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梨花意象

论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梨花意象

论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梨花意象
摘要:梨花自古以来,以它的洁白无瑕,曼妙芳姿,赢得了历代文人的钟爱。

使人们借梨花抒发思乡、悲春、伤别、怀人等情怀,并且赋予了梨花人性光辉。

笔者试从梨花的象征形象和情感内涵分析梨花的意象。

关键词:中国古代诗词梨花意象
“意象”一词,对中国古典文学来说并不陌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首先提出“意象”这一概念:“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云:“意象欲出,造化已奇。

”(1)作为中国古典诗学一个独特的术语,“意象”的内涵在历代的发展中也越来越深厚。

意象是抽象的,梨花意象也是诗人们将主观情志与梨花联系起来而慢慢融合成的一种审美情趣。

梨花上升到一种意象之后,它就不再是花了,而是寄托了人类情感的自然精灵。

在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的时候,人们对果实的关注远远大于对花的亲睐。

《诗经》中农事诗多描写收割播种场面,很少描写赏花情节。

故而诗人最初对梨的感情停留在果上,如庾信的《奉梨》诗:“接枝秋转脆”“应添瑞露浆”梨的口感很好,脆而甘甜,自古以来还是润喉止咳的良药。

而且与诸多“华而不实”的花相比,梨树繁花落后,便会结出累累硕果,给人们丰收的喜悦。

在魏晋南北朝之前梨花没有像桃花那样受到人们的喜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