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关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探讨专业:考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目录中文摘要 (1)前言 (2)1 固定资产及固定资产折旧 (3)1.1 固定资产 (3)1.2 固定资产折旧的定义 (3)1.3 固定资产折旧的影响因素 (3)2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意义 (4)2.1 不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4)2.1.1固定资产折旧的主要方法及比较 (4)2.1.2 不同折旧方法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差异 (5)2.1.3 不同折旧方法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5)2.2 不同企业及固定资产对折旧方法的选择 (6)2.2.1 盈利企业对折旧方法的选择 (6)2.2.2 亏损企业对折旧方法的选择 (6)2.2.3 固定资产较少且价值不高使用情况比较均衡的小规模企业 (6)2.2.4 固定资产价值较高的大型精密机床及运输设备的企业 (6)2.2.5 财务状况不是很好的企业 (6)3 我国现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弊端及解决建议 (7)3.1 我国现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弊端 (7)3.2 改进固定资产折旧的建议 (7)结束语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探讨摘要:固定资产可长期参加生产经营而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但其价值是随固定资产的使用而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中,构成企业的经营成本,这部分随固定资产磨损而逐渐转移掉的价值即为固定资产的折旧。
为保证企业简单再生产,同时实现期间收入费用的正确匹配,企业必须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期内计提折旧。
本文阐述了固定资产折旧的问题。
对固定资产折旧的有关规定、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折旧核算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并对固定资产的折旧问题进行探讨并发表一些个人意见。
关键词:固定资产折旧折旧方法企业会计探讨前言现代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决策有用”,建立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上的会计信息其决策有用性正日益受到人们质疑;同时,企业面临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企业规避风险的内在动力和投资者追求会计信息决策有用的外部力量催生了资产减值会计的产生与广泛运用。
企业要合理使用固定资产折旧会计必须拥有优秀的会计师、建立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依托成熟的资本市场。
财政部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大部分的减值准备是其对应资产的唯一减项,只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与累计折旧共同做为固定资产的减项。
固定资产折旧会计的运用,对我国传统会计观念造成很大冲击,它将引发许多新会计问题1固定资产及固定资产折旧1.1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劳动资料。
它能够在若干个生产经营周期中发挥作用,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其价值则由于损耗而逐渐减少。
这部分减少的价值以折旧的形式,分期转移到产品成本或费用中去,并在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
1.2 固定资产折旧的定义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
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
各类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实际计提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
1.3 固定资产折旧的主要影响因素固定资产折旧主要受以下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1)计提折旧基数,计提折旧基数是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或帐面价值。
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一般以固定资产的原价作为计提依据,但选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企业,以固定资产的帐面净值作为计提依据。
(2)折旧年限,折旧年限的长短直接关系到折旧率的高低,是影响折旧额的关键因素;企业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时,应考虑以下因素:①该固定资产的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
②该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如因设备使用中发生磨损,房屋建筑物受到自然侵蚀等。
③该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如因新技术的进步而使现有的资产技术水平相对陈旧、市场需求变化使产品过时等。
④有关固定资产使用的法律或者类似的限制。
(3)折旧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
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选择折旧方法,折旧方法一经选定,不提随意变更。
(4)净残值,是指预计固定资产清理报废时可以收回的净残值扣除预计清理费用得出。
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方式,合理估计固定资产的净残值。
2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意义2.1 不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企业的影响2.1.1 固定资产折的主要方法及比较(1)直线法直线法(Straight-Line)即平均年限法,它假定折旧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而不是使用的关系,认为服务潜力降低的决定因素是随时间推移所造成的陈旧和破坏,而不是使用所造成的有形磨损。
因而假定资产的服务潜力在各个会计期间所使用的服务总成本是相同的,而不管其实际使用程度如何。
由于直线法模式简单,只有在以下各项条件之下才是正确的:①利息因素可以略而不计,或投资成本假定为零;②修理和维修费用在整个资产使用年限内是固定不变的;③最后一年资产的效率与最初一年是相同的;④使用资产所取得的收入(或现金流量)在整个使用年限内是固定不变的;⑤各种必要的估计(包括预期使用年限)都是可予以相当确定的预计的。
由于以上各项因素的不确定性,要使任何折旧方法对所有各种因素都考虑到是有困难的。
如果有些因素可以适当抵消,通常都认为直线法最为适宜。
例如:操作效率的降低及修理和维修费用的增加,恰好为收入的增加及保险费和财产税的减少所抵消。
此外,由于直线法通俗易懂,核算简便,同时根据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期内各年度或月份提取的折旧额相等,使企业产品成本稳定并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但同时直线法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它忽略了折现因素,按直线法计算的净利,会给人们以投入资本总额的收入率在不断提高的假象。
(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按照计算期内固定资产的预计完成的工作量来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
实质上,工作量法是平均年限法的补充和延伸。
根据规定,企业专业车队的客、货运汽车、大型设备以及大型建筑施工机械可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
由于各种专业设备具有不同的工作量指标,因而,工作量法又有行驶里程折旧法和工作小时折旧法之分。
工作量法假定折旧是一项变动的,而不是固定的费用,即假定资产价值的降低不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而是由于使用的缘故。
对于许多种资产来讲,工作量法这一假定是合理的,特别是在有形磨损比经济折旧更为重要。
使用这种折旧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按每个服务单位分配投入价值,对服务价值降低的计量则是次要的。
尽管在资产的服务价值随使用而降低的情况下,工作量法看来还是十分理想,但在使用中它往往存在一些严重缺点:(1)即使每年的折旧费用是变动的,工作量法仍然类似于直线法。
因为它假定每一服务单位分配等量的折旧费,但是,假定每一服务单位的成本相等是没有根据的。
而且,由于在后期有些服务单位尚有待于日后使用,整个服务价值的降低事实上并不是均匀的,除非假定利率为零;(2)工作量法未能考虑到修理和维修费用的递增,以及操作效率或收入的递减等因素。
(3)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是按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分母代表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总和。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 或者: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该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账面余额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的折旧额。
(4)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DDB, double declining balance method):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用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作为固定的折旧率乘以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得出各年应提折旧额的方法。
就与加速折旧法类同,可让你在第一年折减较大金额。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是假设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在前期消耗较大,在后期消耗较少,为此,在使用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速折旧。
由于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在确定折旧率时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因素,因此,在采用这种方法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①由于每年的折旧额是递减的,因而可能出现某年按双倍余额递减法所提折旧额小于按直线法计提的折旧额,当这一情况在某一折旧年度出现时,应改换为按直线法计提折旧。
②各年计提折旧后,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不能小于预计净残值。
避免这一现象的方法是在可能出现此现象的那一年转换为直线法,即,将当年年初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其差额在剩余的使用年限中平均摊销。
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一般采用简化的办法,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到期前两年转换成直线法。
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下计算出来的折旧额每期都是不同的,所以当会计年度与折旧年度不一致时,就不能直接将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出来的每期折旧额直接作为资产使用中的会计年度的年折旧额了。
2.1.2 不同折旧方法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差异从静态角度看,企业无论采用何种折旧方法,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都是要补偿的,对企业利润总额并无影响;但从动态角度看,不同折旧方法对固定资产损耗的补偿是有早晚之分,在计提折旧期间,由于各种方法下不同年份的折旧额有差别,对企业各年份的利润会造成影响。
具体来讲,随着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不断增长,其带来的效益会越来越少,所需要的维修费用会越来越多,需要补偿的损耗逐渐减少。
年限平均法每年的折旧额相同,这会虚增企业前期的利润,虚减企业的后期利润。
工作量法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的多少计提折旧,相对比较客观。
如果采用加速折旧法,在前期会多计提折旧,在后期少计提折旧,使固定资产的成本在使用期限中加速得到补偿,使得企业固定资产使用的前期利润相对较少,企业固定资产使用后期的利润相对较多。
2.1.3 不同折旧方法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1)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于固定资产价值补偿和补偿时间会造成早晚不同。
(2)不同折旧方法导致的年折旧额提取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利润额受冲减的程度,造成累进税制下纳税额的差异及比例税制下纳税义务承担时间的差异。
企业正是利用这些差异来比较和分析,以选择最优的折旧方法,达到最佳税收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