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作文题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近日,山东省发行了以孔子为主题的福利彩票。
该彩票选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八句名言作为奖符,对应彩票的八个奖级,是中国第一款以孔子和儒家文化为主题的即开型彩票。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学生作文的题目:1、被出卖的孔子2、当阳春白雪化为下里巴人3、文化的生存4、文化渗透可以从点滴做起5、“孔子彩票”只应是个美好开端6、请让文化回归清高7、文化回归需要公众的宽容8、当文化与商业结合9、文化清泉该流向何方10、中华文化的现实突围11、由“孔子彩票”引发的12、让文化贴近平民13、经典文化的复活14、对文化的全新挖掘15、将文化纯粹化16、当孔夫子开始“亲民”17、儒家文化应该平民化18、文化外衣19、当孔子被踢下神坛20、莫以文化为工具21、这是一场危机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杭州图书馆允许拾荒者、无业游民入馆,让他们在设有空调的书馆内免费阅读、看影视、上网、听音乐。
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
这个做法已经坚持了十余年。
因此,杭州图书馆被称赞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
曾有读者对身边的流浪读者散发异味而感到不满,无法接受,说允许他们进图书馆是对其他人的不尊重。
对此,馆长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您如觉不便可更换座位,或者选择离开。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将你的看法写一篇评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体现你的思考。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提示】作文要求“将你的看法写一篇评论”,实际上就规定了文体,那么“明确文体”就是按论说文的文体规范来写。
这则材料来看,有两种写法,一是立论,谈正面的观点,支持、赞赏杭州图书馆的做法,并加以论证,说明支持的理由;二是驳论,先指出某些读者的错误认识,加以批驳,然后亮出自己的观点。
这两种写法,可以用其中一种行文,也可以综合起来写。
材料并无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故事,也没有激烈冲突。
但是,没有“故事”可能也是最好的故事。
姑举几个写作的角度:之所以此举坚持了十年,是希望借此告诉人们:“人人生而平等”。
对于弱势群体而言,图书馆可能是可以在精神上消弭与富裕阶层之间差异的一个重要机构。
“史上最温暖图书馆”凸显特有的公共人文关怀。
可以改变、教育一些人。
“人人生而平等”不是一句空话。
对于这些“特殊”读者,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一不论是保安、清洁工,还是管理员,全都认同,说明平等已是普遍认识,已深入人心。
在知识获取上,“让每个人都有汲取知识的权利”,这才是图书馆的职责。
知识改变人,知识改变世界。
之所以对此举无法接受,归根到底还是观念问题,认为图书馆是“高雅”人的活动场所,阅读是“文明”人的举止,正是这种关于“高等”和“低劣”的偏见,才使得“消灭低等民族”的悲剧得以产生。
历史的教训必须记取。
不可否认,杭州图书馆的“流浪读者”中,有部分是来消磨时光的,但也确实有酷爱读书看报的人。
其实我们图书馆从早到晚在这里消磨一天的人挺多。
很多学生在这里看书一看就是一天,住在附近的中老年人也常来“蹭”一天的空调,有的读者看书累了趴桌上或者坐沙发上打个盹,都是常事。
流浪者在这里做的事情,和其他读者没有区别。
3、阅读材料,按照要求作文撒哈拉沙漠里有一种沙鼠,一到夏天,它们就不停地把草根搬回洞穴,即使洞穴里的草根已足够它们安全过冬,它们依然不停地忙碌,把草根搬回“家”。
对此,动物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为沙鼠提供足够的草根,然后封闭洞穴。
然而,洞里的沙鼠却寝食难安,任然不停地寻找草根,表现得非常焦虑,最后因忧心忡忡而死去。
思维流程:分析材料----提炼论点----确立观点这一段材料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是沙鼠们生存的状况,第二句话是命题者提供的情景,第三句话是这一情景下的结果。
第一句话是说“一到夏天,沙鼠们就不停地把草根搬回洞穴,即使洞穴里的草根足够它们安全过冬,它们依然不停地忙碌。
”其叙述的重点是沙鼠“为安全过冬在夏天不停地运草根到洞穴,即使足够也不停歇”。
据此我们可以提炼出类似这样的论点,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等。
第二句话是命题者设置的一个情景,为沙鼠提供足够的草根,不让它们再去寻找。
第三句话是这一情景的结果,沙鼠们非常焦急,最后忧心忡忡地死掉。
这两句话实际上是一层意思,构成了一个整体,其情景的核心是“有了足够的草根,封闭洞穴,不再让沙鼠去搬时,它们焦急得忧心忡忡地死去”。
据此我们提炼出这样的论点,过度焦虑(忧患)是坏事、切忌贪婪、知足常乐、不要被物所累、不要为了追求而迷失自我、了解自己处境活在当下、要适应变化、要学会变通等。
但是这些论点能否全部作为我们写作时确立的观点呢?显然不能全部都作为观点来用。
因为提炼出的论点与写作时确立的观点有明显的差异。
这从观点的提炼过程我们就明白。
论点是从材料中的单个句子(或部分材料)中提炼出来的。
这些材料只是部分而非整体。
而确立文章的观点要从材料的整体上来着手,从整体上来进行思辨分析。
当然有些部分材料可能是材料的核心所在,也可能是命题者的立意所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命题主者的感情倾向。
从这样的材料语段中,提炼出的论点依然可以作为写作时确立的观点。
这就需要考生认真细致的分析。
就这一段材料而言,第一句话是沙鼠们生存的状况,第二句话实际上是作命题者设置的情景,第三句话才是核心,是命题者着力表达观点的材料,命题者用非“焦虑、忧心忡忡地死去”表达了对沙鼠这一行为的批评与否定,写作者应围绕这一核心立意来确立观点。
那么怎么来确立观点呢?这里告诉同学们一种简单而可行的办法:对结果多问为什么,然后由物及人。
在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这样问:为什么沙鼠会死去?大家应该明白,命题者设置的情景是在草根足够安全过冬的情况下,沙鼠仍不断寻找,非常焦虑,最后忧心忡忡地死去。
因此沙鼠死去的原因就是为草而亡,过分贪婪草根,不知足而亡。
由物及人,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原因中的核心词来立意,不为草(外物)所累、切忌贪婪,、知足常乐、忧患(焦虑)应有度等都可算核心立意,活在当下,追求有度不迷失自我是重要之意。
.4、根据以下材料中的两种倾向,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究竟该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看法因人而异。
很多有钱人选择把孩子送到贵族学校,期望孩子成为精英:而有位老板的做法却与之相反,他说:我希望我的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
作文立意、展开都应兼顾“材料的两种倾向”,可以有侧重。
预想角度如下,供参考:愿望与现实、精英与草根、“成龙”与成人、不必跟“风”、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应着眼于孩子是否幸福、给孩子自由选择的空间、不让孩子的意愿缺席请尊重孩子的需求、孩子的成长应顺天致性、别让孩子太沉重5、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60分)随着各种自拍神器的横空出世,借助美颜相机、美图秀秀等自拍软件的神效,矮穷矬、黑穷丑能瞬间变为高富帅、白富美,这满足了不少男女的爱美之心,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对真实的掩盖,是自欺也是欺人。
近日有一款“反美颜”应用软件问世。
该软件号称能消除美图效果,将“美丽”瞬间“打回原形”。
不少人坦言,上社交网站再也不用担心被欺骗了,但也有人认为将真实的生活美化一下又有何妨?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不少于800字。
不得套作、抄袭。
立意参考:材料的话题是“美颜与真实”。
1.可由“自拍美颜”悦己悦人,立意为“在生活中可以善意地适度美化真相(真实)而不伤害他人或公众利益”。
2.可由材料探讨“形象与美”,围绕“追求美的形象不能脱离真实(真相)”去立意。
3、脱离材料中自拍美颜与反美颜的社会现象,单谈“容貌美丑、以貌取人、外在与内在”为偏离题意。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山东省某市一所公立小学取消了一、二年级的数学课。
校长称,逻辑性强的数学课程并不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这项举措引发了社会的诸多争议:点赞者认为敢于创新的学校,才会有创新的教育,才能给孩子从小植入创新的思维;吐槽者认为这是权力任性和长官意志的体现;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既有观念影响下,一些家长也对这一举措表示担忧。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立意:①从赞成改革角度,鼓励创新;②从吐槽者角度,决策行为应该做到民主性,科学性;③从家长角度,创新应结合现实,做到切实有效。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若没有日历的提示,一些传统佳节到底是哪天可能并不清楚。
诸如“寒食节”、“重阳节”、“腊八节”,其起源、内涵、习俗早被淡忘。
而感,恩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却得到不少人的热捧;像11月11日“双十一”,5月17日“吃货节”等人造节日,也已成为大众购物消费的狂欢节。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为什么我们需要节日?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节日?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题目解读1、题目分析本题先给定了一个“年轻人对各类节日的不同态度”的材料,再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三个问题,并明确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观点”。
因而,本题宜写成一篇“一事一议”的议论文(也可写成如“日记、书信、语录、戏剧”之类的记叙体),切忌对材料和问题不管不顾、随意发挥。
2、立意角度(1)题目提出了三个问题,围绕其中一个或几个问题,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均可;作文不必对所有问题都要一一作答。
(2)这是一个作文题(而非论述题),我们又不能太拘泥于它提出的问题,考生如能结合材料提出其它有价值的问题并加以阐述,也是可以的。
(3)如果以本材料为由头(并表明了对题中问题的明确态度),从而引发对一些现实问题的思考,只要言之有理,也应视为切题。
3、参考构思材料涉及三种节——传统节日、外来节日、人造节日,传统节日渐被淡化,后二者日益张扬;其中有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也有传统文化和创新文化的关系,充满思辨性。
学生可择其一端,生发思考。
可侧重对传统的继承,也可侧重于中外文化的融合,也可侧重于文化的创造。
但不限于这几个方面。
8、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过去我们熟悉的是信封信纸,现在熟悉的是微信微博;过去熟悉的是笔墨纸砚,现在熟悉的是鼠标键盘;过去熟悉的是书香墨宝,现在熟悉的是手机电脑。
现在与过去对比,会引起我们许多联想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