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录像课教案

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录像课教案

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录像课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牧歌》,了解蒙古族的长调民歌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欣赏《牧歌》,激发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关注和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蒙古族的民歌,从体裁可以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

今天我们来了解长调歌曲。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思考“长调”歌曲有什么特点?
(二)欣赏视频
小结:长调歌曲的旋律深情优美,节奏舒缓自由,字少腔长,有独特细腻的颤音装饰。

刚才我们听到的是用蒙语演唱的长调歌曲《牧歌》。

1954年,作曲家瞿希贤将它改编成了一首无伴奏合唱。

丰富的联想、优美的和声使歌曲更加富有诗情画意。

全曲由引子、第一段、第一段的两个变奏和尾声组成。

下面我们来分段欣赏合唱版的《牧歌》》,首先来欣赏引子,仔细聆听,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情景。

1、欣赏引子
2、小结:引子中极弱的哼鸣音响,展现了一幅辽阔、空旷、遥远、朦胧的草原景象。

接下来让我们欣赏歌曲第一段,请仔细聆听,感受音乐描绘的画面。

3、欣赏第一段
4、小结:这一段音乐的力度与引子相比明显变强,明亮纯净的合唱仿佛一下就把我们从很远的地方带到了跟前,特别有画面感。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变奏一,你能否听出两个不同的旋律,请注意它们是如何配合的?
5、欣赏变奏一
6、小结:同学们听到了卡农式的复调音乐,先是低声部唱出了舒缓深情的旋律,接着高声部进行了自由的模仿。

音乐从上一段的写景变成了这一段的写人,主题得到了升华。

我们接着欣赏变奏二,请思考这一段与前面哪一段音乐相似,有什么变化?
7、欣赏变奏二
8、小结:这段音乐与第一段比较相似,但力度却比第一段明显变强。

描绘了朝霞洒满辽阔草原时的美好景象,抒发了牧民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最后我们来欣赏尾声,仔细聆听并说出你的感受。

7、欣赏尾声
小结:尾声和引子相似,也运用了哼鸣的演唱方法,在结束处极弱的飘逸的高音,给人一种沉醉其中、意犹未尽的感觉。

最后,请大家完整地欣赏《牧歌》。

最后,请大家完整地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五)完整欣赏视频
(六)总结
同学们,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的音乐都极具特色。

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多学习多了解。

愿美好的音乐永远陪伴着你!
同学们,再见!
星期一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