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地热资源现状评价与区划技术要求(含遥感)

全国地热资源现状评价与区划技术要求(含遥感)

全国地热资源现状评价与区划技术要求中国地质调查局2008年7月目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总则 (2)4 设计书编写 (2)5 资料收集与分析 (5)6 热红外遥感调查 (6)7 地热井调查 (12)8 温泉调查 (13)9 地热资源评价 (14)10 地热资源区划及开发利用区划 (19)11 成果编制要求 (23)附录A 医疗热矿水水质标准 (48)附录B 热矿水矿物原料提取工业指标 (48)附录C 名词与术语 (49)附录D 地热资源分级 (50)附录E 地热储量分级 (51)附录F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 (52)附录G 地热资源梯级综合利用 (55)附录H 填表说明 (56)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要求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全国地热资源现状评价与区划》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专门制定。

1.2本要求规定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设计书编制、资料收集与整理、野外调查、动态监测、数据库建设、地热资源评价与区划、报告及图件编制与提交等等工作的基本要求。

1.3本要求适用于项目并可供相关工作参考。

2 引用标准GB 11615-89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DZ 40-85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DD 2004-01 1:250000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GB 8537-1995 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GB/T 14848-1993 地下水质量标准GB 5084-199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TJ35-2005 渔业水质标准GB 2260-9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9649-88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GB/T 13923-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 13989-9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7797-99 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接口技术规程GB/T 17798-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DZ/T 0197-1997 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DDZ 9701 资源评价工作中地理信息系统工作细则DDZ 9702GIS 图层描述数据内容标准DZ/T 0124-94 水文地质钻孔数据文件格式DZ/T 0128-94 地下水资源数据文件格式GB/T 14950-1994 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DZ/T 0151-1995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DZ/T 0190-1997 区域环境地质勘查遥感技术规程DD 2001-01 1:250000遥感地质调查技术规定“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技术要求3 总则3.1本要求所指地热资源是在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地壳内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能、地热流体及其有用组分。

3.2《全国地热资源现状评价与区划》项目总体目标任务是,通过区域地热资源调查评价,总结我国不同类型地区地热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开发潜力;对主要地热田和地热产地开展资源论证;对全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进行评价和区划;总结地热勘查和开发利用的技术方法,制定地热资源勘查评价技术规范;提出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区划意见。

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管理地热资源提供基础依据。

3.3《全国地热资源现状评价与区划》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设计书编制、资料收集与整理、野外调查、动态监测、数据库建设、地热资源评价与区划、报告及图件编制与提交等工作应按本要求严格执行,如有特殊情况,可以书面申请形式向项目管理部门提出,经项目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协商后确定。

3.4本要求如与相关最新国家标准或规范不同,应以最新国家标准为准直接执行,并通过电话或其它形式向项目管理部门提出,促进本技术要求更加合理和完善。

3.5项目工作中应不断更新地热数据,最终报告和图件均应体现最新地热数据。

3.6报告及图件要体现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适应行政管理部门和专业研究单位的需要。

4 设计书编写以下内容对设计书编制提纲、工作程序、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定,设计书编制应按项目管理部门要求及时编制,以促进项目顺利实施。

4.1 设计书编写提纲第一章前言第一节目的任务第二节工作区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第三节工作区社会经济发展与本项工作需求第二章以往工作程度第一节区域基础地质工作第二节区域水文地质工作第三节区域地热资源勘查工作第三章地热地质概况第一节区域地质条件第二节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第三节地热资源形成的地质背景第四节地热资源分布概况第五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第四章工作方法与工作标准第一节资料收集第二节遥感解译及热红外遥感调查第三节地热资源野外调查第四节水样采集与测试第五节地热资源评价第六节地热资源区划第七节报告编制第八节信息系统建设第九节工作标准第五章工作部署第一节工作部署原则第二节工作部署原则思路与技术路线第三节年度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第六章实物工作量第七章预期成果第八章组织机构与人员安排第一节组织管理第二节人员安排第九章专用仪器设备购置说明第十章经费预算第十一章质量保障与安全措施第一节技术和质量保证措施第二节经费、设备和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第三节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4.2 工作程序设计编写的工作程序包括:明确任务、资料收集、现场踏勘、设计编写、设计初审等。

4.2.1明确任务项目实施单位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地质调查计划项目任务书》、项目承担单位根据计划项目实施单位下发的《地质调查工作项目任务书》,认真研究项目的目标任务,落实设计编写的具体方案,并做好设计编写的相关准备工作。

4.2.2 收集资料和现场踏勘设计编写前要系统收集工作区内已有的相关地质工作成果与资料。

并在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设计编写的需要,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

4.2.3 设计文字及图件编制设计编写时,项目实施单位和承担单位应根据地质调查项目任务书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要求,及时组织设计编写,按时保质完成设计及附图、表的编制。

4.2.4设计初审设计初稿完成后,项目实施单位和承担单位应组织有关专家对其进行初审。

初审的重点是设计的内容是否真实可靠,实施方案能否满足项目任务书的有关要求。

设计编写单位应根据初审意见认真进行修改完善,提交设计的送审稿。

4.3 基本要求4.3.1 设计应充分体现地质调查项目的工作阶段和工作性质,并按不同阶段和性质编写设计:属于跨年度的新开项目必须编写项目总体设计,续作项目只须编写年度工作方案。

总体设计按不同专业设计书编写提纲编制,并在综述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和充分收集、分析前人工作成果资料的基础上,明确本年度工作方案(作为总体工作部署的一部分)。

年度工作方案应对项目工作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详细说明项目任务书下达的总体工作任务和已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上一年度批准的设计工作量以及实际完成情况(含工作量完成百分比)。

对没有完成的工作量应说明具体原因,并将未完成工作量纳入本年度统筹安排。

同时,对照本项目任务书下达的目标任务和预期成果,重点阐明上一年度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果,简述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取得的成果,并客观评述项目取得的主要进展和存在的不足,及时总结经验,确保年度工作方案有充分依据并具有可操作性,为本年度工作安排提供借鉴。

4.3.2 设计编写应按照各专业设计编写技术要求执行,凡未列出的专业类别可参照相关专业的编写要求。

4.3.3 设计的工作方案应充分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加强技术方法的有效性试验,实现优化组合,力争用最经济的工作量实现最佳工作成果,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必要时,可以设计多方案供专家论证确定最佳方案。

4.3.4 设计必须符合任务书的要求,如有较大变更,按规定报批,根据批准编写设计。

4.3.5 设计编写前必须充分收集前人资料,并进行综合研究,使设计有充分的依据和可操作性。

设计书要符合有关标准和要求,要求内容完整、文字精炼、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附图附表齐全美观。

4.3.6地质调查项目按有关要求编制设计预算,项目设计预算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中国地质调查局印发的结业证书的专业人员编制。

5 资料收集与分析5.1目的以任务书和设计书为依据,开展资料的收集工作,进行深层次开发分析研究,明确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地热地质、控热构造、流体特征、动态特征、热储特征、地热成因、开发利用等。

5.2 资料收集主要内容5.2.1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包括以往的区域地层、构造以及深部构造等资料,尤其要掌握活动断裂的分布及其性质、岩浆活动情况。

5.2.2 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包括以往的航磁、重力勘探、大地电磁、电法(超长波)测深、地震和测井等资料。

5.2.3 温度场资料包括现有的地热井测温、温度场空间分布(平面上、垂向上)、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值等资料。

5.2.4 动态资料包括现有的地热井、温泉的流量、开采量、温度、水位(压力)、流体质量以及开发利用的历史动态数据。

5.2.5 勘探和研究报告包括以往各地热田的勘探和研究成果报告、各地热井的成井报告以及各温泉的勘探研究报告等。

5.2.6 地热钻孔资料包括地层岩性、储层结构特征、初始流体特征、抽水试验、测温数据、岩石水理参数和热物理参数等。

5.2.7 温泉资料包括温泉的泉口高程、泉点类型、泉域面积、地热温标、泉口地质环境、交通条件、泉水用途、开发利用现状、盖层岩性、热储岩性、监测项目、取样情况、流体特征、热储特征等。

5.2.8 影像资料包括以往地热井、温泉开发利用的历史影像资料。

6 热红外遥感调查6.1 目的任务综合利用卫星遥感、航空热红外遥感及地面红外测温等手段开展区域下垫面特征调查,进行研究区下垫面光谱特征、热辐射特征等分析,结合地面岩石、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的空间分布,圈定高温地热异常带。

6.2数据选择6.2.1 美国陆地卫星数据Landsat的重访周期为16天,这使得其白天和夜间成像的TM6(ETM+)数据对于进行地表热异常提取以及地热资源预测是理想的数据源,其中TM6的空间分辨率是120m,对于面积较小的地表热异常不能探测出来,60m热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7、ETM+的地表热异常探测应用使得状况有改善,但该数据现在已经无法获取,只能应用历史影像资料。

6.2.2 地球观测系统EOS数据——ASTERASTER热红外谱区的波段数达到了5个,分辨率仅为90米,但其量化值为12bit;因此,热图像像元值的动态范围更大,温度信息更丰富,更有利于热信息分析提取,故用其进行地表温度反演比较合适。

6.2.3 中巴资源卫星数据中巴卫星遥感数据用途广泛,可用于土地利用、水资源调查、农作物估产、探矿、地质测绘、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海岸带探测等地球资源与环境调查各个方面,但是,IRMSS 热红外B9波段的空间分辨率比较低,数据的质量不是很稳定,对于大面积地表热异常的探测而言,其利用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和提高。

6.3 图像预处理6.3.1 几何纠正利用已有的地形图(1/5万)或地面控制点对所获取的遥感影像进行地理坐标的校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