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前期策划及可行性分析报告前言受XX天鸿房地产公司的委托,我司对XX房地产市场进行全面细致调研分析。
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XX房地产市场宏观、中观、微观等方面,同时对XX市现阶段的房地产供给和需求市场进行专业调研分析,对天鸿房地产公司待开发项目进行深入分析和前期策划。
本次调研采取了实地调查、深度访谈、行业专家座谈会、抽样问卷调查等多种调查方式和调查办法。
通过调查所收集资料,整理完成了本调查报告。
本报告为我司提供的初步方案。
对本案的投资开发以及后期市场运作,我司有广泛的市场经验,在本案具体运作中可提供更多的策划服务,具体内容可在与贵司进一步深层次的合作中逐步落实。
第一篇XX市宏观环境一、XX城市概况1、城市基本情况【地理位置】XX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渤海湾西南岸,北通渤海,东临东营市,南连淄博市,西南与济南市交界,西与德州市接壤,西北隔漳卫新河与河北省海兴县、黄骅市相望。
全市境域横跨黄河两岸,总面积9445平方公里。
XX市地理位置优越,位居山东半岛城市群和环渤海湾经济圈两大经济区之间,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带的结合部。
随着济青高速、国道205线黄河公路大桥、滨博高速、滨大高速、威乌高速XX段、XX铁路公路大桥、滨港线铁路、万吨级海港的建设,XX市作为山东的海上北大门,将为鲁北、鲁中、鲁西和中原地区开辟更为经济便捷的通道,成为连接东北经济区与中原经济区的枢纽。
【环境气候】属东亚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雨热同期,四季分明。
全市年平均气温12.1-13.1℃,极端最高气温40.9℃,极端最低气温-22.8℃。
年平均降水量579.2-633.3毫米,平均日照2526.9小时。
【地域特征】XX市地势南高北低,大致上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渐次过度到大海。
以小清河为界,全境呈现南北两种不同类型的地貌特征:小清河以南为低山丘陵区,以北为黄河冲击平原。
【人口民族】2006年末,XX全市总人口373.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9.15万人,非农业人口94.01万人。
全市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5‰,分布全市各县区。
主体少数民族是回族,主要集中在阳信、无棣县。
【行政区划】 XX市辖滨城区、无棣县、阳信县、沾化县、惠民县、博兴县、邹平县、XX经济开发区两区六县。
全市18个乡,53个镇,15个办事处。
【城市特点】XX具有依河傍海的天然优势,是蜿蜒五千里渤海湾的地理轴心,京津塘和山东半岛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环渤海经济圈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
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振兴,为XX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2、XX市区概况滨城区地处黄河下游鲁北平原,面积1040平方公里,是XX市委、市政府驻地,也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
滨城区地势西南部偏高,黄河从市区南端穿境而过,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
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2.5°C。
滨城区1990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卫生城,1992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鉴定。
市区由新立河分隔成东西两区。
东区为老市区,车水马龙,商业繁华,有以银座广场、渤海国际广场为中心的市区核心商圈。
但是老市区因道路狭窄、交通较为混乱而面临改造。
西区为新市政府所在位置,是XX市新行政中心,未来居住中心区。
经过近三年的大量设施配套及道路建设,西区拥有中海公园、新滨公园、新城音乐喷泉广场、齐鲁文化绿地等优美环境条件,更有宽畅的道路系统、优良的交通条件,西区将为XX市未来的城市中心。
市政大楼及音乐喷泉广场3、城市人口及居住状况(1)XX市各县区人口分布状况(数据来源XX市统计局,下同)除无棣县、沾化县的人口密度较低外,其它县区的人口密度都比较靠近。
滨城区作为XX市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优势未明显突出,一方面反映了滨城区城市凝聚力有限,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滨城区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从家庭户的规模看,XX全市平均每户3.38人,滨城区为3.12人,以两代户为主要特征的小型化、核心家庭占主体。
家庭代际关系的变化,体现了XX人们观念在改变,生活水平在提高,住房条件在改善,生育水平在下降,从而引起家庭代数减少、结构简化。
(2)XX市各区县城市化水平比较由上表可以看出,目前滨城区的城市化率已处于较高水平,由此XX要完成近期规划目标(从目前城市人口规模45万人到2010年的60万人)除了通过城市扩张将城市周边农业人口改为非农业人口外,从下辖县镇或外地吸引人口也将成为重要的渠道之一。
因此,努力提升XX市中心城区的城市吸引力及凝聚力将成为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
(3)近年城市居民居住状况自02年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有较大幅度提高后,XX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增长缓慢,至2005年人均居住面积增长速度略有提高,这与XX市05年快速发展的经济以及房地产行业大环境有关。
但是2006年XX22.65平方米的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与山东省29.3平方米的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XX市经济发展状况1、近5年国民经济发展分析2002至2006年,是XX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也是XX初步告别欠发达、进入山东省第二方阵的重大历史转折时期。
➢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历年国民生产总值情况(单位:万元)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829.02亿元,比2002年增加483.06亿元。
从图表可以看出近五年来XX国民生产总值保持着平稳的上升趋势,各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特别是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对GDP的贡献程度提高,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近五年,XX国民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增长速度发展平稳, GDP增速分别为16.9%、17.9%、17.7%和17.4%,年均增长17.5%,高于全省同期平均增速2.7个百分点。
增幅在全省各市排序由2002年的第9位上升至2006年的第1位。
➢工业建设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稳步加快02-06年工业生产总值情况近五年XX市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全市大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成效显著。
从上表可以看出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不断上升,全市工业化进程稳步加快,为XX市城市化进程提供有力保障,并给XX市房地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
➢税收收入大幅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XX市全市实现国税收入由2002年的15.14亿元提高到2006年的56.56亿元,从全省第12位上升到第8位,占全省的比重达到3.07%,提高了0.99个百分点。
地税收入也由2002年的9.49亿元提高到27.51元,累计增长189.9%,年均增幅达30.5%,有力支持了XX经济的快速发展。
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由2002年的14.30亿元提高到2006年的45.12亿元,从全省第13位上升到第11位,占全省的比重达到3.33%,提高了0.99个百分点,四年累计增长315.6%,年均增长33.3%。
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由393元提高到1212元。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房地产投资比例下降2006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比2002年增加491.9亿元,“十五”间增幅分别为83.2%、56.6%、59.7%和21.2%,年均增长53.5%。
而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投资的比例逐年下降,说明过去几年XX市全市的房地产投资还未出现热潮,XX房地产投资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发展进程不断推进,在未来几年内,XX市房地产将得到较大的发展。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年提高,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2006年,XX市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200亿元,达到208.57亿元,比上年增长16.1%,比2002年增加128.6亿元,四年平均增长16.1%。
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及其它行业的零售额也保持了稳定的发展速度。
2002—2006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年均增长14.33%,餐饮业零售额年均增长17.56%,其它行业的零售额年均增长16.43%。
2、人均收支指标变化分析➢人均收入逐年提高,消费潜力增强近年来,XX居民年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05年首次突破万元大关,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消费潜力逐渐增强。
➢人均居住消费支出发展快速在04年之前,XX人民在居住项目的消费一直较为稳定。
直到05年后,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居住消费也开始提升;另一方面,XX城市西移的发展战略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同时带动了当地房地产的迅速发展,房地产市场潜在需求被激活,促进了人们对居住性消费的增加。
因此,在05、06年XX市人均居住消费支出迅速增长,而且,在今后几年内将继续保持这种增长趋势。
三、XX城市规划建设状况1、城市建设现状➢概况:滨城区建成区面积59.5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45万,城市道路达200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78.4%。
➢XX市新区框架基本形成:沿黄河五路的市政大楼、财政大厦、公路局大楼、交通大厦,广电大厦等行政机关大楼拔地而起,中海公园、新立河岸、新滨公园、齐鲁文化绿地、新城喷泉广场的环境建设;各单位宿舍小区的建成入住,以及几个新住宅项目新城广场花园小区(至尊门第)、丽景新园、中海豪庭、现代城等也热火朝天地建设着,使新区框架基本形成,区域城市建设及设施配套日渐成熟与完善。
但目前较低的居住密度及落后的公交系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XX新区的发展。
观:>>成片的单位宿舍小区:➢旧城改造相应开展:在新城区的建设热火朝天之际,XX老城区的改造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
从政府对交通道路、市政配套的升级改造开始,现在旧城改造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商业项目有渤海国际、国贸新天地、新兴市场等;住宅项目有盛世春秋、橄榄御园、名仕嘉园等。
其中,该区域住宅楼盘不乏对其地段商业价值的挖掘。
➢2、城市规划发展方向➢XX城市总体规划图随着市政府于2005年5月完成搬迁,XX城市发展正式向西区拓展——XX 新城区。
新城区已逐渐成为XX的新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同时已是XX人居住的热点区域。
➢城市性质:南融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城市圈,北接天津滨海新区,面向环渤海,服务京津济,努力打造成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全国棉纺家纺之都、现代化生态园林旅游城市。
➢城区规划目标:规划近期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60万,用地规模为72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人口100万以上,用地108平方公里。
➢远景规划总体布局战略:南跨、北扩、东连、西进。
形成“一心、两轴、四区、一个基面”的总体布局。
“一心”为XX市主城区由商务中心、行政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构成;“两轴”为南北城市功能轴和东西城市景观轴;“四区”为滨东旅游居住区、滨南居住区、滨西工业区、滨北工业区;“一个基面”是指以绕XX主城区的“四环五海”生态工程为基础,利用城区外围良好的生态环境景观和田园风光,形成整个XX城区的绿色基面,使XX城区成为真正的生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