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春江花月夜歌曲赏析

春江花月夜歌曲赏析

春江花月夜歌曲赏析 导语:春江花月夜原本是一首诗,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但大家还知道春江花 月夜其实也是一首歌曲吗?不知道大家有没听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江花月夜 歌曲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春江花月夜歌曲赏析 《春江花月夜》 是我最喜爱的音乐之一, 它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民族抒情乐曲。

它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一首词情婉恰的唯美抒情诗 章。

在舒缓明快的旋律中,把我们带入春天夜晚那个静谧甜美天地。

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啊!瞧,月亮正从东山冉冉升起,小舟一叶静静地 在江面荡漾着,和风微微吹拂,随风的杨柳轻飏着柔美,西岸的花影婆娑摇曳着 温馨,万物浸润在袅袅的芬芳绮旎气息中。

让大自然将其迷人的艳丽、勃勃的生 机、盎然的春意,一幅幅,一幕幕的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春江花月夜》最早叫《浔阳箫鼓》。

它原先并不是由多种民族乐器演奏的 合奏曲,而是一首琵琶曲,该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 的诗作《琵琶行 》中“浔阳江头夜送客”。

尽管此曲与白诗无内在联系,但曲中的“皎皎空 中孤月轮”等不少情景,却使人生发出诗意的联想。

后人依据乐曲的风格内容, 更是直接借用了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同名诗作《春江花月夜》为该曲命名。

可见此 曲确实富有诗情画意、典雅精致。

《春江花月夜》诗的作者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他留给 后人的作品虽然不多,《全唐诗 》中仅存二首,正是这首《春江花月夜》,让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 奠定了其在唐代文学 史的不朽地位。

诗人首先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写起,“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月色中,烟波浩淼,江天一色.而透明纯净的春江远景,展现出大自然的美妙神 奇。

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 诗人睹物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 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时空无限,生命无限,俯仰古今,感慨宇宙,表现出一种辽阔深沉的宇宙意识,面对流水似的一去不复返之光阴,诗人此时又 陷入了无限的感伤和迷惘, 从而发出睿智旷远的人生感叹。

接下来诗人又从“白 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落笔,叙写人间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幽独 明静的诗境中,融入了诗人淡淡的哀伤。

这种忧伤随着月光、流水的流淌也在静 静的流淌. 全诗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作结,思想蕴涵,深情缅邈, 笔势回折,跌宕多姿。

令读者陷入了对宇宙、人生深层矛盾的沉思之中。

《春江花月夜》 这首诗语言优美明快、 含蓄爽朗、 生动形象; 哲理意趣浓郁、 审美情趣高雅。

它以神来之笔,将真实的生命体验融入优美的意象中,在淋漓尽 致的飞洒里,营造出了一个空灵纯美的诗歌 意境。

特别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更是哲辨之思,超然 之想。

让人沉吟再三,教人荡气回肠。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春江花月夜》此曲 调创始于陈后主,被列为“江南派琵琶曲目”的中曲一类。

20 年代,上海的新 式音乐社团将它改编成一首民乐合奏曲, 并根据此乐曲诗情画意的内容, 给它取 名为《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旋律古朴和谐、雍容典雅、节奏平稳、音韵舒展,用含蓄多 姿的现实与浪漫相结合手法,表现了深远恢弘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与唯美的 感染力。

《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构思非常巧妙精致,随着音乐主题的摇曳变化和 起伏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恬淡,时而热烈奔放,将 大自然更换不已胜景,变幻无穷的色彩一一呈现。

春江花月夜》音乐意境优美,韵律谐婉流畅,乐曲结构严密。

它的主题旋律 尽管有多种变化, 新的因素层出不穷, 但每一段都采用一种叫“换头合尾”的民 间音乐表现手法,都有同一乐句出现的结尾.听起来十分和谐。

能从各各不同角度 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所要表现的主题内容。

全曲有 10 段,分别是: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 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唉乃归舟和尾声。

唉乃归舟是全曲高潮,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强,层层递进,如春风鼓荡, 激动人心。

这段音乐的描绘的是小舟归途,划船还家的欢快、桨击浪涌声响彻江 面,达到了情绪意与境的顶峰。

随后音乐在快速中嘎然而止,继而回复到平静、 轻柔之中,然后便转入尾声。

尾声的音乐是那样飘渺、悠长,表现出的人休渔息特别到位。

好象轻舟在远 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详,使人沉湎在这迷人的诗画意境 中……… 《春江花月夜》作为十大中国古典名曲之一,是民族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 的文人音乐。

它融入了一些哲学、美学的范畴,其对民族音乐有深远的影响,它 所追求的如:“中正平和、 清微淡远”的意韵美: 崇尚自然、 寄情山水、 希求“天人合一”、返朴归真的自然美等等,被广泛的融合和传承。

《春江花月夜》这首作品,绝不仅仅是作者流连山水、玩抚风月花草而已。

透过乐曲精美的情景描绘和乐理表现,能让我们感悟到作者面对辽阔江天,那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自然景物所发出的“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无限深沉的感叹。

《春江花月夜》通过澄江、明月、偏舟、春花的描绘,它既赞美了祖国大好 山河的秀丽景色, 又流露出诗人那一丝淡淡的伤感。

这首长篇歌行以春江花月夜 为背景,作品达到了观照宇宙、风物与人生这样一个哲学高度,达到了人情与风 情、生命与自然的亲密交流,合二为一的审美化境。

《春江花月夜》让我们陶醉于音乐的氛围之中,乐曲的情感是那样丰富、那 样真切,给人以整个心智都呈现出的一种敞亮的状态,让人非常主动、生动、自 然地感悟,捕捉到音乐的妙机与蕴藏,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 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从而在深层次里揭示出生生 不息的生命意义。

篇二、春江花月夜歌曲赏析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音乐名曲中的名曲,是中国古典音乐经典中的经 典。

这是一首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 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西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 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 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 乡的风姿异态。

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此曲 扩展为 10 段,分别为:一、夕阳箫鼓;二、花蕊散回风;三、关山临却月;四、 临水斜阳;五、枫荻秋声;六、巫峡千寻;七、箫声红树里;八、临江晚眺;九、 渔舟唱晚;十、夕阳影里一归舟。

各分段标题是:回风、却月、临水、登山、啸 嚷、晚眺、归舟。

《春江花月夜》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旋律古朴、典雅, 节奏比较平稳、 舒展, 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远的意境, 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此曲音乐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 新的因素层出不穷, 但每一段的结尾 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听起来十分和谐。

在汉族民间音乐中,这种手法叫“换头 合尾”,能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

《春江花月 夜》构思非常巧妙,随着音乐主题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 地变换,时而幽静,时而热烈,实现了大自然景色的变幻无穷。

第一段“江楼钟鼓”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景色。

然后,乐队齐 奏出优美如歌的主题,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静;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

第二、三段,表现了“月上东山”和“风回曲水”的意境。

接着如见江风习习, 花草摇曳,水中倒影,层迭恍惚。

进入第五段“水深云际”,那种“江天一色无 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景色油然而生。

乐队齐奏,速度加快,犹如白帆 点点,遥闻渔歌,由远而近,逐歌四起的画面。

第七段,琵琶用扫轮弹奏,恰似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态。

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欸乃归舟”,旋律由慢 而快,由弱而强,激动人心。

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欸乃”,由远而 近的意境,达到了情绪的顶峰。

随后音乐在快速中戛然而止,又回复到平静、轻柔的意境之中,然后便转入 尾声。

尾声的音乐是那样飘渺、悠长,好像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的 夜空幽静而安详, 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 使人沉湎在这迷人的诗画意境 中…… 篇三、春江花月夜歌曲赏析 原来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 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

约在 1925 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 管弦乐曲。

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

乐曲 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 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 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全曲就象一幅 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第一段“江楼钟鼓”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景色。

然后,乐队齐 奏出优美如歌的主题, 乐句间同音相连, 委婉平静; 大鼓轻声滚奏, 意境深远 (片 段 1)。

第二、三段,表现了“月上东山”(片段 2)和“风回曲水”的意境。

接着如见江风习习, 花草摇曳, 水中倒影, 层迭恍惚。

进入第五段“水深云际”, 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景色油然而生。

乐队齐奏,速 度加快,犹如白帆点点,遥闻渔歌,由远而近,逐歌四起的画面。

第七段,琵琶 用扫轮弹奏,恰似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态。

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唉乃 归舟”, 表现归舟破水, 浪花飞溅, 橹声“唉乃”, 由远而近的意境。

归舟远去, 万籁皆寂,春江显得更加宁静,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使人回味无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