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线铁路隧道出洞方案编制:审核:审批:XXXX项目经理部二工区二O一六年六月目录1编制依据及原则 (1)1.1 编制依据 (1)1.2 编制原则 (1)2工程概况 (1)2.2 工程简介 (1)2.3 气象、水文、地质条件 (2)3施工计划 (2)3.1 施工进度计划 (2)3.2 主要机械设备计划 (2)4测量及监控量测方案 (3)4.1 测量控制方案 (3)4.2 测量人员组成 (3)4.3 测量仪器设备配置 (4)4.4 测量任务 (4)5贯通施工总体方案 (4)6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艺 (5)6.1 出口洞顶截水天沟施工 (5)6.2 出口明洞开挖 (6)6.3 出口边坡、仰坡开挖支护 (7)6.4 导向墙施工 (8)6.5 开挖施工方案 (8)6.6 超前及初期支护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 (10)6.7洞口段边仰坡防护措施 (18)6.8洞口边仰坡坡顶绿化设计 (19)6.9 洞口危岩落实防护 (19)6.10 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 (19)7应急预案 (20)8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21)9施工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22)10 文明施工措施 (23)11 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24)单线铁路隧道出洞方案1编制依据及原则1.1 编制依据(1)《XXXX施工图》图纸;(2)《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3.1-2010 (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1 24号(4)《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24-2003(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2001(6)《中空锚杆技术条件》 TB/T 3209-2008(7)《钢筋混凝土用钢》 GB 1499(8)地堪资料、现场踏勘收集的资料;(9)关于工程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的管理规定。
1.2编制原则⑴保证重点、统筹安排,确保工期的严肃性。
施工组织安排尽可能组织平行、流水作业,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保持均衡生产。
⑵科学合理配置机械设备,全面提高机械化程度,充分发挥设备配置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施工进度。
⑶推行新技术、新工艺;实行规范化、标准化作业,以一流的管理创优质名牌,确保创优规划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⑷科学布置现场,合理安排工序,注意环境保护,推行文明施工,确保安全生产。
⑸合理投入,控制成本,节约用地,节约投资。
2工程概况2.2工程简介XX隧道位于XXX境内,起讫里程DK1573+470~DK1573+569,建筑长度及长度为99米,单洞单线隧道,均位于直线上,隧道内设人字坡,坡度及坡段长依次为:-4.1‰(30m)、5.6‰(69m),最大埋深28m。
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为30~35m,邱坡自然坡度25°~35°,地表植被茂盛,主要为松树、杉树及灌木。
隧道进口位于柏油马路县道,前面有两座居民楼,县道边有电缆通过,交通便利,施工场地开阔,出口段有一座居民住处,有土路进入出口,施工场地较开阔。
隧道建筑限界及衬砌内轮廓采用《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GB146.2-83)中“隧限2A ”,本隧道围岩分级:DK1573+470~569(99m ),Ⅴ级。
2.3 气象、水文、地质条件1、气象隧道所在区域年平均气温17.5℃,最冷月平均气温-3.9℃,属亚热带,湿润地区。
2、地层岩性隧址区地层表层为dl el Q 粉质粘土,黄褐色,硬塑,厚约0~1m ;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分水坳组(2K f )砂砾岩、粉砂岩,全风化~弱风化。
全风化层,紫红色,厚约0.5~2m ,强风化,紫红色,厚约6~9m ,下为弱风化,紫红色。
岩层产状为161°∠34°,横断面视倾角为148°,倾向线路左侧。
本隧道地震动峰加速度为<0.05g (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
3、水文地质条件隧址区地表水不发达,地下水弱发育,基岩裂隙水若发育。
环境水有二氧化碳侵蚀,化学环境作用等级为1H 。
3 施工计划3.1 施工进度计划截至2016年6月2日本隧道进口掌子面开挖施工里程至DK1573+484,剩余5m 暗洞开挖。
根据本隧道目前剩余工程量和围岩地质情况,以及施工队近期施工进展情况,每天按1.5米进度指标,掌子面于2016年6月6日施工至DK1573+479时停止掘进。
于2016年6月15日,做好出口洞顶截水天沟,洞口段土石方开挖。
为了保证安全,只能从一侧组织爆破,严格按照“短进尺、强支护、紧封闭、勤测量”组织实施,每天按1.5m 进度指标,计划贯通日期为2015年6月15日。
3.2 主要机械设备计划主要机械设备上场情况见表3-1。
表3-1 主要机械设备上场情况表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空压机FEDGD-132F台3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2 风镐把103 凿岩机YT28 台 54 挖掘机DH300LC-7 台 15 装载机(侧翻) LG843 台 16 出碴车金杯牌辆 37 钢筋切割机QGJ8-18 台 28 钢筋弯曲机WAJ8-20 台 29 冷弯机ZW-30t 台 110 电焊机BX3-500-1 台 211 电焊机BX1-300-1 台 612 湿喷机TK961 台 213 发电机SF300GF 台 114 注浆机2ZTG-60/210 台 215 轴流风机SDFC-N012.5 台 116 混凝土拌和机JS750 座 117 管棚钻机YGL-100A 台 118 自动安平水准仪DZS3-1 台 219 收敛仪台 220 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台 121 全站仪徕卡TS06 台 14测量及监控量测方案4.1测量控制方案隧道贯通前,测量班将本隧道的进出口导线和高程控制点进行一次复测,复测结果必须符合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
在隧道导线和高程控制点复测的基础上,复测本隧道的洞口及洞内导线和水准点,洞内导线点和水准点尽量靠近掌子面。
4.2测量人员组成项目部分部设测量班,隧道工区设测量组,综合素质能达到独立胜任隧道工程的控制测量和隧道放样的水平。
测量班和工区测量组实行班(组)长负责,测量班负责对隧道工区施工测量工作进行指导,测量组长为隧道施工及时提供定位和服务。
项目部分部实行三级复合制度,平面测量和导线点的布控由公司精测队完成,并按开挖进度情况进行复检,项目部测量班长负责测量组测量过程的监督和测量成果的复核,随时做到监控测量,测量组在测量时加强自检自核。
4.3测量仪器设备配置序号仪器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1 全站仪徕卡TS06 套 12 水准仪天宝DINI0.3 套 14.4测量任务1坐标和高程系统坐标系统,平面采用国家2000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13°30′;高程采用国家1985高程基准。
2资料利用利用蒙西至华中地区煤运通道,精密控制测量平面和高程成果为依据,布桩联测。
3洞外平面控制导线点单线铁路隧道设计院提供平面控制点2个点,全为铁路三等控制点,要满足施工测量需加桩,导线点加密用双频静态GPS完成,在三等控制点上扩展,考虑到社大路和隧相连顺接,管区内整体联测,再局部测量,GPS测量精度指标按下表:等级固定误差a(mm)比例误差系b(mm/km)基线方位角中误差(″)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约束平差后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三等≤5 ≤1 1.7 1/180000 1/1000005贯通施工总体方案根据目前的施工进度情况,需立即组织施工本隧道出口洞顶截水天沟、洞口段土石方开挖及超前长管棚施工,进口掌子面施工到DK1573+479时停止掘进,并进行喷锚封闭,按照设计要求打设超前小导管并注浆,确保掌子面稳定。
待出口超前长管棚施作完毕并注浆后方能实施爆破,贯通段爆破施工时,只能从一侧组织爆破,严格按照“短进尺、强支护、紧封闭、勤量测”组织实施,并严格按照短台阶法施工。
6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艺6.1出口洞顶截水天沟施工(1)洞口上方距边仰坡开挖线边缘不下于5m设置70m截水天沟,Ⅱ型截水天沟13m,Ⅲ型截水天沟57m,天沟采用C25混凝土,接缝处采用M10砂浆抹平。
截水天沟排水沟纵坡不小于3‰,且不得出现急弯、内凹,天沟接自然排水系统或路堑天沟,尾部设置散水,陡坎处设置跌水。
截水天沟设计图见图5-1,设计详图见《隧道洞口附属工程参考图》(图号:蒙华肆隧参施Ⅲ03)图。
(2)本出口为上坡,水沟端头均封闭。
在洞外设反向排水沟及横向截水沟,沟底坡度不小于 1%。
图5-1 洞顶截水沟设计图①洞顶截水沟位置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在洞口边、仰坡和地面交接线5-10米以外。
②根据地形,放出截水沟的边线,每隔10m做一个断面,在地形变化位置,增加断面。
水沟的沟底坡度随地形变化,保证水沟流水通畅。
③采用挤浆法施工,砂浆饱满。
④基础要在稳定的地层中,若遇软地基,应对软地基进行夯实处理。
⑤外观要求:沟身、沟底表面平整,圆滑顺直。
⑥洞顶截水沟每10米设置一道伸缩缝,缝用沥青麻絮填塞饱满。
⑦必须与周围排水系统连通,保证路基安全稳定,水流畅通,避免污染环境。
⑧考虑排水系统冻结保护,洞口排水管始终保持埋设在地面以下1.5m,排水管进口连接保温出水口。
6.2 出口明洞开挖①进口DK1573+470~+479段9m为明洞段,采用直切Ⅱ试明洞。
设计详图见《单线隧道洞门(有砟轨道)》(图号:蒙华肆隧道参施Ⅰ(Y)03)。
②明洞段开挖面采用锚喷网防护,防护参数同洞口段;永久边坡坡脚1m范围内采用M10浆砌片石护坡,厚30cm;浆砌片石以外边仰坡采用框架锚杆防护,框架间距3m,锚杆长度10m,锚杆孔内应回填密实,抗拔需满足要求。
框架内设置C15混凝土空心砖,空心砖内回填种植土,撒播草籽并种植灌木,灌木窝距0.8m,每窝2株。
③洞口明洞段需回填部分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碎石土回填密实,回填土密实度不小于0.9,粒径小于等于15cm,并不得含有石块、碎砖、灰渣及有机杂物,也不得采用带有膨胀性的粘土;回填施工应均匀对称进行,并分次夯实,其两侧回填土面高差不得大于0.5m,人工夯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0.25m,机械夯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0.3m。
明洞洞顶进行植草防护。
3、明洞开挖分层、分段进行,开挖必须保证边仰坡的稳定,边仰坡率符合设计要求。
⑴明洞总体分层开挖安排边仰坡开挖分层分段开挖,高度控制在3m左右,远离边仰坡处明洞开挖深度可以达到4m。
为实现快速进洞,明洞开挖时两侧先开挖至最低端长管棚下1米的位置,中间核心土部分预留,等长管棚施工完毕,隧道开挖下部时再将明洞两侧向下开挖。
①测量组精确放出隧道中线及明暗分界里程,并在地表放出刷坡边线,做出明显标志。
②挖掘机到位清理地表杂物,并为装载机、出碴车等修理出作业平台。
③按照技术交底要求分层开挖,挖掘机开挖,人工修坡,遇到较硬围岩,采用松动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