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 第22讲 重点文段阅读与赏析∶《飞夺泸定桥》、《美丽的集邮册》

小学语文 第22讲 重点文段阅读与赏析∶《飞夺泸定桥》、《美丽的集邮册》

答: 十年前三个牧童发现一口老泉,砌井加盖,成为小井, 智慧的女儿称赞他们,并好奇“幸福是什么”; 十年后三个牧童长大,又在那口小井边相遇,各自谈了 对幸福的理解,智慧的女儿再次出现,揭示幸福的含义。 所以,全文总的线索是“幸福是什么”,并且通过“智 慧的女儿、同一口井,串起十年的故事。
一、课文解读
【课堂小练】
1、补充句子,使句子完整。
幸福是 窝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 幸福是 吃着妈妈亲手的家常菜 ;
,使句子完整。
幸福是 妈妈那一声声“开饭啦”; 幸福是 爸爸那一次次竖起的“大拇指” ; 幸福是 太阳公公那一天天绽放的“笑容”。
【课堂小练】
苏州园林玲珑俊秀, 布达拉宫壮丽巍峨。
西双版纳有着多么迷人的月色, 桂林山水藏着多少动人的传说。
提问:这三句,对应的两句的句式相似,字数相同, 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 运 用 了 “对 偶 ”手 法 ,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语句对 称地排列在一起,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有力,读起来 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
【课堂小练】
1、那些诗词中的“对偶”
过五关
斩六将
驿寄梅花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鱼传尺素
【课堂小练】
1、那些诗词中的“对偶”
过五关
僧敲月下门
驿寄梅花 鸟宿池边树
斩六将 鱼传尺素
【课堂小练】
2、仿写句子,使句子更加优美,朗朗上口。
1 朝前看, 2 清风明月, 3 处处春光好,
。 。

【课堂小练】
《巨人的花园》和《幸福是什么》在表达方法上有 什么不同之处?
相同:都是童话,都运用了夸张等手法表现作者的幻想情景。
不同之处:看编排故事运用的手法。
答: 《巨人的花园》更多地使用了对比的表现方法,巨 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 后态度、感觉的对比,从而自然地揭示幸福的含义。 而《幸福是什么》更多采用的是设置悬念和按照事 情发展顺序步步推进的表达方法,以智慧的女儿为 线索,提出“幸福是什么”。
姑娘弯下身来,就着井口,用手捧起一捧水,喝了三口。
“我为你们三个人的健康喝了三口。”她微笑着说。
停了一会儿,她又说:“你们做了一件好事,我感谢你们。 我代表树林和树林里居住的一切动物,代表在树林里生长的 一切花草,感谢你们。祝你们幸福!再见!”
孩子们互相看了看。他们又快乐又激动。一个孩子问那 位不相识的姑娘:“你祝我们幸福。请你告诉我们,幸福 是什么啊?”
啊,翻开我的集邮册, 眼前流过祖国历史的长河—— 一件件古代发明, 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 一件件出土文物, 是我们祖先劳动的硕果。 生动的画像砖是谁描绘? 精美的青铜器是谁雕琢? 敦煌壁画, 留下多少艺术大师光辉的笔墨; 石桥古塔, 留下多少能工巧匠不朽的杰作! 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啊, 你使全世界惊叹; 出自古都的唐三彩啊, 你使多少人着魔……
“你们应当自己去弄个明白。十年以后让我们再在这个地 方,在这口小井旁边相见吧。假如到那时候你们还不知道 幸福是什么,我就告诉你们。”说完,姑娘突然不见了, 正像她突然来到一样。
孩子们都诧异地互相看着。一个孩子说:“让咱们分头到 自己愿意去的地方,弄明白幸福是什么。我往东走。”
“我往西走。”另一个孩子说。
一、课文解读
这是一篇现代诗歌,文中的句子优美,比如: 登庐山,看瀑布飞腾; 游黄山,看云海扬波。
苏州园林玲珑俊秀, 布达拉宫壮丽巍峨。
西双版纳有着多么迷人的月色, 桂林山水藏着多少动人的传说。
提问:这三句,对应的两句的句式相似,字数相同, 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一、课文解读
这是一篇现代诗歌,文中的句子优美,比如: 登庐山,看瀑布飞腾; 游黄山,看云海扬波。
美:味美 从羊,从大,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壮的羊吃 起来味很美。
北师大版 四年级
美丽的集邮册
我有一本美丽的集邮册, 标题就叫“伟大的祖国”, 头一页是国旗、国徽、国歌; 还有一张“开国大典”, 记录着历史上那个神圣的时刻。
啊,翻开我的集邮册, 就好像游览祖国的壮丽山河—— 你看万里长河绕群山飞舞, 你看长江大桥像彩虹降落。 登庐山,看瀑布飞腾; 游黄山,看云海扬波。 苏州园林玲珑俊秀, 布达拉宫壮丽巍峨。 西双版纳有着多么迷人的月色, 桂林山水藏着多少动人的传说。 日月潭、半屏山在做思乡的梦, 黄帝陵、轩辕柏在唱古老的歌……
1、补充句子,使句子完整。
幸福是 窝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 幸福是 窝在被窝里变成“蚕宝宝”;
幸福是 窝在沙发里吃薯条看电视 。
奇葩仿写, 慎重模仿!
【诸葛小练】
完成四年级护航班本周作业
“好!”他的同伴异口同声地喊到。
第二天,他们带着锄头和铁锹到树林里去清理那口老泉。 他们疏通泉眼,把堵在泉口的小树杈和烂在水里的树叶挖 开。清泉从一层泡沫下面流出来,流到一个有沙底的小潭 里。三个小孩看见泉水流出来,又快乐又兴奋。又过了一 天,他们从附近搬来一些宽大的石板,砌成一口小井,在 井台前面留了一个宽阔的出口,上面用最大的一块石板盖 上,不让尘土落进去。
“我留在村子里,”第三个孩子说,“也许我在这里就会 弄明白幸福是什么。”
他们都照自己说的话去做了。十年以后,他们又在小井 旁边相遇了。三个人都成了强健有力的青年。清凉的泉水 仍旧那样静静地流着。小井周围的树苗已经长成枝叶茂密 的大树。小井周围有许多条小路,路上还看得见人的脚印, 他们一定是到这里来喝水或者打水的。周围的沙地上有小 鸟的爪印,草地上还有鹿和兔子跑过的痕迹。三个青年快 乐地看着这一切。他们感到自己只做了一件这么小的事, 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他们坐在原来的那块大石头 上,想起那位美丽的姑娘。可是她还没有来。
2、仿写句子,使句子朗朗上口。 奇葩仿写,请勿模仿!
(1)朝前看, 小心坑

(2)清风明月, 小心闹鬼 。
(3)处处春光好, 就是有雾霾

【课堂小练】
2、仿写句子,使句子朗朗上口。
(1)朝前看, 往前走

(2)清风明月, 白云阳光 。
(3)处处春光好, 村村气象新

幸,吉而免凶也。——东汉·许慎《说文》
他们高兴地坐在井旁边的大石头上,看那股清澈的泉水 慢慢填满那口小井,最后从那宽阔的出口流出来。
这时候,从树林里出来一位美丽的姑娘,金黄色的头 发一直垂到脚跟,头上戴着一个白色的花环。“你们好, 孩子们!”她说,“我可以喝你们井里的水吗?”
“你喝吧。”孩子们说,“我们就是为了让人喝水才把 井砌好的。”
啊,翻开美丽的集邮册, 我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 你有壮丽的山川,灿烂的文化, 你雄伟辽阔,朝气蓬勃。 伟大祖国的光辉, 使我的集邮册放射光彩, 我就用这美丽的集邮册, 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
那些奇葩邮票……
那些奇葩邮票……
这套邮票专为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圣马力诺而设计。作为世 界上最古老的共和国,圣马力诺没有铁路,只有 33000 人 口,预期寿命全球第一,也是邮票王国。插画师 Andy Rementer 便与这个高度重视邮票的国家邮政署合作推出了 一系列以 3D 打印为主题的邮票设计。Andy Rementer 曾 说,“我试图为这些邮票找到一种视觉化的沟通方式,并 表达了对 3D 打印的未来的思考。”
“我,”第二个青年说,“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 事。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消防队员,做过花 匠,还做过许多别的事。我勤勤恳恳地工作,我的工作对 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那么你呢?”他们问那个留在村子里的同伴。 “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 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这时候,又是突然之间,那位姑娘又出现了。她没有变 样,还是金黄色的头发,头上还是戴着那个白色的花环。 她显得那么谦虚、美丽、善良。 “我很高兴,你们都依照我的话又来和我见面了。”她 说,“你们说的话我全听到了。你们三个人都明白了:幸 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 的事情。” “你是谁呀?”三个人同声问道。 “我是智慧的女儿。”姑娘回答后就不见了。
一、课文解读
作者所说的美丽的集邮册,其实是赞美什么?
答:“我有一本美丽的集邮册,标题就叫 ‘ 伟大的祖国’”,所以其实是赞美祖国。
文中通过哪些方面赞美了伟大的祖国?
答:从国旗、国徽、国歌、开国大典,到万里长城、 长江大桥、庐山、黄山、苏州园林、布达拉宫、西 双版纳、桂林山水、日月潭、半屏山、黄帝陵、轩 辕柏等壮丽山河景物描写,再到画像砖、青铜器、 敦煌壁画、石桥古塔、秦始皇陵兵马俑、唐三彩等 古代祖先智慧发明,既赞美了自然风光,又赞美了 人文智慧,逐步加强对伟大祖国的赞美。
幸:是帝王所赐,是临死获赦而活着
福:福气,福运。
左边是祭坛,右边上面是酒坛,下边是双手 捧着。合起来是拿酒祭神求福。
人教版 四年级 《幸福是什么》
有三个小孩,都是牧羊的。他们彼此很要好,常常从 村子里把羊群赶到很远的树林里去。树林里有一口老泉, 已经不涌泉水了,泉口上堆满了枯枝败叶。
有一次,一个牧童说:“来,咱们把这口老泉清理 一下,再挖一口小井,好不好?”
“你们知道这十年我做了些什么?”第一个青年说,“我 们分手以后,我就到一个城市里去了,进了学校,学到了 很 多 东 西 , 现 在 是 一 个 医 生 。 ” “你弄 明白幸福是什么了吗?”另外两个问他。 “弄明白了, 很简单。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 多么幸福。 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一、课文解读
读完全文,你觉得幸福是什么?
( 忽 略 “ 你 觉 得 ” , 从 文 中 找 答 案 ……一般在开头或结尾, 本文是记叙文,往往在结尾揭示主旨)
答: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 人们有益的事情。
一、课文解读
本文跨越十年的长篇故事,是用什么线索串起来的?
(先找出文中主旨,再找十年前和 十年后相同的点,比如地点、人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