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学导论》期末复习

《行政学导论》期末复习

第一节 导论行政管理学: 是以行政管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 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自身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1. 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2. 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3. 基本依据:是行政权力4. 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5. 主要任务和根本目的: 探讨和发现行政活动的客观规律, 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

行政管理的性质和特点 : 1.行使公共权力——政治性、权威性和强制性2. 管理公共事务——社会性、广泛性和权变性3. 谋求公共利益 ——服务性、非赢利性、整体性和全局性4. 承担公共责任 ——合法性、合理性和规范性第一阶段是形成阶段,又被称为传统管理时期,从1887 年到 1930 年。

威尔逊 《行政研究》 , 1887,标志着行政学的诞生 古德诺 《政治与行政》 ,1900 ,“行政二分法” 怀特 《行政学导论》 ,1926(泰勒 ,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行政管理之父;韦伯,1911 ,《论官僚制》,组织管理之父。

)行为科学 — “社会人” — “经济人”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X —Y 理论等等。

第三阶段是科学化阶段,称为现代化管理时期,大致从系统理论—系统科学阶段—“全面的人”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等等。

第四阶段是新公共管理发展阶段,大致从20 世纪 80 年代到现在。

主要特征:公共性、国家意志、依法行政、民主行政、公平行政、以人为本。

.中国古代的行政管理思想: ( 1 )强调尊君( 2)主张重民( 3)重视治吏第二节 行政环境行政环境: 即政府管理的环境, 是指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 能直接和间接作用和影响行 政活动的各种客观因素的总和。

管辖区域上划分, 行政环境可划分为国际行政环境与国内行政环境。

也可以划分为中央 行政环境与地方行政环境。

不同结果程度上划分, 行政环境可以划分为良性结果的行政环境、 恶性结果的行政环境、 良性结果与恶性结果相互兼有的行政环境。

1947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高斯,最早提出行政生态研究,发表了《政府生态学》1952 年,美国夏威夷大学,里格斯,在此基础上于 1961 年发表了《行政生态学》一书。

行政环境的特点:复杂性、差异性、 综合性、层次性、变异性。

行政生态模式 :(1 ) 融合型: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 ( 2)衍射型 :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 (3)棱柱型 :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的一种行政模式。

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输入 ----------------------------------------------------- 转换 --- 输出。

任何行政系统的活动都受到一定的文化氛围的制约。

国际环境总趋势: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正朝着高度和深第二阶段是成长阶段,又称为科学管理时期,大致从1930 年到 1960 年。

巴纳德的动态平衡理论、1960 年到 1980 年。

麦克雷戈的度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面临的挑战: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挑战。

②封闭观念受到挑战。

②为取向还没有普遍确立效益至上的观念。

③W TO规则掌握程度与应对WTO挑战客观要求不相适应。

第三节政府职能行政管理职能:是国家行政组织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

特点:阶级性、共同性、差异性、动态性、服务性。

行政职能的地位和作用:1.是研究行政管理的逻辑起点;2.是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3.职能转变是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 4.职能的实现程度是衡量行政管理科学化、行政管理效率的重要标志。

行政管理职能类型:1.以阶级属性为标准:剥削阶级、社会主义2.所作用的领域为标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3.职能作用的性质:统治、管理、保卫、服务4.过程为标准:计划、组织。

5.控制的幅度为标准第四节公共组织公共组织:(狭义)是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

特点:政治性、服务性、公共性、权威性、法制性、系统性。

作用:1.政府是国家各种公共事务的组织者与管理者;2.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3.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捍卫者;4.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者与斜体字;5.政府是社会公平的提供者。

类型:集权与分权;一元(完整制)与多元;首长制与委员会制;层级与机能制。

非盈利组织(NPO):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

特点: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

基本特征:民间性、公共性、自愿性、自主管理性、非利润导向性。

作用: 1.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2.监督市场;3.中介作用;4.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5. 监督政府。

学习型组织:是指组织通过个体学习、团体学习和组织学习,结合工作不断学习、不断改变观念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特点: 1.首要目标是培养学习能力,使组织成员有接受新观念的开放性; 2.组织成员有共同愿景;3.善于不断学习;4 自主管理;5.组织的边界将重新界定。

五项核心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

管理幅度是指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以上两者成反比。

第五节行政腐败腐败最本质的含义:是指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

狭义上说泛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权利蜕变现象。

腐败,也是指国家公务人员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

行政腐败的特征:1、在腐败形式上,行政腐败表现为“以权谋私”、“权钱交易” 、“权权交易”、“权色交易”等形式。

——即“权力资本化” 、“权力商品化” ;2、在腐败主体上,行政腐败呈现“集体化” 、“法人化”的趋势——即“公贿”和“集体腐败”。

3、在腐败的层级上,中下层官员成为行政腐败的高发群体。

亨廷顿认为,在大多数政治体系中,较低层次的官僚组织和政治权力机构,腐败发生率要高些。

4、在腐败过程上,行政腐败具有“隐性化” 特征。

——有所谓寻租性腐败、地下经济腐败、税收流失性腐败、公共投资与公共支出性腐败;另外,腐败分子台上台下“两面性” ,也使腐败愈加隐形行政腐败的原因:(客观)行政腐败是人类社会的通病;(主观)1、社会转型论:(1)价值观的变化:公众认同的准则与既定的行为模式相背离;(2)后发现代化国家政府权威扩张、政府管理活动增多增加了腐败的可能性。

2、“特殊”文化论:行政人员在行政过程中总是依据“关系网”的亲疏远近行使自由裁量权而导致行政腐败。

3、经济匮乏论:因为经济落后、商品短缺,政府公务员面临工资微薄、拖延支付、工作保障不足的情况时,他们不得不腐败。

4、监督缺失论:权力监督、社会监督缺乏是造成腐败的原因。

行政腐败的防治:一、以道德防治行政腐败1、以德化官:以道德改良和塑造官员,重在教育。

2、以德化民:以道德改良和塑造民众:(1)祛除腐败认同的文化土壤(2)营造谴责行政腐败的文化氛围二、以权力防治行政腐败1、缩权:合理压缩行政权力,减少行政权力对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干预,以缩小行政腐败的可能性空间。

2、限权:一方面加强立法,另一方面加强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的监督三、以公众舆论防治行政腐败行政公开透明;确保公众言论自由;不同形式的公众参与。

注:构建完善的举报保护制度从而提高腐败的发现;提高惩治的标准并使之合理化、加大惩处力度;树立法制的权威,以法治遏制腐败;改革领导班子制度,防止“一把手”腐败等等第六节人事行政人事管理主目的,促进人与事的最佳结合。

概念:指国家人事行政机关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度和措施,对行政管理活动中的行政人员和行政事务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人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实施的管理活动或管理行为。

人事行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德才兼备原则;(2)知人善任原则;(3)公平竞争原则;(4)功绩原则;(5)依法管理原则。

12.人力资源主要具有那些特征?与企业人事管理的区别:1.管理对象不同。

者是公务员,后者是企业员工。

.管理权不同。

前者来自国家行政,其管理行为是政府行为;后者来自企业产权和经营权,其管理行为是企业行为。

3.法律规范不同。

前者根据的是有关公务员管理的法规体系,后者依据的是经济型的法律法规,并有较大的自主权。

4. 宗旨不同。

前者以国家和公务利益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后者以营利为目的。

公务员制度美国,1883 年,《彭德尔顿法》,在美建立公务员制度。

1993 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200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我国公务员的级别分为十五级选拔任用,使用期一年;考核:德、能、勤、绩、廉。

第七节公共突发事件管理概念:在特定的公共关系情景下发生的,对主体组织和客体公众造成经济精神损失的事件。

特征:复杂性、破坏性、持续性、可控性、机遇性。

处理的程序:深入现场、了解事实;分析情况、确立对策(专家、政府、当事人);安抚受众、缓和对抗;联络媒介、主导舆论;多方沟通、加速化解;有效行动、转危为安。

“信息”最重要透明的信息传播机制是控制疫情的强有力因素之一。

试题一1.最早把复杂的行政要素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四大部分的行政学著作是()A.《行政学研究》B.《行政学导论》C.《政治与行政》D.《科学管理》2.与公共行政管理活动有着直接而具体的关联,对行政管理活动的影响最直接的行政环境是A.微观行政环境B.中观行政C.宏观行政环境D.国际行政环境3.高斯发表的《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提出了()A.“农业行政模式”和“工业行政模式”的概念B.以生态学方法研究行政管理的新的行政理论体系C.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D.从行政学的角度来研究政府管理4.社会环境中最基本的因素是()A.自然环境B.经济环境C政治环境 D.文化环境5.1937年出版并提出了有名的“ POSDCORB ,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 预算”的七职能论的著作是 ( ) A.《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B.《行政管理科学论文集》 C. D.《管理决策新科学》6. 下列不属于行政组织基本构成要素的是 ( ) A.机构设置 B.人员构成 C 法规制度 D.资本有机构成7. 以各组织机构的职权性质和范围来划分,行政组织可分为职能制与 ( ) A.层级制 B.分权制 C.集权制 D.首长制8.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提出了知识和组织结构之间联系的经济理论, 并提出了区别两类知识分 类法的现代管理学家是 ( ) 12.机关办公室工作人员充当领导参谋助手的首要任务是做好 ( )A. 日常性工作B.综合协调工作C.辅助决策工作D.领导者临时交办的工作13.国家以生产资料所有者身份从国有企业取得的利润收入是 ()A.税收收入B.债务收入 C 企业收入 D.规费收入14.税收分为流转税、资源税、所得税、财产税的依据是()A.税收的征收办法B.税收的计税依据C 税收的征收对象1 5.行政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其它行政运行功能的基础是 ( )A.行政立法B.行政决策 C 行政执行D.行政处罚16.对多种目标和多个可行方案做全面权衡, 选出效益最大、可靠性最大、 弊病最少的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