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的性质教案

铁的性质教案

《铁的性质》教案福清侨中 化学组何宗惠一.教学目标:1. 通过实验探究铁的性质,引导观察,学会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2. 通过平常实验观察,了解铁制品锈蚀的主要原因和防锈的一般方法。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正确书写关化学方程式。

4.简单应用铁的性质解释一些现象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会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实验动手、观察、分析能力;综合应用、归纳知识能力;培养合作能力。

6.进行爱国主义、爱护资源教育。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总结,正确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对“铁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的理解,铁与其它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书写 三.学习方法实验探究、讨论、联想启示、归纳小结四.教学准备:小组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福清市教科研研讨课讲述在前面的学习中,已学过一些铁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酸反应等,在一定条件下,铁能跟多种非金属单质和某些化合物反应,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为讲铁的化学性质作准备。

板书(二)铁的化学性质?对比实验分别将镁带和铁丝在空气中点燃复习巩固,比较分析学生描述现象,并板书1.铁跟氧气的反应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不如镁。

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讨论根据你的生活经验,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从感性出发,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

学生实验讨论[实验6—1] 铁钉生锈实验(提前一周准备好)增强直观性。

观察分析第一支试管的铁钉生锈了,第二、三支铁钉没有生锈。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学生讨论引导小结(1)常温下,在干燥的环境中,铁很难跟氧气反应;(2)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铁不与水反应;(3)在潮湿的空气中,铁与水和氧气发生复杂反应,生成铁锈。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板书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

突出重点。

阅读课本第119页第二、三段。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了解防锈的一般方法和意义。

联系举例学生实验[实验6—2]铁跟酸的反应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提问铁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有何现象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学生板书2.铁跟盐酸(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Fe+2HCl====FeCl2+H2↑置换反应Fe+H2SO4====FeSO4+H2↑置换反应培养独立书写化学方程式能力提问、对比验实验室用什么原料制取氢气(学生回答。

)Zn+H2SO4C u+H2SO4复习、比较。

引导小结(1)不同的金属可以把同种酸中的氢置换出来生成氢气;(2)同一种金属也可以将不同种酸中的氢置换出来生成氢气。

(3)有的金属不能将酸中的氢置换出来生成氢气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的方法。

学生实验[实验6—3]补充实验:铜丝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观察实验现象: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学生描述)。

课本彩图——铜树。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板书3.铁跟硫酸铜溶液的反应:Fe+CuSO4====FeSO4+Cu蓝色溶液浅绿色溶液突出重点。

阅读课本第121页最后自然段。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分析、讨论、讲解(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的事实,说明反应条件直接影响反应的结果。

(2)镁带能在空气中燃烧,而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镁比铁活泼。

(3)锌与盐酸的反应速率比铁与盐酸的反应速率快,说明锌比铁活泼。

(4)铁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而铜不能从硫酸亚铁溶液中置换出铁,说明铁比铜活泼。

了解判断金属活动性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判断能力。

结论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练习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我国西汉的“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反应为:Cu+FeSO4===CuSO4+Fe(B)铁丝插入盐酸溶液中2Fe+6HCl===2FeCl3+3H2↑(C)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2Fe+3CuSO4===Fe2(SO4)3+3Cu(D)铁钉投入稀硫酸中:Fe+H2SO4===FeSO4+H2↑2.有如下铁及其他物质的变化关系,其中A、B、C都是单质,且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

写出①—⑤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反应所属类型。

讲练结合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练习,及时发现问题纠正。

讨论、小结铁是一种什么样的金属铁在空气中或一定条件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

同伴检查课前预习完成情况课后习题互相检查,教师抽查,评价激励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学习习惯。

《铁的性质》说案 福清侨中 化学组何宗惠?一.教学分析本章是在学生学习氧、氢、碳等重要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一种在国民经济、人民生活中有重要意义的金属元素——铁。

本节的学习,反映了义务教育教材中化学教学大纲对具体物质知识要求的适当拓宽。

教材编排中,增加了一些在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生产劳动等方面有重要应用的化学基础知识,例如:钢铁的生锈和防锈,建国以来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将更加明确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进一步领悟化学知识在实际中具有的极大的实用价值。

同时也巩固了前面知识,并为以后学习作准备。

根据本节教材特点及学生学习需要出发,本课时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如下: 1.教学目标(1)了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跟氧气、盐酸、稀硫酸及硫酸铜溶液反应的重要化学性质,正确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初步认识铁生锈的原理和防锈的方法。

(2)学会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实验动手、观察、分析能力;综合应用、归纳知识能力;培养合作能力。

福清市教科研研讨课(3)进行爱国主义、爱护资源教育。

2.重难点确定: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引导实验探究,结合阐述实验现象,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自主建构知识、综合应用、归纳知识能力。

二.学情现在中学生认知不少,但缺乏科学探究精神;自觉性差,依赖性强,学习习惯欠佳,自学意识不强或不持续;实践能力差。

所以本节三.学习方法实验探究、自主建构、合作学习;联想启示,归纳小结 教学设计1.根据学生认识特点和大纲要求,挖掘教材的内容,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1)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好演示实验及引导分组实验,结合阐述实验现象,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准确辨认反应类型,是掌握好铁的化学性质的关键;(2)形成知识构架:初中阶段学习金属元素有几个方面内容,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以及工业制法,而最后一点恰好与非金属的学习不同,前面几章非金属的学习时着重讨论它们的实验室制法。

(3)要弄清知识之间的关联、单质与化合物价态的关系。

要注意学生容易出现的典型错误,并针对错误,加强指导如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易错写为:322O Fe 3O 4Fe 点燃+;铁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易错写为: 23H 2FeCl 2HCl 6Fe 2+====+↑ (2Fe+3H 2SO 4===Fe 2(SO 4)3+3H 2↑;2.运用各种手段启发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精神。

(1)引导学生做好分组实验,通过让学生参与、观察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按科学方法探索得出结论。

(2)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生产实际出发,提出与新课教学目标有紧密联系的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设置“探究阶梯”,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得出结论。

如:铁为什么会生锈铁锈蚀的条件是什么如何防止铁生锈这样将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初步提高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现象和解决一些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3)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模型、标本、挂图的展示,直观、形象地开展课堂教学。

(4)在学习铁的物理性质时,如光泽、硬度、延展性、密度、熔点、导电性、导热性等等,通过联想启示,使学生领悟到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是对物质性质的科学利用。

3.通过典型例题分析,引导学生落实、巩固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例1 有如图1.8所示铁及其他物质的变化关系,其中A 、B 、C 都是单质,且B 是密度最小的气体。

写出①~⑤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所属类型。

解题分析:本题关键在于确定A、B、C三种单质各是何物质,突破口是根据题意先确定B是氢气,再确定与氢气反应的Fe x O y中有Fe,且它是A在氧气中点燃而得,故A单质是铁,C单质无疑是铜了。

根据已学的知识,Fe在氧气中燃烧应生成Fe3O4,故可知x和y的值。

除②属于化合反应外,其余都是置换反应。

4.鼓励学生课外活动与探究,培养学习能力及学化学的兴趣。

5.通过介绍我国钢铁的生产和使用历史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树立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6.引导学生归纳小结:铁的化学性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