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BS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SBS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SBS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摘要: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改性沥青具有很好的耐高温、抗低温能力,较好的抗车辙能力,它在国内高等级公路、城市干道和机场跑道等获得广泛应用。

本文通过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环停车场道路及小区道路工程中sbs改性沥青路面的施工实践,总结了sbs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sbs改性沥青;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sbs沥青混合料的材料控制
1.1 粗集料
用于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的粗集料,宜采用玄武岩或石灰岩碎石,其粒径规格和质量要求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规定。

(1)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有害杂质,且具有一定硬度和强度。

(2)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并至少应有两个以上的破碎面。

(3)对于抗滑表层粗集料应选择硬质岩(中性或基性火成岩)。

1.2 细集料
沥青路面面层宜采用人工砂作为细集料,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有害杂质,由适当的颗粒组成,并与改性沥青有良好的粘附性。

1.3 填充料
用于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填料应洁净、干燥,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

(1)改性沥青混合料填充料宜采用强基性岩石(石灰岩、岩浆岩)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要求干燥、洁净。

(2)采用水泥、消石灰粉做填料时,其用量不宜超过矿料总量的2%。

1.4 sbs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按交通部《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以ⅰ-c 级为例,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为:
针入度25℃,100g,5s(0.1mm)最小60;
针入度指数pi最小-0.2;
延度5℃,5cm/min(cm)最小30;
软化点,tr&b(℃)最小55;
运动粘度135℃(pa.s)最大3;
闪点(℃)最小230;
溶解度(%)最小99;
离析,软化点差(℃)最大2.5;
弹性恢复25℃(%)最小65;
质量损失(%)最大1.0;
针入度比25℃(%)最小60;
延度5℃(cm)最小20。

2、sbs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1级配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级配应采用贝雷法进行设计,级配选择原则:ac-13i型混合料2.36mm以下筛孔通过量应取级配下限以达到密实、嵌挤。

2.2粉料比
小于0.075mm含量的多少对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和路用性能影响很大,混合料级配中小于0.075mm的含量必须考虑粗集料本应含有的粉尘部分。

要求矿粉含量不超过沥青含量,小于0.075mm部分与沥青含量之间的比值即粉料比应存在1-1.2之间,对沥青面层混合料矿粉含量宜取4.5-5%。

2.3混合料技术指标
为有效的提高沥青路面的性能,表面层沥青混合料一方面要满足泌水条件,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出现超密现象,因此,需要对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进行进一步的限制,见下表所示。

试验项目技术要求备注
击实次数(次)双面各75
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以实测法为准
稳定度(kn)>7.5
流值(0.1mm)20-40
空隙率av(%)3-6
饱和度vfa(%)70-85
矿料间隙vma(%)根据最大粒径参照规范
击实温度(℃)160
残留稳定度(%)>80
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次/mm)>2000
2.4注意事项改性沥青混和料的设计过程中以下问题应引起注意。

2.4.1混和料的拌合和击实温度应根据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规范和根据沥青胶结料的粘温关系曲线进行确定,进行室内配合比设计时的拌合、击实温度应与拌合厂拌合温度、现场碾压温度一致。

建议温度见下表:
改性沥青的试验和施工温度
温度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拌合温度不小于160℃
初压温度不小于150℃
复压温度不小于140℃
终压温度不小于120℃
2.4.2试验取样和拌合时要保证沥青胶结料的均匀性,应将制备好的胶结料拌合均匀后进行取样和混合料的制备。

2.4.3混合料体积指标的测定要统一,对于密级配沥青混合料试件密度的测定应统一采用表干法。

2.4.4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应符合以下两个指标要求,达不到要求时应采取抗剥落措施:
(1)、采用“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方法测定的48h浸
水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残留稳定度不应小于80%。

(2)、采用“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试验”方法测定的劈裂强度比不应小于80%。

3、sbs沥青混合料拌合质量控制
3.1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控制在以下范围内:集料温度保持在180℃~190℃之间,改性沥青温度控制在170℃~180℃;出料温度控制在175℃~185℃之间,不能超过195℃或低于170℃,每车料出厂前均应检测温度,不合要求的不能送往现场。

3.2由于开始拌和时的集料温度难以控制,因此应将温度稳定前的料放掉,以免影响初期拌和混合料的质量。

3.3应尽量控制集料的含水量,防止由于含水量太大导致集料不能充分烘干,直接影响混合料质量。

细集料(尤其是石屑)要始终保持干燥,因为潮湿的石屑容易成团结块,容易影响其级配组成。

3.4要注意目测检查混合料的均匀性,及时分析异常现象,如混合料有无花白、冒烟、离析等现象,如确认是质量问题,应作废料处理并及时予以纠正。

3.5要严格控制油石比和矿料级配,避免油石比控制不当而产生泛油或松散现象。

拌和机每天上午、下午各取一组混合料试样做马歇尔试验和抽提筛分试验,检查油石比、矿料级配和沥青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油石比与设计值的允许偏差±0.3%,采用抽提法检测沥青用量,应采用下述两种方法予以校核:一是由工地试验室检查每天的沥青
用量及混合料产量进行总校核;二是测定实验室拌制沥青混合料中实用油石比与抽提法得出的油石比的差值,建立该实验抽提法测得的油石比的修正值。

3.6每周分析一次检测结果,计算油石比、各级矿料通过量和沥青混凝土物理力学指标检测结果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检验生产是否正常。

3.7混合料不允许长时间存放,更不得储存过夜,各个台班的混合料产量预先详细计算好,并与现场摊铺组保持紧密联系,防止出料过多,造成浪费。

3.8拌和机计量应保证单位时间内始终均匀地与目标配合比相同比例的集料进入拌和机,只有按这样的配合比进料,才能保证集料级配的准确,并严禁为提高产量任意缩短拌制时间。

4、 sbs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4.1试验路段任务
正式开工前,必须铺筑100~200m试验路段,进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试拌、试铺、试压试验,并据此制订正式的施工程序。

试验路应完成如下任务:
(1)确定拌合温度、拌合时间、验证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
(2)确定摊铺温度、摊铺速度;
(3)确定碾压温度、压路机类型和压实工艺、碾压启遍数;
(4)检测试验路施工质量,找出质量问题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重新铺筑试验路直至满足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