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雨的四季同步练习题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娇媚(mèi)甘露(lù)斗笠(lì)B.粗犷(kuànɡ)一脉(mài)绿茵茵(yīn)C.冷冽(liè)诱惑(huò)彩棱镜(línɡ)D.浆汁(jiānɡ)草垛(duò)咄咄逼人(chū)【答案】A【解析】B项,“犷”应读ɡuǎnɡ;C项,“棱”应读lénɡ;D项,“咄”应读duō。
2.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1)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旷。
()(2)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急待地等待着雨点。
()(3)但是,人们受够了冷洌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
()(4)在冬日灰濛濛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
()【答案】(1)旷—犷 (2)急—及 (3)洌—冽 (4)濛濛—蒙蒙【解析】注意形似字,字形的异同。
3.下面两句话都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1)春雨具有滋润万物,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要求。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她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改进。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万物”之后加上“的作用”或“的功能”。
(2)把“改进”改为“提高”。
【解析】(1)成分残缺。
(2)搭配不当。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2)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3)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4)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答案】(1)比喻 (2)比喻 (3)排比 (4)拟人【解析】(1)比喻标志性词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 (2)比喻标志性词语“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3)排比标志性词语“使人” (4)拟人标志性词语“化了妆、莅临”5.指出下列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
(1)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2)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答案】(1)本体:叶子喻体:波浪(2)本体:雨水喻体:丝帘6.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__ ________,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2)渭城朝雨浥轻尘,_______ ___。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3)水光潋滟晴方好,___ _____。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4)青箬笠,绿蓑衣,______ _____。
(张志和《渔歌子》)【答案】(1)空山新雨后(2)客舍青青柳色新(3)山色空蒙雨亦奇(4)斜风细雨不须归7.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感情真挚而浓烈。
B.文章从多个方面写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将雨写得可感可触,可亲可爱。
C.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对雨的描写形象生动,语言古朴典雅。
D.文章条理清晰。
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的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答案】C【解析】C项,“托物言志”和“古朴典雅”不妥,应为“写景抒情”和“优美活泼”。
二、类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好雨随风乔忠延画家说,春雨是春天的颜色。
诗人说,春雨是春天的歌声。
小时候我则认为,春雨是春天的奶水。
春雨比奶水更甜美,更养人。
它飘落到哪儿,哪儿就滋润了,鲜嫩了,翠生了,就活活泛泛显出了生机。
春节过后,人们就眼巴巴地盼望春雨,春雨却总是不来。
天不再像年前那样灰蒙蒙的,变得蓝蓝的,空空的,那么高,那么远,不见一线云丝丝。
看看风,还是西北风,虽然稀少了,劲小了,却仍然硬硬的,干干的。
太阳暖暖地照着,照得地上也暖了。
冬日僵硬的地皮早软了,踩上去面团似的,河边、泉边更是软得淌水,水渍渍的,走过去会粘鞋子。
没几日,地皮不再软了,像往常一样瓷实,不粘鞋子,不陷车子了。
风依然吹着,太阳依然晒着。
暖和多了。
又过了几日,路上裂开些小缝缝,人来车往,表面的那层土就离了地皮,土越积越厚,越碾越细,踩上去和冒烟的一样,裤腿上溅得花花点点的,都是尘土。
田里的麦苗早渴了,泛黄了,没有了先前的精神头。
浇地的人多了,水流进田里,“滋——滋——”地响,还咕咕嘟嘟地冒泡。
(A)看着溪里的水不少,淙淙地流着,进了田却慢慢地爬,比日头爬得还要慢。
田浇过了,人们仍然盼着落雨。
说是浇过的地,土会变硬,下些雨土才会酥些,麦苗长得才起劲。
雨来了,突然间就下起来了。
是夜里来的。
待人们知道下雨的时候,雨早淅淅沥沥的了,唱小曲似的。
有人从被窝里撑起身子,趴在窗台上,掀起窗帘的一角,朝外瞅瞅,院里的地上白白地泛亮。
于是,忽然想起昨日后晌太阳落在了云里,风也是东南风,还潮潮的。
接着又倒头睡下,梦里也就多了几分甜蜜,不睡到吃早饭不会起来。
雨来得快,天晴得也快。
一大早,天上还满是乌黑的云团。
端上碗吃早饭,云变得丝丝蔓蔓的,天有些亮了。
吃完饭擦嘴时,云就散了,太阳露了脸,鲜亮鲜亮的。
(B)天空如刚擦过的镜子,没有一点尘色;地上如刚落笔的图画,到处洇①着水色。
人们的心里也像刚冲洗过一样清爽,脸笑成了花。
田里泥了,无法干活,仍有人踩着泥到田头去,看看嫩嫩的禾苗,心更喜了,喜滋滋地唱出声来。
(选自《中国散文选》,有删改)【注】①洇(yīn):液体落在纸或其他物体上向四外散开或渗透。
8.作者写“雨来了”之前,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笔墨写人们“眼巴巴地”盼望春雨【答案】作者花那么多的笔墨写人们“眼巴巴地”盼望春雨,是为下文写春雨来后人们的喜悦之情做充分的铺垫,突出了春雨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解析】本题可从结构方面的作用来分析。
9.作者笔下的春雨有什么特点【答案】甜美、滋润;来得快,去得也快。
【解析】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即可。
10.请从文中画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写出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
我选( )句,赏析:【答案】A 示例:(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溪水流进田地时的缓慢,突出了人们希望溪水流得快一些的焦急心情。
(2)“爬”这一动词用得生动形象,写出了溪水流进田地时的缓慢,突出了人们希望溪水流得快一些的焦急心情。
(3)通过对比,写出了溪水流进田地时的缓慢,突出了人们希望溪水流得快一些的焦急心情。
B 示例:(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天空的明净,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大地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赏析句子可从修辞、描写、字词等角度来分析。
附录:初中作文写作技巧1:审题(明确题意)2:选材,确定中心3:列好提纲,确定详略2在以上基础上注意以下五条:1:题目(新颖,命题作文例外)2: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
(龙头凤尾)3:用词妥当,修辞正确。
(力求语言的准确生动)4: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让人读着顺畅,有一气呵成之势)5:巧设布局,详略得当。
如果能文情并茂那更好。
文:指文采,文笔情:指感情解析:半命题作文题型解析半命题作文就是命题时限定题目部分内容,学生根据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
其灵活度介于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之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性,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
纵观近年来全国中考,半命题作文作为一种传统的命题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四种常见的作文类型中,半命题作文是最不容忽视的,也应是我们备考练习的重点内容。
下面是归纳的几种常见命题形式:一是前空型。
如“是我致胜的魔杖”、“的种子在我心中种下”、“的岁月”、“ 刷新着我的生活”等。
二是后空型。
如“因为有”、“错过”、“追寻那渐远的”等。
三是中空型。
这类题型要联系前后内容,确定写作的方向。
如“有陪伴的日子”、“留一份…….给你”、“藏在里的精彩”等。
四是“两空”型。
这种命题要运用一定的联想和想象,把空缺之处补充完整。
如“因为我更”、“为画上”等。
解决策略半命题作文写作,关键在于高明补题、精心构思。
如果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命题,则容易出现“千人一面”、千“空”一“词”的雷同题目现象。
如何把半命题变为有利于自己发挥特长的命题,可以说是一种技巧和艺术。
因此,要掌握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写作时才会做到游刃有余、收放自如。
第一步仔细斟酌补好题目1.准确理解,辨清题意写好半命题作文,最重要的是拟好题目。
我们应对题目认真审度,理解每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如“我读”,从句子成分来分析,明显地缺少了宾语,加上宾语这就行了吗?不行。
还要抓住至关重要的关键词。
把握住了关键词语,也就掌握了正确理解题意的钥匙。
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有的明显,有的隐蔽,有的甚至是命题者故意设置的迷惑和干扰因素。
上面例题中的“读”就是关键词语,重点扣住“读”的程度或过程,把最能反映特殊爱好而自己又沉醉其中的那个事物名称填上就行了。
如《我读四大名著》《我读澜沧江的浪花》《我读妈妈那颗期盼的心》等等。
2.细处入手,以小见大如果拟题过大,往往难以下笔。
以“善待”这一半命题作文为例,不少考生运用散文化的笔法,写《善待生活》《善待他人》《善待时间》《善待大自然》……,显然,要在如此短的篇幅中,写深写透一个主题,写起来不易把握,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想使文章有深刻的立意,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写,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主题深刻。
如选取生活中你最为心动的一个场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个细节,用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去表现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
因此补题要避免雷同,要从小处切入,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生动。
如以《善待地球》为题,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场景,抓住几个真实的、震撼人心的镜头,注意细节取胜,让人感受到地球被毁坏的惨状和大自然警钟长鸣的力量,挖掘出深刻的立意。
3.诗意命题,匠心独具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时错过一些美好的、珍贵的、受益的东西。
它可能是一位好友,一段真情,一片风景,一个物件,或者是一句真诚的劝说,一次难得的机遇,一声礼貌的道谢……而这一切错失的背后,应该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与非同寻常的意义。
请将你的故事与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请以“曾经错过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近几年来,诗意化的命题逐渐走进了中考作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但也因此增加了审题和构思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