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唐顿庄园》观后感作文五篇也许,只有责任,才能让我们成长;只有责任,才能让我们面对困难和软弱时,更加勇敢。
而且剧中强烈表达出,是对这种价值观的坚持。
反观我国电视剧,不是主旋律,就是婆媳战,对人性对价值体现的模糊不清,是最大问题。
演员是一部剧的另一个灵魂所在。
这部剧在演员上确实是选得不错。
尤其是马修这个角色,我相信一定原本没想这么突出的,结果,被个人魅力和角色魅力相切合的演员给演绎的恰到好处,连马修本身的性格缺陷都让人可以直接忽略掉,变成了万人迷。
其实,从这部剧本身来说,我更喜欢玛丽这个角色,演员也演的相当到位,英伦贵族的冷气质结合内心维护家族利益的强大动力,那个气场确实是无人能忽略的。
不过,我最喜欢的,是 Cola 伯爵夫人,三女儿去世时,演员演的无以比拟,一声声的呼唤,让一个平素优雅娴静的贵妇,爱女弥留之际的痛心疾首和失去女儿后的悲愤,演得太感人了。
老奶奶就不用说了,话语的转换,语气的高傲,搭配表情的随时变化,太有的看了 ! 我觉得几乎可以把所有老太太的桥段挑出来再看一遍过过瘾。
男仆托马斯也一直
是看点,不过到四季时,好像弱化了,全体人员往高大上去了。
希望后续,能有更好的戏份。
其实,这部剧中,可以值得细细回味的地方不少。
比如英国式幽默,在两个男女管家身上体现得最多了,还有在小姐太太们的日常生活中,和客人朋友间的对话里也带有很多幽默成分。
我理解的英式幽默,很多带有英国自己的文化和历史线索,有时不是很好理解。
英式幽默和英国人相对刻板的生活相对照来看,很有意思,总是让人会心一下,不禁想低头莞尔一笑,但又要忍住,不能失了风度,才是最好玩的吧!还有,传统贵族生活的种种规矩细节,完全可以单开贴细说。
庄园打猎,可是到了苏格兰高地,又只能叫追踪。
还有,打猎出发前,仆人拿出类似香烟的东西,让每个老爷吸上一下,不会是吧?也不知道是什么讲究。
至于女士的各种更衣,先生的黑领结、白领结等等问题,就更是搞不明白了。
讲究真是不少啊!这也是刻意对外输出的英伦文化的一部分吧!呵呵。
有关于《唐顿庄园》观后感作文精选五篇(四)
周末两天,把唐顿庄园追完了。
这是个悲伤的故事。
一直都是比较迟钝的人,看剧更如此。
都是到大家都看完了,没有了每周等剧的焦躁,才慢慢看,一气儿看完。
说不出的舒心,这和工作拖到最后一刻才做有异曲同工之妙。
貌似去年的时候就听到这部剧的鼎鼎大名,不过我当时可没什么时间可看。
最近这几天比较悠闲,于是找出来看了。
一看就有点迷上,恩,很合我的胃口。
美丽的英国乡村景色,华丽漂亮的贵族服饰,还有我喜欢的英英。
其实说是要写剧评,心里似乎也有很多要说得话,但是无奈文笔不行,写不出啥大道理,只能随便说说了。
从我最喜欢的老太太开始吧。
几乎所有的这部剧里搞笑的地方都是老太太带来的。
她的毒舌,每次一针见血地说到关键处,和马修妈妈的斗智斗勇,都看得很欢乐。
她有贵族的骄傲,也有贵族的自觉和宽容。
看到她最后把最佳花卉的奖项颁给莫斯利老爹,那样的小表情;看到她把克劳利夫人支
去做慈善,为柯拉争取回庄园的管理权;看到她告诉马修,玛丽还爱着他;看到她每次预言都成真我对这个小老太太真的很佩服。
最后,马修死的时候,她说了一句好运是不会长久的。
某种程度上,击中了心中一处柔软,感受到命运弄人的森然。
玛丽刚出场的时候,我是不怎么喜欢她的。
感觉她高傲又轻浮。
平时毒舌欺负妹妹就算了,还与那个土耳其外交官不清不楚,伤害马修的心。
可是看到后来,我渐渐改观了。
她的高傲和倔强都是表面的保护自己。
就想壳一样。
也许最了解她的也就是卡森和老太太了吧。
我记得有幕剧卡森说玛丽需要人保护,休斯太太说,我以为大小姐这样的永远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大概就是如此。
是啊,从小的教养,让她什么都表现出平静和坚强,即便心中如何痛苦,就像看见马修和那个金发未婚妻在一起,还要笑着说祝福一样。
她也很矛盾。
就如同对父亲说的那样:我知道我不应该如此倔强,但我确实如此。
一句话道尽心酸无奈,而又倔强如斯。
其实我觉得她才是真正追求爱情的,虽然有人说她势力。
但是当马修是继承人时候,她厌恶他,并不因为她是继承人而讨好他,与
他结婚。
后来才慢慢爱上。
围绕在她周围那么多蜂蝶,有那么多有钱或有势的,但她也不因为如此而爱他们。
也许这也是这个角色的矛盾所在。
一方面,担负着唐顿的未来,一方面,又要为自己而活。
第三季后面,马修死了,不知道下一季,我们的大小姐,以何种方式开始新的生活?我很期待。
茜伯尔是很多人眼中的天使。
多么好的一个文艺女青年啊。
她那么美丽,厌倦了贵族枯燥无味,一天要换三套衣服的繁琐,努力去追寻心中所想。
与自己爱得司机亡命天涯也不后悔。
最后也许老天也喜欢她,早早地把她召回去了,为所有活着的人留下怀念和悲伤。
也许在我二十五岁之前,我是很喜欢她的。
喜欢她那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气,喜欢她那一往无前,永不回头的精神。
可是现在,也许是我老了,我对她并没有很大的喜欢。
那个司机根本配不上她。
那个司机那么自私,只是活在他那社会主义,爱尔兰独立的梦里。
按现在的说法,整个一愤青。
批判一切,却并不能改变一切。
我记得有个上校来唐顿庄园看望那些受伤的人们,他去送菜。
我以为他要暗杀上校,结果打开一看,却是粪汁口口声声说可以付出生命,却还是只是想吓唬一下而已;还有把茜伯尔独
自留下,面对危险,自己却狼狈逃走;把茜伯尔当成自己的财产,不尊重她的家人。
每次一听到他和茜伯尔说你应该怎样的时候,我就想进去扇他耳光子。
我们的天使却被蒙蔽了,也许就这样死去也好,那样她就不会感受到以后贫贱无依的糟糕,思念家人的痛苦。
我们的天使,她总活在天上的。
到现在,我写得都是女人。
是的,我更喜欢这剧里的女人,她们比男人更懂得改变,更能适应时代的变更。
如伯爵,他是旧时贵族的代表,宽容但是守旧,发脾气也是隐忍的,守着规矩。
不愿意更改任何以前的生活方式,战争结束了也是如此。
当然最后在马修的坚持和家里不断的变故,他慢慢也有些变化了。
他当然是个好丈夫好父亲,爱着自己的妻子女儿,适当的时候,也能够保护她们。
就像玛丽后来被报业家威胁,他能够拥抱自己的女儿,说永远站到她一边,即使名誉受损。
他的两次落泪,都是为了家人。
为妻子流产哭泣,为茜伯尔之死哭泣。
我看到的是体贴的丈夫和慈爱的父亲。
如卡森,更是旧时管家的代表,严守着规矩礼仪,一丝不能出错。
就连摆放餐具也要拿尺子衡量,银器上丝毫的刮痕都逃不过他的眼镜。
他忠诚,为了伯爵一家毕生奉献,更把玛
丽当做自己的孙女一样疼爱,什么都为了庄园考虑。
但另一方面,他又无情,只要触犯到了庄园的利益,必是不留情面。
这些都是我喜欢这部剧的原因,每个人都那么真实,有优点也有缺点,有血有肉。
玛丽的轻浮与忠贞并存,黛西善良而又没有主见,伊迪斯自卑但却有才华,克劳利夫人大善却又控制欲,托马斯和奥布瑞恩人品不好但心中也有柔情,马修有爱却不够有勇气只有安娜和贝茨,也许是里面彻彻底底我们能定位的好人,但是我并不觉得他们有多么出彩,在这部剧里可以,也可以在其他任何一部剧。
所以我并不对他们很感冒。
只有安娜一句话让我很感触,她说:我再也不会像爱他一样爱别人了。
玛丽说,是啊,也许会找个人平平淡淡,相亲相爱过一生,但是就是不会如从前那样爱了。
这句话,我也说过吧?
这部剧里,主角不是完美的带着光环,配角也不是打酱油的。
每个人的演技也很好,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满满都是戏。
其实这部剧也没什么主角,厨房中的人未必就比小姐太太的镜头少,它的主角不过就是庄园本身。
它历经风雨,看着在
这里面,这周围发生的一切一切。
本来还想把每个人都摊开了写,但是实在很懒,所以就写到这儿吧,期待第四季还能给我惊喜。
有关于《唐顿庄园》观后感作文精选五篇(五)
其实自己一直对影视书,尤其是影视在前,书刊在后的官方影视书保持怀疑态度不就是影视拍摄过程中的照片么,文字不多,却卖得死贵。
但是不知怎的对这本书却别有好感,看人民出版社的介绍吧 306页全彩大开本精装,全方位揭秘电视剧情节线索、主要角色、历史背景、社会文化、台前幕后。
这本书既非复述剧情,亦非堆砌剧照,而是对庄园、其中的人物,以及庄园所处的历史大环境做出精彩细致的分析。
它告诉你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贵族和仆人们吃什么、穿什么、想些什么,他们的愉悦与痛苦都从何而来,而唐顿剧组又是如何将这些人物和事件再现出来的。
啧啧,心动了没?反正我是心动了。
首先《唐顿庄园》本身是一部制作精良的英剧,我早已完整看完前三季,几乎每一个镜头都喜欢,都有感触,演员们的演技超赞即使是配角,真的是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我是不怎么看电视剧的人,但是看完此剧,觉得中国大陆剧觉得没法相比服装道具考究、台词精彩(可以学英语)、故事转折点恰到好处(除了大表哥因为档期无法拍摄第四季而被写死之外)以及浓厚的英国文化。
所以这本书会爱屋及乌,尤其因为它会告诉我们电视剧以外的更深更广的东西。
支持一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