向由电容体 —〉引脚。
上述标记的电阻查表阻值为: 50
颜色 第一色环 第一位有效数 5
×106
±5% = 50MΩ±5%
第四色环 允许偏差
第二色环 第二位有效数
第三色环 倍率
绿
黑 蓝

0 106
±5%
色标法(5色)
பைடு நூலகம்
精密精度的电阻用五条色带表示阻值及偏差, 前三条表示阻值, 第四条表示有效数字后面0的个数, 最后一条表示误差。
四、电感
电感器和电容器一样,也是一种储能元件,它能把电 能转变为磁场能,并在磁场中储存能量。 电感器用符号L表示,它的基本单位是亨利(H),常 用毫亨(mH)为单位。 电感器的特性恰恰与电容的特性相反,它具有阻止交 流电通过而让直流电通过的特性。 它经常和电容器一起工作,构成LC滤波器、LC振荡器 等。另外,人们还利用电感的特性,制造了阻流圈、变 压器、继电器等。收音机上就有不少电感线圈,几乎都 是用漆包线绕成的空心线圈或在骨架磁芯、铁芯上绕制 而成的。有天线线圈(它是用漆包线在磁棒上绕制而成 的)、中频变压器(俗称中周)、输入输出变压器等等。
电阻器的标示
下面介绍各种电阻器的标示方法,国家有 关部门的规定如下
直标法 文字符号法 色标法
四色标示法 五色标示法
•直标法:电阻器表面直接标示,一目了然
5.1KΩ±5%
•文字符号法:用数字和单位符号组合起来, 见下例:
5K1 7M4
表示5.1K Ω 表示7.4M Ω
色标法(4色)
普通精度的电阻用四条色带表示阻值及偏差, 其中两条表示阻值, 一条表示有效数字后面0的个数, 一条表示误差。
二、电位器
电位器结构如下: 其中AC两边电阻最大, AB和BC间的电阻 可以通过簧片调节转轴来加以改变
B A
电阻体 滑动臂
C
焊片 转轴
电位器符号如下:
B
A
C
电位器可分为: 按材料分:炭膜、金属膜、绕线等电位器 按结构分:单联、双联、多联、带开关等电位器 按调节方式分:旋转式和直滑式电位器
• 色码电感器:用漆包线绕制在磁心上,再用环氧树
脂封装起来,外壳标以色环(单位uH)或直接由数 字标明电感量。工作频率为19-200kHz,电感范围 0.1-33000uH,额定工作电流0.05-1.6A。有卧式 (如LGI和LGX)和立式(如LG400)。主要用在滤波、 振荡、陷波和延迟电路中。电视机、录像机等电子 产品中用得多,高频小型电感器采用镍锌铁氧体材 料磁心,低频小型电感器采用锰镍铁氧体材料磁心。
• 磁心电感器:用导线在磁心上绕制成线圈或在空
心线圈中插入磁心组成的线圈。通过调节磁心在 线圈中的位置来调节电感量。 • 铁心电感器:在空心线圈中插入硅钢片组成铁心 线圈,电感量大,一般为数亨,常称为低频扼流 圈。其作用是阻止残余交流电通过,而让直流电 通过。常用于音频或电源滤波电路中,如扩音机 电源电路。 • 铁心电感器常应用于工作频率较低的电路中,磁 芯电感器常应用于工作频率较高的电路中。
电感线圈的标注方法:
①直标法电感量用数字和单位直接标注在外 壳上。单位uH或mH。如 220uH±5% ②色标法:卧式的与电阻色环法相似。立式 的常采用色点法。 单位uH ③数码法:采用三位数码表示,前两位有效 数,第三位零的个数.
注意:小数点用R表示,最后英文字母表示误差。如: 8R2J表示8.2uH。超小型元件(片状)不标偏差,一般 为±5%。 允许误差:对于振荡线圈要求较高,误差为0.2%-0.5%; 对耦合线圈和高频扼流圈要求较低,允许误差10%-15%。 2、标称电流值:电感器长期工作不损坏所允许通过的最 大电流。它是高频、低频扼流线圈和大功率谐振线圈的 重要参数。常以字母A、B、C、D、E来分别表示标称电 流值50mA、150mA、300mA、700mA、1600mA。应用时实 际通过电感器的电流不宜超过标称电流值。
常用的电子元器件介绍
• 常用元器件分类,命名,型号,规格及参数表
达方式 • 常用元件识别及测量方法 • 元器件的安装、使用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