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道路专项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1.1 为指导忻州市的城市开发建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全面提升忻州市的城市综合交通功能,受忻州市建设局的委托,特编制本规划。
1.2忻州市城市道路专项规划编制依据为:(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忻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4)《忻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7)本次规划的相关调查资料;(8)相关的城市规划设计标准和规范。
1.3规划指导思想:(1)立足于对现状地形、现状建筑的保留与拆除的充分考虑,综合分析现状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极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交通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可行性分析。
(2)理顺现状交通,优化各类道路交通系统,实现人车分流,尽量减少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加强交通管理,把城市道路交通建成内部环境良好,对外交通顺畅,同时能够促进城市经济发展,逐步形成道路、公路和铁路运输的综合交通系统。
(3)在新规划的城市道路网中,车辆能够流畅、安全、迅速地运行,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能。
(4)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近期与远期结合,动态考虑城市道路的建设安排。
(5)城市道路与铁路、公路等其它交通线路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能够得到较好的发挥。
(6)体现较强的可操作性,尽量结合市区道路现状,充分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不必要的拆迁,以适应人们多年形成的交通习惯和识别性要求。
(7)注意环境保护与造型协调。
当城市道路走向与文物古迹或重点景区发生矛盾时,必须避免对文物古迹造成破坏。
同时道路设计可以借“景”发挥,委“曲”求全,达到保护和美化城市的目的。
(8)与相关工程规划密切联系,充分考虑其它专业(如给排水管线、景观绿化、公交等)对道路工程设计的要求,合理地确定道路的各项设计指标。
(9)合理划分城市道路间距,既能够方便车辆出入,又能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10)综合考虑城市道路、广场、停车场地的配套建设,并且充分考虑城市交通管理的要求,使城市道路在城市交通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1.4规划目标:城市道路系统是组织城市各种功能用地的“骨架”,又是城市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动脉”。
在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网基础之上分析、评价、调整、完善城市道路系统结构和布局,建成以城市主干路为主骨架,次干路、支路为补充,功能完善,方便、快捷,具有相当交通容量的城市道路体系,以满足忻州市人口增长、建设用地扩大、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需求增长。
1.5规划期限:近期为2004年—2010年;远期为2011年—2020年。
1.6规划内容:(1)城市道路网平面布局规划(2)城市道路竖向控制规划(3)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4)典型道路交叉口控制性规划(5)典型道路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6)城市道路静态交通设施规划(7)公共交通意向规划(8)交通管理与实施的规划建议1.7 为了统一地域用语,对地域范围界定如下:忻州全市:指市域的行政辖区。
忻州市区:指忻州市所辖各个街道办事处。
忻州城区:指忻州市现状及规划连片建成区。
1.8本规划由规划文本(含说明书)和图纸两部分组成,二者不可分割。
当图纸与文本相矛盾时,以文本为主。
本规划解释权属忻州市建设局。
本规划由忻州市建设局负责实施、管理。
第二章对外交通规划2.1铁路以增加北同蒲铁路运力为发展重点,实现电气化复线改造,加强与太原、大同铁路枢纽的联系。
2.2公路2.2.1实现城市出口道路的标准化,使城市四个主要出口道路基本达到二级以上标准。
具体为:①提高忻阜线道路标准为一级路标准。
②提高忻州至禹王洞道路标准为二级路标准。
2.2.2城区大运公路城区段提高为一级,并将和平路北端作局部改线,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并作为城市的西外环路。
2.2.3新建三处长途汽车客运站,以方便狭长城市地带不同区域居民的出行,分别位于①和平街与高速路接近口附近;②城市北部七一路开发区附近;③旧城区附近。
三个车站的等级均为二级。
第三章城市道路系统规划3.1路网形式在本次道路工程专项规划中,市区整个路网形式为方格网布局。
3.2道路网结构3.3规划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个等级。
3.3.1主干路它是城市道路网络的主骨架,是连接城市各组团之间的主要交通联系道,主要为市区内的机动车交通联系提供服务,并为城市内部主导交通提供通道。
城市南北主干道有5条,分别为:七一路、五台山路、云中路、傅山路和元遗山路,东西向主干道有6条:即九源街、城北街、和平街、长征街、秀容街和南环路。
红线宽度为40-60米,主干路间距在600—1200米之间。
3.3.2 次干路主要承担组团内部和组团之间短距离交通联系。
总共18条城市次干路,道路间距为300--600米,红线宽度为26-40 米。
3.3.3支路为区内交通联系道路,主要承担区内城市用地产生的交通。
其道路红线宽度为30 米以下,在建成区的支路以现状道路走向为主要依据,对规划新建区的支路只提城市道路网密度指标,具体走向在各个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设计。
3.3.4环路城市交通环路由西环路、北环街、云中路和秀容街组成,有机地联系城市五大功能组团,减少中心区的穿越交通。
3.3.5步行街在市中心区有些以商贸为主的道路,可开辟为步行街,禁止机动车辆通行。
有些路段也可以按时间划分为步行专用道,白天用于步行,晚上行人较少时也可通行机动车辆。
本规划将南北大街开辟为步行街。
3.4道路红线宽度主干路为40--60 米,次干路为26-40 米,支路26 米以下。
3.5道路横断面形式主干路采用二幅路、三幅路;;次干路采用一幅路;;支路一般为一幅路形式。
3.6道路竖向规划3.6.1开发区开发区北邻云中河,东靠同蒲铁路,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自然地形纵坡为0~0.2%,地表排水极其困难。
通过测量云中河排水出口高程并结合自然地形坡度和现状道路高程,推算规划道路纵坡度控制在0.2%以上。
3.6.2主城区主城区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自然地形纵坡为0.1%以上,东部沿云中路从南至北贯穿一条排洪渠,宽约5.0-8.0 米,为此片区主要的排水出口。
3.6.3旧城区旧城区地势西高东低,自然地形纵坡为0~0.5%,通过道路排水管道收集到云中路排水主干管。
3.6.4九龙岗片区九龙岗片区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自然地形纵坡满足排水坡度最小为0.3%的要求。
规划道路竖向设计以结合自然地形、地貌为主,避免土方大填大挖,另外必须协调考虑桥梁等控制点高程。
规划纵坡度最大为3.96%。
3.6.5交叉口竖向规划平面交叉口竖向规划应综合考虑行车舒适、排水通畅、工程量大小和美观等因素,合理确定。
其相交道路纵坡宜小于或等于2%。
3.7交叉口规划3.7.1平面交叉口规划交叉口形式主要为“十字型”交叉。
为了提高路网通行能力,保证车辆的正常行驶,对于主干路和次干路,有必要设置路口拓宽车道。
平面交叉路口的进出车道在进行拓宽渠化时,进出口车行道数应同时增加,在接行路口的路段相应拓宽道路红线宽度。
3.7.2道路铁路立交口规划规划沿南同蒲铁路线,道路与铁路立体交叉共规划9座。
3.8 城市道路景观意向性规划3.8.1对于城市道路中的二幅路、三幅路,在中央分隔带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带上进行景观设计。
3.8.2在人行道上可以种植高大乔木。
3.8.3在道路红线以外,可以布置绿线。
3.9静态交通设施规划3.9.1城市广场规划规划公共游憩广场8个,总占地面积15.5公顷。
主要分布在五个组团的中心位置。
交通集散广场1个,占地面积4.5公顷。
3.9.2停车场分布规划根据用地性质、服务半径、停车需求共规划公共停车场17处,共占地15.94公顷。
3.9.3长途汽车客运站规划在本次规划中,新建长途客运站两处,分别位于和平街与高速公路交叉口附近,占地面积为5.0万㎡,另一处位于旧城区,占地面积为1.5万㎡。
保留城北长途客运站,改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作停车场用。
3.9.4货物流通中心规划规划结合火车站和高速公路出入口建设三处货物流通中心,远期成为集储、运、销为一体社会化公共设施,其中高速公路物流中心应逐步发展成为生活性货物流通中心,占地面积为15.0万㎡;忻州火车站和田村火车站物流中心应逐步发展成为生产性货物流通中心,占地面积分别为20.0万㎡和10.0万㎡。
3.9.5公共加油站规划公共加油站按服务半径1.0—1.5㎞设置,每处占地1200--1300㎡。
加油站进出口宜设在次干路上,并附设车辆等候加油的车道。
另外,附设机械化洗车的加油站,应增加用地面积160--200㎡。
公共加油站在城市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阶段布置,此处只做意向性规划。
第四章公共交通规划4.1 车辆发展规划(1)5年内全部淘汰超标排放的车辆;(2)5年内全部实现无人售票标准公交车;(3)5年内全部更新为燃气绿化环保公交车;(4)10年内推广实行IC卡无人售票;(5)5-10年内达到每万城市人口配备10台标准公交车;(6)旅游专线采用中级空调后置发动机旅游车;4.2公共交通站点规划(1)中间站点设在交叉口附近,一般应在交叉口50米以外设置;设在路段的停靠站,上下行对置,应在道路平面上迎面错开30米。
(2)换乘距离应尽量短,同侧换乘时最多不超过50米,异向换乘时最长不超过100米。
(3)城市公交首末站应设置在城市道路以外的用地上。
(4)城市公交首末站用地面积一般在1000--1400㎡。
其平面布置形式一般有路边式、尽端式和港池式。
第五章近期道路建设项目规划5.1规划原则(1)同城市发展建设的进度相适应;(2)发挥城市道路对城市开发的促进作用;(3)要适当的集中资金,建设重点项目;5.2对外交通近期在城南新建一座长途汽车站,完善城北长途汽车站配套设施,整治火车站客运站场,调整客流,缓解城区内部汽车站的对外交通运输压力。
近期完成忻州市段北同蒲铁路复线电气化提速工程,改善忻州市站前环境,美化站前广场,使铁路客、货运输迈上一个新台阶。
5.3城市道路5.3.1分区联系道路针对忻州市“一主四区”城市布局格局,近期应加强联系各分区主干道路建设,建立中心城区与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南工业区、九龙岗生活区、顿村旅游度假区之间相对便捷的交通联系。
其中中心区与顿村旅游度假区联系由新增西环路和七一路向北延伸至顿村公路完成,中心区与九龙岗生活区通过九源路和秀容街城市主干道联系,其他各区之间联系通过城市骨干道路相互贯通。
5.3.2分区内部道路近期根据各分区的发展方向和交通需求,以解决城市交通压力为前提,建设各级城市道路。
近期道路建设内容详见表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