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识别及诊治
有的患者只是言语相近或词义的表面联系,把一 些毫不相干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如:首先用眼睛 看,所以看眼镜蛇,他不是一条蛇……(音连意 看,所以看眼镜蛇,他不是一条蛇……(音连意 连) 有的患者感到各种思想向脑子一起涌来,一刻也 不休息,自己无法控制(强制性思维) 有的患者表现为言语减少,在交谈中,只重复一 些简单的语句,缺乏有一段引伸(思维贫乏)
三、临床表现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病象十分复杂,不仅各 个症状表现不一样,就是同一患者在不同 时期也表现不同,其基本核心症状也不一 定在任何患者的任何情况下均可见到。没 有两个患者都具有同样的症状,同一患者 一生中的症状也变化莫测。如果一个分裂 症病人每次发作的症状都相同,如刻板复 写,那么分裂症的诊断一定错误。
(三)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至少持续1个月,单纯型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持续1 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 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 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精神症状需继 续满足分裂症的标准至少2 续满足分裂症的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 断分裂症。
(四)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 精神活性物质和非依赖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尚未缓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患本项中的 前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二)治疗方案:分裂症一旦诊断明确,应尽早 开始系统抗精神病治疗。 1、急性治疗期:疗程2—3月,药物治疗从小剂 、急性治疗期:疗程2 量开始,1 量开始,1—2周达最佳治疗量。首发患者条件尽 量选择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以期患者长期预后较 好。 2、巩固治疗:原有药物,原有剂量继续巩固4— 、巩固治疗:原有药物,原有剂量继续巩固4 6月,辅以心理治疗。 3、维持治疗期:首发患者需1—2年或更长,复 、维持治疗期:首发患者需1 发患者维持3 发患者维持3—5年,多次发作患者至少终身服药。
(四)子宫内感染与产伤: 研究表明母孕期曾患病毒感染及产科并 发症多的新生儿,成年后发生分裂症的 比例高于对照组。
(五)神经发育病因学假说: 英国对一组某一年分出生的儿童进行追 踪观察至成年,对确认分裂症患者的成 长纪录进行回顾,发生在儿童期学会走 路、说话的时间晚于正常儿童,有更多 的语言问题和较差的运动协调能力,智 商较低,孤僻、回避,少与人交往。
(一)早期识别
约2/3的患者起病缓慢,诱因常不明显,常不 2/3的患者起病缓慢,诱因常不明显,常不 引起人们的注意,常被忽视为思想问题,之后 则变得日益孤僻,不遵守作息制度和劳动纪律, 注意力不集中、涣散,工作和效率低下,工作 常出差错,受到批评,但无动于衷、我行我素, 学习不专心,未听懂老师的讲解,考试常不及 格,独自发呆,多蒙头而睡,无目的的独自游 荡,对外界不感兴趣,对人冷淡无热情,对亲 友疏远,对朋友也缺乏热情,面部表情呆板、 不生动,有些患者出现焦虑、烦躁、坐立不安、 忧虑重重、情绪不稳定,常为小事与人争吵、 发脾气,无故喜悦,莫名悲伤,部分患者谈话 概念不清晰,东拉西扯,主题不明确,令人费 解,有时突然要找人谈话,见面后又说不出具 体谈什么,或重复几句简单的话。
(2)逻辑障碍 患者不能按照正常的思维逻辑规律分析问 题,而表现出概念混乱和奇怪的推理方式, 例如前面例子,眼睛看作为我要看眼镜蛇 的原因理由。 有一些患者把抽象概念具体化(象征性思 维)如:看见抹布在墙上,就认为自己思 想“脏”,于是打扫卫生。
(3)情感障碍 情感倒错、情感平淡、情感淡漠 常见者,表现对亲人冷漠,缺乏热情,是 非、善恶漠不关心,对别人情感不产生共 鸣,对外界刺激反应迟缓或无反应,无动 于衷。(淡漠)常无故发笑。
A、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对D2受体的选择性较低, 、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对D2受体的选择性较低, 临床治疗剂量大,镇静作用强,抗胆碱能作用强, 椎体外系反应较轻,对心血管和肝肾毒性大:如 氯丙嗪、甲硫达嗪、泰尔登、舒必利。 高效价抗精神病药物:对D2受体选择性高,临床 高效价抗精神病药物:对D2受体选择性高,临床 治疗剂量小,对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的治疗 作用突出,而镇静作用不强,椎体外系反应较重, 而对心血管和肝肾毒性较小,如奋乃静、三氟拉 嗪、氟奋乃静、氟派啶醇、氯普塞吨。
(6)其他症状 A、注意力不集中、涣散,对日常生活漫不 经心,粗枝大意。 B、无自知力:认为自己是正常的,没有病, 其他人才是患病。 C、多数患者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之中,发呆、 无故发笑、孤芳自赏。
四、诊断
(一)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 (一)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 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 单纯型分裂症另定。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 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 (3)思维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 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1)社会功能受损,趋向精神衰退。 (2)起病隐袭、缓慢发展,病程至少2年,常在 )起病隐袭、缓慢发展,病程至少2 青少年起病。
未定型: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有明显阳 性症状。不符合上述亚型的诊断标准,或 为偏执型,青春期或紧张型的混合形式。
六、治疗
(一)目标 分裂症的药物治疗按病程的不同时期有各 自的目标。急性期的目标主要是快速缓解 各种症状,恢复自知力,以帮患者获得最 佳预后。恢复期目标是防止已缓解的症状 复发,预防期目标除了预防病情恶化外, 还有提高患者维持治疗的依从性和功能康 复,以帮助患者回归社会。
大部分患者早期常显示神经官能症(脑功 能症状群),精神萎靡,疲乏无力、头痛 头昏、耳鸣、心慌、出汗、失眠、入睡困 难、早醒、噩梦、惊醒、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减退、强迫性恐惧、强迫性行为。
部分患者亚急性起病,出现看物体时出现大小距 离,形态发生改变,脑内一阵阵涌现许多杂乱无 章的思想,其内容与外界缺乏联系,也不能自己 主观的控制,还有的出现发呆,想问题时脑内一 片空白,突然中断谈话,间隔数十秒钟后继续谈 话。有的患者好进行无益的幻想,穷思竭虑一些 毫无意义的问题:如手掌脱皮,则反复推敲是自 己还是别人的,这一时期妄想尚未形成,有幻觉 也仅仅偶尔出现,内容单调片段,频率少,对患 者影响较小。
B、新型抗精神病药物 1、SDA单受体类抗精神病药物:以利培酮为代 SDA单受体类抗精神病药物:以利培酮为代 表,作用机制为5 HT受体,5 HT2与D2受体阻 表,作用机制为5-HT受体,5-HT2与D2受体阻 滞剂,对分裂症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有效,常 见副反应:内分泌功能失调,增加体重,椎体外 系副反应。 2、多受体阻断作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具有较强的 治疗分裂症阴性、阳性症状的疗效。不良副反应 体重增加,糖、脂代谢紊乱,过度镇静,如氯丙 嗪、奥氮平、奎硫平。 3、DA部分激动剂或DA稳定剂类抗精神病药物, DA部分激动剂或DA稳定剂类抗精神病药物, 这类药物通过独立的作用机制,对中脑边缘系统 DA过高的通路产生机制作用,对分裂症的阴性、 DA过高的通路产生机制作用,对分裂症的阴性、 阳性症状有效,不易产生椎体外系不良反应及泌 乳素增高,不增加体重,对内分泌影响较小。以 阿立派唑为代表,尤其选用于年轻女性应用。
五、分型
偏执型:符合分裂症标准,以妄想为主, 常伴有幻觉以及幻觉为多见。 青春型: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常在青春 期起病,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或紊乱为 主,如明显松弛、思维破裂、情感倒错、 行为怪异。 紧张型: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紧张综 合症为主,以紧张性木僵较多见。
单纯型: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或意志活 动减退等阴性症状,从无明显的阳性症状
(4)被动、被控制感、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幻想(妄想性知觉、心境)或 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症,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活动减退或缺乏。
(二)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 功能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识别及 诊治
一、概念
本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 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 障碍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通常意识清晰,智能 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 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 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不能与患者 进行交谈和沟通。人群终生患病率接近1%,约 进行交谈和沟通。人群终生患病率接近1%,约 10%的患者会出现自杀。全国有近700万人患分 10%的患者会出现自杀。全国有近700万人患分 裂症,且女>男,城市>农村,35岁以上人群更 裂症,且女>男,城市>农村,35岁以上人群更 易患分裂症。
(二)神经病理学及脑结构异常: CT发现,分裂症脑室扩大及沟回增பைடு நூலகம்。 CT发现,分裂症脑室扩大及沟回增宽。
(三)神经生化的异常: 1.DA假说中,中枢DA功能亢进,抗精 1.DA假说中,中枢DA功能亢进,抗精 神病药都是通过阻断DA功能而发挥作用。 神病药都是通过阻断DA功能而发挥作用。 2.神经递质假说中,脑谷氨酸功能不足 2.神经递质假说中,脑谷氨酸功能不足 可能是分裂症的病因之一,抗精神病药 物作用之一就是增加中枢谷氨酸功能。 3.5—HT假说,5 HT2A受体可能与情 3.5—HT假说,5—HT2A受体可能与情 感行为控制及DA调节释放有关,新型抗 感行为控制及DA调节释放有关,新型抗 精神病药均与5 HT受体有关。 精神病药均与5—HT受体有关。
2007年卫生部卫生经济学统计显示的疾病 2007年卫生部卫生经济学统计显示的疾病 总负担,分裂症已超过心脑血管病及恶性 肿瘤占第一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1/5,精 肿瘤占第一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1/5,精 神分裂症的患病率与家庭经济水平呈负相 关。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未明与 下列因素有关:
(一)遗传因素: 国内分裂症的家系调查,发现本病患者 的近亲中,患病率要比一般人群高四倍, 且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双生子 研究发现,同卵双生的同病率是异卵双 生的4 生的4—6倍,提示遗传因素在本病发病 中的主要作用。
在精神刺激下发病的患者,可出现情绪焦 虑、激越、恐惧、紧张,以及反映精神刺 激的幻觉及妄想。在感染中毒、颅脑损伤、 分娩因素影响下发病的患者,往往有不同 程度的意识障碍,大多表现朦胧或梦样状 态,他们定向不佳,兴奋躁动,言语支离 破碎,明显的幻觉、错觉及妄想,因而易 出现伤人、自伤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