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高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高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系统规划1 系统概述1.1系统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学生注册管理软件是使用计算机科学管理的办法对学生的学籍、班级、课程、成绩、奖罚信息等进行管理。

不仅具有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的优点,还使学生注册信息的实时性、精确性和学生注册工作的各个环节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学生注册管理的效率,减轻了高校学生管理的负担。

现在我国的学校特别是大中专学校的学籍水平还停留在纸介质或半自动(由电脑处理一部分数据,由人工处理一部分数据)的基础上,这样的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为它浪费了许多人力和物力,在信息时代这种传统的管理方法必然被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管理所取代。

软件作为一项强有力的工具,只能当此种工具,与我们的实践相结合起来的时候,才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及使用价值。

因此根据学校目前实际的学籍管理情况开发一套学籍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1.2 系统介绍学校的学生学籍信息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往的手工操作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办公的需要。

为了摆脱繁琐的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成为必然.开发功能完善及安全可靠的管理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学校资源的利用率,及时,准确地获取需要的信息,充分发挥人员的工作潜力。

因此,不难想象,正是咨询业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从过去的手工劳动中得以解脱。

同时,编写一套完善的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系统分成了以下几个功能模块。

信息录入功能:实现学生基本信息、学生注册情况、课程设置、班级课程信息、学生成绩的录入;浏览功能:包括浏览学生成绩、浏览班级课程、浏览专业名称;查询功能:包括学生查询、成绩查询、注册查询等;报表打印;特殊功能,如系统安全等。

通过这几个功能模块的设计,基本上满足了学校的需求。

1.3 系统开发计划一般说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可以划分成总体规划、系统开发和系统运行三个阶段,其中系统开发阶段还可进一步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等工作环节。

上述各个阶段排列成一个严格的线性开发序列,在每个工作阶段均产生完整的技术文档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指导和依据,每一阶段都应对文档进行评审,确信该阶段工作已完成并达到要求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同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轻易改变前面经过评审的成果。

1.4 可行性分析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两个详细的部分:分析开发新的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其中可能性主要包括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运行可行性三个方面。

经济可行性研究是对组织的经济现状和投资能力进行分析,对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费用进行估算,对系统建成后可能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估计。

技术可行性要考虑现有的技术条件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开发工作,软硬件配置是否满足开发的需求等。

学籍管理系统用的是VF开发语言,调试相对简单,当前的计算机硬件配置也完全能满足开发的需求,因此在技术上是绝对可行的。

运行可行性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现有人员和机构、设施、设施和环境对系统的适应性及人员培训补充计划的可行性。

当前我们学校信息化技术已经相当普及,各类操作人员水平都有相当的高度,所以在运行上是可行性的。

2 系统分析2.1 系统组织结多数高校都有一定的组织部门,这些部门之间存在着隶属关系或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经过调查,我们将原系统的组织结构图。

如下图:2.2 系统管理功能设计本系统主要讲本系统划分为以下几个功能模块:信息录入功能,主要实现班级的录入、学生的录入、学生注册的基本信息;数据查询功能,主要实现学生注册、学生信息、课程设置、学生成绩的查询;成绩管理功能,主要实现成绩的录入,包括正考和补考成绩的录入。

如下图:2.3 系统业务流程首先,由学生处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和学生成绩招录新生,并建立新生入学档案和修改学籍管理信息中的数据。

接着有教务处组织编排班级和组织教师进行教学。

完成一学期的教学后,由教务处组织学生进行期末考试,并对学生期末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

再由各系根据教务处统计分析的结果评定奖学金、填制成绩单。

最后再由学生处根据教务处统计分析的学生成绩结果修改学籍管理信息。

并最终完成毕业学生的毕业登记、填制毕业登记表和修改学籍管理信息。

如下图存档2.4 系统数据流程从系统的科学性、管理的合理性、实际运动的可行性角度出发,按照业务流程图理出的业务流程顺序,将每一个信息处理功能及其彼此之间的联系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绘制出合理的数据流程图。

本系统每个模块有不同作用,下面列出每层的数据流程图。

如下图接着,我们把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分为:档案管理、成绩管理、奖惩管理三个主要部分。

与其相关的主要外部实体和数据流如图所示下面为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第三层流程图。

我将成绩管理子系统分为了统计成绩、登记一览表、登记学籍表、统计不及格课程、评定奖学金、填写成绩单和登记重修成绩这几个主要部分。

教务处通过成绩管理子系统把各任课老师所提供的各个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并通过统计分析的结果判定学生是否可以评定奖学金、留级或退学,最后将统计分析结果传输给辅导员,并为学生和家长填制成绩单。

通过成绩管理子系统的处理将会生成一份学习文档,为档案管理子系统和奖惩管理子系统的处理提供原始数据。

2.5 系统数据字典数据项是最小的数据组成单位,本学籍管理系统的部分数据项定义如下:(1)、姓名(2)、学号(3)、成绩(4)、密码数据结构主要描述的是数据之间的关系,一个数据结构可以有若干数据项组成,也可以有若干个数据结构组成,还可以有若干个数据项和数据结构组成。

本学籍管理系统的部分数据结构定义如下:(1)、学生登记卡3. 数据流定义数据流可以包含多个数据结构,可以来自某个外部实体、数据存储或某个处理。

本学籍管理系统的部分数据流定义如下:(1)、期末成绩单(2)、新生登记表(3)、奖惩报告单4. 数据存储定义数据存储组要描写该数据存储的结构,及有关的数据流、查询要求。

本学籍管理系统的部分数据存储定义如下:(1)学习成绩一览表(2)、档案文件(分为奖惩档案文件和档案文件,此处以奖惩档案文件为例。

)(3)、学籍表(学籍表的结构比较复杂,所以我在此仅列出学籍表的大体数据结构。

)5. 外部实体定义外部实体是数据的来源和去向。

外部实体主要说明外部实体产生的数据流和传给该外部实体的数据流,以及该外部实体的数量。

本学籍管理系统的部分外部实体定义如下:(1)、学生(2)、家长(3)、用人单位(4)、学生处(53 系统设计3.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高校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3.2 系统主要代码设计代码指明了事物的名称、属性、状态。

科学的代码设计能使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时,能节省存储空间,提高处理速度、效率和精度。

进行代码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要适合计算机处理;2、要便于使用;3、要具有系统性、通用性和可扩展性;4、选择最小代码;5、代码标准化。

(1) 部门代码部门代码采取数字和字符混合编码的形式,具体如下: ①学生处 XSC * * *②教务处 JWC * * *③系 X X * *2、人员代码人员代码采取纯数字编码形式,具体如下: ①教师②学生(2) 表单代码表单代码仍采取数字和字符混合编码的形式,具体如下: ①档案文件 X X ** ** *** ****③成绩一览表CJ ** ** *** ****3.3 系统的输入输出设计1.输入设计在计算机信息传统中,输入数据的正确性决定着整个系统质量的好坏。

本学籍管理系统主要采取以下输入方法:(1) 键盘输入法:录入人员直接通过键盘输入法将所需数据直接手工输入。

(2)文件传输法:录入人员通过扫描仪、移动存储器、数模/模数转换方式或网络传输等手段和方式输入数据。

由于学籍管理系统所涉及的数据量不是很大,所已本系统将采取人工校对的方式进行数据核对。

即输入数据后,屏幕将录入的数据显示出来,由人工进行校对。

2.输出设计输出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用户和管理者对数据和信息的要求。

本系统将采用表单和查询显示输出方式,使用者可以通过网络传输、移动盘传递、直接打印等多种方式获取自己所需信息。

不管是数据的输入还是输出简洁、方便、快捷,用户界面要尽量达到友好、简便、实用、易于操作的原则,避免过于烦琐和花哨。

下面图例显示了“学籍管理”系统界面中的高层屏幕之间如何相互联系。

3.4 系统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是一种存储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操作的工具。

数据库的作用在于组织和表达信息,简而言之,数据库就是信息的集合。

3.4.1 概念模型概念结构是各种数据模型的共同基础,它比数据模型更独立于机器、更抽象,从而更加稳定。

概念结构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

概念结构设计要能真实、充分地反映系统,能满足用户对数据的处理要求。

要易于理解,从而可以用它和不熟悉计算机的用户交换意见,用户的积极参与是数据库的设计成功的关键。

我们可以建立许多应用环境的E ——R 模型。

我们可以得到本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的E-R 总图,如图7所示: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界面中的高层屏幕的切换流程图3.4.2 逻辑模型设计逻辑结构应该选择最适于描述与表达相应概念结构的数据模型,然后选择最合适的DBMS。

根据概念设计阶段的E-R图,可得到本学籍管理系统中如下实体——联系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结果:班级表(班级编号,班级名称,学制,专业代码,收费金额,入学时间)其中班级编号是此关系的主关键码。

专业库表(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其中专业代码为此关系的主关键码。

课程库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其中课程编号为此关系的主关键码。

学生注册表(学号,学年,注册)其中(学号,学年)为此关系的主关键码。

教学计划表(专业代码,学期,课程编号)其中(专业代码,学期)为此关系的主关键码。

学生表(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政治面貌,身份证号,班级编号,入学时间,联系电话,Email,英语等级)其中学号为此关系的主关键码。

成绩表(学号,学期,课程名称,成绩)其中(学号,学期,课程名称)是此关系的主关键码。

补考成绩表(学号,学期,课程名称,补考,原因,未到原因,班级编号)其中(学号,学期,课程名称)是此关系的主关键码。

3.4.3 物理模型数据库物理设计的任务是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和存取路径,也就是数据库设计的内模式。

内模式和逻辑模式不一样,它不直接面向用户,一般的用户也不一定、也不需要了解内模式的设计细节。

本系统中相关数据库表结构设计举例如下:班级表专业表学生注册表教学计划表学生表成绩表补考成绩表4 系统的实施4.1系统主界面、主程序设计4.1.1 主界面设计用户登录窗口界面是用户看到的第一幅画面,也是进入系统之前必须经过的一道“关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