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地理能力培养

论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地理能力培养

论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地理能力培养

论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地理能力培养
1.地理能力概述
有人说,知识论文联盟是金子,能力是点金术。

要将能力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掌握地理基本原理与概念的同时,又具备应用这些知识解释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既给了学生地理“金子”,又给了学生地理“点金术”,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地理的能力。

褚亚平先生等对地理能力作了如下的界定:“就是应用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能分析解决各种地理问题的本领,亦即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能力。

它是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能的综合体现,它们之间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地理知、能教育体系。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是地理学科能力研究的一个
重要时期。

学科教育专家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对地理学科能力进行了总结。

如刁传芳先生把中学地理教学中所说的地理能力定义为地理学习能力,认为它是一个多种心理品质组成的综合能力,其内部结构也较为复杂。

作文 /zuowen/
按照活动的性质和内容,刁传芳先生将地理能力划分为:①地理认知能力;②地理推理能力;③地理应用能力;④地理创新
能力。

按照能力的结构和功能将其划分为:①地理认知能力;②地理操作能力;③地理学习策略。

有的研究者还把地理技能归纳为: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地理图像运用能力、地理记忆能力、地理信息收集能力、地理想象能力、地理文字表述能力、地理实验能力,等等。

2.通过地理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
现代地理教学观之一就是提倡开放型教学,反对封闭型教学。

地理教学只停留在课堂教学上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课内和课外联系起来,在搞好地理课堂教学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地理活动,才能全面完成地理教学基本任务,实现地理教育的培养目标。

当然,首先在课堂教学上,就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与自学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这里自不必多说。

本文主要探讨怎样通过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问题。

活动课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尤其是地理活动课,是学科课程无法代替的。

地理学科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特点,所以开展活动课具有较强的优势,活动题材广泛,活动方法多种多样。

活动课能使学生兴趣、研究能力得到培养,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意志与毅力、广泛的兴趣与爱好。

而让学生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乐趣。


2.2.4学用结合,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

地理活动涉及的知识覆盖面大、容量大。

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往往要从多学科、多侧面、多角度进行观察、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知识迁移的能力。

例如杭州有名中学生曾留心观察火车鸣笛声与天气的关系,把物理知识与地理知识结合起来,根据异常传播的鸣笛声的特点,成功地作出了几次当天会降雨的天气预报,并写出了一篇小论文,受到了有关方面的重视。

3.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的实践与体会
在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方面,我注重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

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3.1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理图表的能力。

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信息载体。

掌握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地理位置,了解某种地理事物或者现象的地理分布,探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地理特征,分析地理事物或者现象的形成原因,都需要学生具有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

现行地理新教材众多的地理图表为培养学生的读图、读表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条件。

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地理图表,凡是能够从地理图表中获得的地理知识,尽量诱导启发学生通过读图、读表获得,使学生逐步养成运用地理图表分析地理事物的习惯。

如在初中一年级《中国的疆域》中关于中国的地理位置教学,启发学生分析,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应该包括哪三种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再引导学生读图,分别找出这三种的特征站,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中国道理位置的优点,分别对比俄罗斯、加拿大的纬度位置,日本、蒙古的海陆位置,从气候资源、农业发展条件、交通等多方面
进行比较,最后学生得出结论:中国的地理位置的确非常优越,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将抽象的地理思维形象化,将短期的地理记忆转化为理解记忆、长期记忆。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3.2培养学生实践和动手的能力。

地理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

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各种实验、演示、参观、收集资料、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人类的生存环境,学会多渠道地获得地理信息的方法。

如在学习“经济地理区位”时,我组织学生讨论“潮汕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差异性”,让他们思考为什么同在一个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就有经济地理区位的因素。

学生动手比教师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会遇到一些实际的问题,这样会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出真理。

如在学习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时,我组织学生观察、记录日出和日落时刻,计算出昼长、夜长时间,找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通过测量旗杆影子长度在一天之中的变化规律和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学生在获得结论的同时,合作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探究科学真理的精神得到了体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