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正常产褥期产妇的护理 ppt课件

第六章 正常产褥期产妇的护理 ppt课件


少量血液、坏 死蜕膜、宫颈 粘液、细菌
坏死退化蜕膜、 表皮细胞、大 量白细胞和细 菌
4.产后宫缩痛 产后1~2天,哺乳时可加剧。
5.乳房 哺乳延迟或没有及时排空乳房,乳 房胀痛。乳头皲裂。
6.其他 尿潴留、便秘、会阴肿痛、褥汗较 多等情况。
(三)心理-社会状况
Ø丈夫和家庭对产妇的态度和关心程度 Ø身体恢复情况 Ø新生儿的性别、喂养、哭闹等
后4周恢复 。
2.阴道及外阴
Ø 黏膜皱襞约在产后3周重现。 Ø 外阴轻度水肿产后2~3日可自行消退。 Ø 轻度会阴裂伤或会阴切口,缝合后3~
5日可愈合。 Ø 形成处女膜痕
3.盆底组织 Ø 盆底肌及其筋膜在分娩时过度扩张致弹性
降低常伴有肌纤维部分断裂。 Ø 若产褥期过早参加体力劳动可导致阴道膨
出或子宫脱垂。
(五)泌尿系统:产后1w尿量增多。24h内尿 潴留
(六)内分泌系统:PRL(泌乳素)高,哺乳 期产妇月经复潮延迟,在产后4~6个月恢复 排卵。哺乳妇女往往在月经复潮前即有排卵, 有受孕的可能。
(七)腹壁
二、产褥期妇女的心理调适
依赖期 产后1日~3日 通过别人来满足,关心孩子和自己
依赖-独立期 产后3日~14日
产后7~14日, 蛋白渐减少,脂肪 和乳糖增多。
(三)血液循环系统
• 血容量:产后72h内(胎盘、水肿),产后2周~3周恢复至 未孕状态。
• 高凝状态:产后早期仍存在,产后3~4周内降至正常。
• 血细胞:生理性贫血于产后2~6周纠正。WBC,2周正常。
(四)消化系统:常感口渴,食欲不佳,1~2w 恢复;便秘
阴道分娩VS剖宫产
阴道分娩:最佳的分娩方式 剖宫产:可能引起并发症、加大再次妊娠的风险 等。
妇产科护理学
第六章 正常产褥期产妇的护理
学习目标:
1.掌握产褥期产妇的护理。 2.熟悉产褥期产妇的生理变
化和心理调适。
第一节 产褥期的临床表现
产褥期定义
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 腺外)从胎盘娩出至恢复或 接近正常未孕状态的一段时 期,称为产褥期,一般需6周。
2.预防产褥感染
(1)观察生命体征 (2)观察子宫收缩和恶露 ✓ 按摩子宫促其收缩,宫底高度
✓ 观察恶露量、颜色及气味。
(3)会阴护理
(二)预防并发症
1.预防产后出血 产后2h产房密切观察。 ü 生命体征 ü 子宫收缩 ü 阴道流血量
(3)会阴护理
①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会阴擦洗每天2次。 ②会阴水肿:50%MgSO4湿热敷,产后24h可用红外线 照射外阴。 ③ 会阴伤口:有伤口健侧卧位。3日~5日拆线,若 伤口感染,应提前拆线引流,并定时换药。
2.子宫复旧 胎盘娩出后,子宫圆而硬,宫 底在脐下一指。产后第1天平脐,以后下降 1~2cm/日,至产后10天降入骨盆腔,腹部 扪不到子宫底。
3.恶露
持续时间
颜色 内容物
血性恶露
浆液性恶露 白色恶露
产后最初3d 持续3~4d
产后4~14d 持续10d
产后14d以后 持续3w
红色
淡红色
白色
大量血液、少 量胎膜、坏死 脱膜组织
1.饮食 蛋白质,高热量、高纤维素及多汤汁, 补充维生素和铁剂,少食多餐。
2.大小便 产后4小时鼓励排尿。 3.清洁卫生 勤换内衣裤。保暖, 每天要梳头、 温水洗漱、洗脚。
4.休息与活动
➢ 阴道分娩无异常: 产后6~12小时可起床轻微活 动,第2天室内活动
➢ 会阴切开或剖宫产者:推迟活动时间。 ➢ 无异常者产后第2天可以做保健操。 ➢ 产褥期应避免重体力劳动或长时间站立和下蹲
Ø 产妇主动关心孩子,亲自喂奶 Ø 此期易出现产后压抑或患精神抑郁症。 Ø 及时解除压抑,提供喂养和护理知识,家人
照顾,多与他人交流等
独立期 产后2周~1个月
Ø 形成新生活形式。 Ø 产妇及其丈夫压力:如事业与家庭的矛盾,
哺育孩子、承担家务及维持夫妻关系中各种角 色的矛盾。 Ø 社会支持系统
小结
(二)乳房
的β胡萝卜素、矿 物质及分泌型IgA 、 蛋白质,脂肪及糖 类较少,极易消化, 是新生儿早期理想
的天然食物。
产后14日以后分泌 的乳汁,蛋白质约 2%~3%,脂肪约4%, 糖类约8%~9%,无 机盐约0.4%~0.5%, 还有维生素等微量元 素。
第六节 分娩镇痛
选择分娩镇痛的方法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对产妇及胎儿不良影响小。 ②产妇清醒,分娩过程中能有效配合。 ③不影响子宫收缩频率及强度。 ④不影响产妇运动神经,第二产程能正确应用腹 压。 ⑤药物作用可靠,起效快,方便给药。
一、非药物性分娩镇痛 ①精神预防性镇痛分娩。 ②呼吸法减痛分娩。 ③穴位针刺镇痛分娩。
一、产褥期产妇的生理变化 • 生殖系统 • 乳房 • 血液循环系统 • 泌尿系统 • 消化系统 二、心理变化
第二节 正常产褥期产妇的护理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了解产妇此次妊娠和分娩的具体情况,
了解产妇既往健康状况。
(二)临床表现
1.生命体征 产后24h内,T:不超过38℃;P、 R : 慢 , 血 压 平 稳 。 3~4d 出 现 泌 乳 热 , 37.8~39,持续4~16小时。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潜在并发症 产后出血、产褥感染。
2.知识缺乏 缺乏产褥期保健相关知识。
3.母乳喂养无效 缺乏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和知识。
【护理目标】
1.产妇生命体征平稳,无产后出血和感染 发生。
2.能说出产褥期保健有关知识。 3.掌握正确的哺乳方法,母乳喂养成功,
亲子互动正常。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二、药物性镇痛分娩
(一)全身性药物镇痛分娩 1.吸入性药物 常用药物有氧化亚氮 2.镇静药物 常用地西泮(安定)、苯巴比妥等。 3.麻醉镇静药物 强镇痛药如哌替啶、吗啡、芬 太尼、曲马多等 。估计4小时内胎儿可娩出应避免 应用。
(三)局部阻滞
利多卡因可用于第一产程活跃 期的宫颈局部封闭注射及第二产程 阴道神经阻滞麻醉。
一、产褥期产妇的生理变化
(一)生殖系统
子宫肌纤维缩复 产后10日子宫降至 骨盆腔内,产后6周 恢复至非孕大小。
子宫内膜再生 产后3 周胎盘附着处以外的 子宫内膜修复,完全 修复约需6周。
1.子宫复旧
子宫下段变化 子 宫下段收缩逐渐恢 复至非孕时的子宫 峡部。
子宫颈复原 产后1周子宫颈外 形恢复,子宫颈内口关闭。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