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如何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1】以病人为中心,实施医患沟通,是医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形成的全新的服务模式和思维方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医患关系是医疗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一关系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医疗卫生领域实践活动的展开与良性运转。
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减轻病人心身痛苦,创造最佳心身状态的需要,是促进医患间理解与支持,提高治疗效果的需要。
加强医患沟通,是塑造医院形象的需要医院尽管拥有许多先进的医疗设备,但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如果缺少为患者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就会影响医院的形象。
在医疗服务中良好的人文关怀要通过医务人员进行,所以加强医患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就是塑造医院的形象。
加强医患沟通是患者及家属的需要我们大都熟悉这样的情景———病人坐下来就诊时,总要把坐椅朝医生的方向挪一挪,向医师靠拢,这当然不会是完全无意识的行为,人际距离也是沟通的手段。
靠拢医师,就是感受疾病痛苦的病人对来自医师方面的关切和爱的期盼。
医师在与病人的接触中,如何建立合理的距离关系,是医患间真诚沟通的重要方面和手段。
患者到医院看病,希望与医务人员进行平等交流,获得尊重,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利———知道病情是起码的要求。
如果对自己的病情不明白,就不容易理解医疗方案,也可能因此而产生矛盾。
医务人员如能告之真实病情,更能赢得患者的配合及家属的支持,使治疗取得更好的效果。
医生对在用药、检查、改变治疗方案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有选择的告知,这样既尊重了患者,又拉近了医患关系,更能避免可能发生的矛盾。
病人就诊时,特别渴望医护人员的关爱、温馨和体贴,因而对医护人员的语言、表情、动作姿态、行为方式极为关注、敏感。
如果医护人员稍有疏忽,就会引起误解,甚至诱发医患纠纷。
曾听说在某医院有一位医师总是得到病人好评,当向病人调查时,许多病人都提到“是一种感觉”、“说不出的感觉”。
请病人举具体的例子时,众多的病人、众多的事例中有一项共同的内容,这位医师在与病床上的病人说话、诊治时,“他总是弯下腰来,前倾着身子,让人感到亲切、体贴”。
我在就医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去医院的病人本来就被病患所折磨,情绪自然恶劣,当在医院得到的服务仅仅是一个冷字就可以概括,那你又怎么能与病人沟通得当!可见,医患沟通是多方面的,随时、随处都在发生和进行的。
加强医患沟通是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工作的需要世界卫生组织一位顾问曾做过一项调查:当病人诉说症状时,平均19s就被医生打断了。
有这样一个案例,某知名医院被病人投诉于媒体,说医师对病人不负责、十分冷漠。
院方在处理此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病人在投诉中反复强调:“在整个接诊的过程中,医生都没有抬头看过我一眼,居然把处方开出来了”。
院方查看病历,发现医师记录了病人的主诉要点,用药非常对症,从诊断病情到开出处方都是正确的,这说明医师是认真负责的。
为什么病人要投诉呢?就是因为医师“看都不看我一眼”,难道“看一看”就这么重要吗?在医疗服务中“,看一看”确实是重要的,因为当医师注视着病人时,他的眼神就会向病人传递着同情、温馨和关爱,沟通就这样得以完成。
现在许多医院都重视医患沟通在建设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作用,还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和规范要求,有的甚至是量化的要求(如:规定住院医师1周内与病人沟通1次等),这些当然是有益的,但是需注意的是,沟通不仅仅是谈话。
以为说了话就完成了沟通是不全面的,甚至是不正确的。
病人对医者有殷切的期盼,有敏锐的观察。
他们对医者不仅要“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因此,为了发挥医者在建设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主导作用,医者需要学习和掌握多种沟通手段和运用技巧。
世界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分别是语言、药物、手术刀。
我国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认为,语言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医生一句鼓励的话,可以使病人转忧为喜,精神倍增,病情立见起色;相反,一句泄气的话,也可以使病人抑郁焦虑,卧床不起,甚至不治而亡。
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科学知识和技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不断转变观念,提高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交流的能力,使他们敢于沟通,善于交流,既掌握原则性,又把握灵活性,把患者当作亲人,多一些耐心,建立融洽的朋友式的关系,不断赢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
在医患关系中,医方处于主动地位,患方处于被动地位,要时时掌握主动权,有针对性引导,做到有的放矢。
医疗服务质量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是检验和衡量医疗服务工作的试金石,是医疗发展的生命线。
加强医患沟通,核心是要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不仅依靠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医疗道德、医疗设施,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患者的配合和支持,要得到患者的配合和支持,就要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使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诊疗方案、费用、效果有所了解。
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医患沟通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非常重要的前提和环节。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得到越来越多的服务对象的拥戴。
医患关系是医疗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一关系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医疗卫生领域实践活动的展开与良性运转。
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减轻病人心身痛苦,创造最佳心身状态的需要,是促进医患间理解与支持,提高治疗效果的需要。
【2】不同的病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病人性格各异,层次有别,因此,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的过程中一定要以人为本,注意沟通技巧,举止端庄,谈话得题,才能促使疾病尽快痊愈,以达到医患共同的目的。
1医护人员应掌握不同时期的沟通技巧1.1接诊病人时一般人有患者病后均表现紧张,焦虑,痛苦的心理,因此应把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解除病人的痛苦,给以病人精神上的安慰放在首位。
此时医护人员应举止端庄,态度和蔼,以亲切的语言作自我介绍,使病人感到你是可以信赖的,这时医生可以边询问病情、边进行检查,手法要轻柔,细致,正规,重病切忌重复;护士在协助医生做检查时,更要安慰好病人及家属;如遇小儿可以先嬉戏一会,以取得小儿的合作;危重病人可以边询问、边检查、边抢救,以免延误病情;在抢救病人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一定要镇静自如,切忌紧张慌乱,否则医护人员的形象会在病人及家属心目中大打折扣。
1.2治疗疾病过程中病人一旦入院,最迫切的愿望是早日康复及早出院,如需手术医护人员应尽快做好术前护理及各项术前检查。
不需手术的病人,要安慰病人既来之则安之,如需要做一些辅助检查时,在检查前可先让病人观察做此项检查的过程,有条件的可放录象熟悉其过程,并做好心理准备。
在做辅助检查时应充分体谅病人患病的痛苦,以温和的话语指导病人配合检查以明确诊断,检查后嘱其注意事项。
在每天的查房和治疗时,医护人员对整个病房的病人可先问一声:“大家好!”,使病人感到既亲切、尊重又有一种平等的感觉。
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于有些病人考虑术后可能出现的形体和面容的改变及后遗症者,可向病人说明,人的形体和外貌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只要有美好的心灵和为人民服务的技术,照样可以为社会创造财富,赢得人们对自己的尊重。
1.3患者出院时病人的病情好转或治愈,出院时,但有些疾病需要随访,继续服药,有后遗症者还要进行功能锻炼等等,应向病人及家属一一说明。
病情有可能复发者,要嘱其避免诱发因素,密切注意其复发前征兆,发现可疑及早就诊,以免延误治疗,更能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1.4注意和其它人沟通人不但是躯体的人,而且是一个社会人,病人入院后,随着身体、环境发生改变和与社会联系减少,会引起病人心理很大的变化,如比较关心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会不会改变,是领导者会考虑到,职务会不会保留,待遇会不会降低等,重病者会考虑到我的病能否治愈,会不会落下后遗症,经济情况不好者还会考虑到医疗费用的支出带来的困难等等,因此医护人员要经常和病人家属、同事及熟悉的人了解病人的情况,通过多方面沟通,全面掌握病情变化以协助治疗,并及时安慰病人调整心态,适应变化,转变角色,以利病情恢复,并让家属协助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在生活上给以无微不至的关心,精神上给以安慰,坚定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沟通时应注意的问题2.l注意运用心理学知识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的病人,随时随地注意察言观色,通过和病人的谈话,根据病人的不同反映,准确判断病人需要什么,想干什么,有什么要求,有什么顾虑,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及心理状态,以利疾病的痊愈。
2.2尊重病人、平等待人医护人员在实施治疗方案时,无论病人的年龄、性别、长相、收入、职业、城里人、乡下人,也无论患什么疾病,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如何,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尊重病人,特别是在对同一病房的病人查房和治疗时,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都可能导致病人的心理变化,而影响其治疗效果。
2.3善于运用通俗易懂、保护性的语言医护人员在与病人沟通时,还要注意不能一味地使用医学专业语言,以免病人听不懂或闹出笑话,最好用普通话,特殊情况下可用方言。
此外要注意使用护性语言,以免给病人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2.4医护人员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如真诚的微笑,信任的眼神、适当时的一个搀扶动作,轻拍肩膀的鼓励等等,这些看似小小的动作会拉近与病人的距离,增进与病人的感情,减少医患之间的误会,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
2.5要善于倾听在与病人沟通的过程中,还要随时注意倾听病人的谈话,而且要专注、耐心、有兴趣,特别是对有心理疾病者,注意地听他讲述自己的病痛和苦闷,本身就是对他的安慰和鼓励,更有利于全面了解病情和与病情有关的内容,只有全面了解病情,才能更好的治疗疾病。
总之,在医疗工作中,医护人员要不断地加强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掌握沟通的艺术,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安全、自信的环境。
对病人提出的各种各样问题要耐心解释,且忌大声呵斥、简单粗鲁,敷衍了事。
医护人员如能和病人沟通的非常融洽,不但可为治疗疾病提供信息,促进疾病的好转,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更重要的还能及时化解医患之间的误解和矛盾,减少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