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光照射在物体的亮面、暗面来分布,将会出现凹凸的立体感。
二、线点移动的轨迹形成了线。
线在空间里是具有长度和位置的细长物体。
在数学上来说,线不具有面积只有形态和位置,在构成中线是有长短、宽度和面积的,当长度和宽度比例到了极限程度的时候就形成了线。
从构成的角度来看,具有长短、宽度的线,随着线的宽度的增加就会使人感觉到面的感觉,但如它周围的都是类似线的群体,那么宽度较大的线也会认为是粗线。
线的长短形状不同,我们把它分成各种不同的线。
由于各种线的形态不同也就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
1、线的分类:直线、曲线、虚线、锯齿线……2、线的特性直线的特性:一般从直线得到的感觉是明快、简洁、力量、通畅、有速度感和紧张感。
曲线的特性:丰满、感性、轻快、优雅、流动、柔和、跳跃、节奏感强。
曲线可分为圆和圆弧形态的几何曲线,圆规画出的曲线,用手工画出的自由曲线和用曲线规画出的曲线。
几何曲线具有现代感和准确的节奏感。
自由曲线具有柔和自由感和变化的节奏感。
细线的特性:纤细、锐利、微弱、有直线的紧张感。
粗线的特性:厚重、锐利、粗犷、严密中有强烈的紧张感。
长线的特性:具有持续的连续性、速度性的运动感。
短线的特性:具有停顿性、刺激性、较迟缓的运动感。
绘图直线的特性:干净、单纯、明快、整齐。
铅笔线和毛笔线的特性:自如、随意、舒展。
水平线的特性:安定、左右延续、平静、稳重、广阔、无限。
垂直线的特性:下落、上升的强烈运动力,明确、直接、紧张、干脆的印象。
斜线的特性:倾斜、不安定、动势、上升下降运动感,有朝气。
斜线与水平线、垂直线相比,在不安定感中表现出生动的视觉效果。
3、线的不同方向运动在视觉上得到的印象线在构成中,由于运动的方向不同也会给人不同的印象。
左右方向流动的水平线,表现出流畅的形势和自然持续的空间。
上下垂流动给人产生力学自由落体感,它和积极的上升形成对照,可产生强烈的向下降落的印象,由左向右上升的斜线,给人产生明快飞跃的一种轻松的运动感。
由左向右下落的斜线,使人产生瞬间的飞快速度及动势,产生强烈的刺激感。
由于焦点透视的近大远小的原理,线的疏密排列,前疏后密产生深度,前边的愈疏愈近,后边愈密愈远,这样就形成了远近空间。
4、线的紧密排列产生的视觉印象。
线如按照一定的规律等距离排列会形成色的空间并置产生出灰面的感觉。
线如不同距离间隔排列,或线的粗线变化,将会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
线的形状不同的等距离排列,将会产生凹凸效果。
线的等距离排列产生出灰面,线如断开后会形成点的视觉效果。
5、线的组合(1)规则的组合三、基本形(一)概念(在平面设计中借以表达意图的视觉元素,它是表达构成意图的主要手段,是构成设计的基本单位。
)设计由一组重复的或彼此有关联的“形”构成,这些形称之为基本形。
基本形由一组相同或相似的形象组成,在构成内部起到统一的作用。
基本形设计以简为宜。
基本形有助于设计的内在统一,在构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包括点、线、面。
基本形的形状、大小、色彩和机理受方向、位置、空间和重心的制约。
(二)基本形之间的关系在基本形与基本形相遇时,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关系供设计者选择,创造出更多的形象。
1、分离:形和形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不接触,呈现出各自的图形。
2、接触:形和形的边缘恰好相切。
3、覆叠:一个形象覆叠在另一个形象上,覆盖在上面的形象不变,而被覆叠的形象就有所变化,覆叠的位置不同也就产生出不同的形象,并产生上与下、前与后的空间关系。
4、透叠:形象与形象相互交错重叠,交错重叠部分为交叠、。
重叠部分具有透明性,不掩盖形象的轮廓也不定分出前后或者上下的空间关系。
5、差叠:两个形象相互交叠,交叠部分成为新的形象,其余部分被减去。
6、减缺:形象与形象相互重叠,覆盖产生了前后上下关系,保留覆盖在上面的形象,后面被上面覆盖所留下的剩余形象为减缺的新形象。
7、联合:形象与形象交错重叠,不分前后上下关系,而把两个形象联合起来成为同一个空间平面内的较大的新的形象。
8、重合:两个相同的形象,不相互交错,其中一个覆盖在另一个上,成为合二为一,完全重合的形象。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方法(一)重复1、概念: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称为重复构成2、类型骨骼的重复:骨骼的单元,形状,大小方向等是相同的,最基本的骨骼是有两个元素所组成的.水平线加垂直线构成所有骨骼变化步骤.我们将构成骨骼的主要两元素加以变化其宽窄,方向,线质,就可求到各种不同的骨骼形状.第一种变化:第二种变化:第三种变化:基本形的重复,在构成中使用同一基本形的构成图面称为基本形重复。
形状的重复大小的重复色彩的重复肌理的重复方向的重复(二)渐变1、概念:一种规律性很强有顺序,有节奏的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由浓及淡的变化一切生物的生长与灭亡,皆在渐变的过程中产生,一个婴儿的长成、太阳由东至西、车辆由远及近等,无一不有渐变感,因此渐变的手法很易取得观者的兴趣与接受。
以下就构成各种渐骼与基本形的关系。
骨骼有无作用性与用作用性,其基本形编排亦有不同。
渐变骨骼与基本形:有作用性骨骼将基本形越形割除。
无作用性骨骼,基本形放在轴心上,成为基本形互相重叠而重叠程度亦成渐变。
加上基本形位置渐变加上基本形大小渐变,也可加上形状渐变,方向渐变等。
(三)近似1、概念: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
2、类型基本形的近似因为过分重复会引致单调乏味、繁厌之感,若每个基本形都有不同变化时就引起观者的探索趣味。
近似就是各基本形有不同的变化而又各有相近似的地方,远看如同出一辙,近看则变化万千;例如一树的树叶,有着在外形上的大致一致而略有不同,如大小、外形、颜色等。
近似特指形状、色彩、大小、肌理、位置、方向等近似和无近似有程度之别,近似的范围可有设计者决定。
大小、色彩、肌理、位置、方向都能构成基本形的近似效果。
任何近似都有程度之别,如同同一家族为近似范围,同一家族的当然内在外貌上都有相同点,如面孔一定会彼此不同,若以全世界的人类作近似范围,其共同点是两脚走路而与其他动物不同,但若以同一家族为近似比较,近似程度大,为大同小异,而后者近似程度小,成为小同大异。
形的近似程度,其大小由设计者来决定。
决定根据画面的要求来作出。
现在我们来探讨近似基本形的各种变化,并列出各种变化的可能性供大家参考。
①同一类的基本形,即同一类形的形状、物体或同一用途的东西。
如:同一方形,但有变化。
,相同形状的物体,如各种不同的眼睛:同一用途不用形状如数字或字母:同有种类的物体如各种水果:同类的基本形例子很多,只要将同一类型的动地相聚时,使其构成近似变化的效果则可。
②不完美的基本形。
人类每天都在试图制造完美的东西,特别是现代化大生产出来的动地,个个都一样。
但自然界中有很多不完美的,如路边的石子,是各有不同的形状,但也有其共同点,如将大家的铅笔取出放一块,在视觉上就产生近似的效果,因为每支铅笔使用的损蚀程度不同,因此利用不完美的效果构成近似。
③空间的变动的基本形当物体在空间改变方向或位置时,在平面上就构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或观看者的角度改变带来不同的效果。
④增减变形:利用两种以上形的相加、相减,假如相加或相减的程度不同,就构成近似的效果。
一组近似基本形的构成,最重要的是留意构成后相聚时所产生的统一感是良好的还是不好的,所以要注意基本形之间是否有极大的相同点(维系)统一,但若过分相同时则变成既不是重复又不是近似,那就引起视觉的不快,若彼此变化太大,则又难以互相协调。
我们作近似练习时,应留意下列数点:a.基本形造型与变化;b.基本形的变化步骤与形状;c.变化方法及所形成变化要点及个性;d.互相连系的形、方向、位置编排等;e.配色的变化复杂会破坏画面统一;f.比例要适中,数目过小及过大难有呼应效果,过小及过多会倾向杂乱及走重复。
骨骼的近似3、与渐变的区别渐变的规律性强,排列严谨。
近似的顾虑性不强,变化较大。
(四)发射1、概念:鲜花的结构、太阳的光芒等都称之为发射。
发射构成是骨格单位环绕一个共同的中心点向四周重复,具有特殊的视觉效果。
发射中心与方向的变化构成不同的图形,造成光学的动感和强烈的视觉效果。
具有多方的对称性。
发射的构成:①中心:中心点为发射发焦点所在,可以明显,可以隐晦,可以变换,也可以单元化、多元化。
②发射线与中心点的关系:③发射线与基本形的关系:2、种类:离心式发射向心式发射同心式发射:同心圆围绕着发射中心一层一层向外扩展。
同心式的变化很多,如多圆中心、螺旋形等。
发射可以说是一种较特殊的重复性造型,因重复的形成重复的骨骼的每一单元都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而构成发射的图案。
发射常具有渐变的特殊视觉效果,当重复的形成骨骼单元环绕中心点时,是根据渐变方向后排列的,因此发射亦可说是另一种形式的渐变造型。
当我们作发射造型时:a.要留心中心点的位置数目(即多元化)明显或隐晦;b.骨骼线的方向及变动,基本形与骨骼线的配合;c.最后的发射效果是否具有强烈的视觉感。
注意骨骼线与基本形的复杂性,不要破坏画面简洁与集中。
(即零乱的画面)(五)特异1、概念:构成要素在有秩序的关系里,有意违反秩序,使少数个别的要素显得突出,以打破规律性,叫特异。
特异构成是具有比较性的,夹杂于规律性之中。
特异部分不应数量过多,应选择放在画面中比较显著的位置,形成视觉的焦点。
打破单调格局,使人惊奇。
要打破设计单调的规律,可采用的办法之有一就是变异。
在大自然里绿叶丛中的花朵,夜空星群间的明月,荒漠中的植物,都是很明显的变异例子,变异是比较性的,存在与规律中间。
所谓规律就是指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
变异可在这些规律中产生出来,变异在设计中可以达到下列各种不同的效果。
2、类型:(无论哪种类型都必须注意特异构成对形状类型的不同要求。
)基本形的特异a.(解除单调)形状变异,画中有两种以上的基本形,分有规律部分和变异部分,变异部分通常杂比例中占少数,不能与基本形过分相同或数目均等,这样就不可能有变异效果。
大小变异比例也不能过分或太接近。
同时,还可作色彩变异:这里我们只用黑白,因此留到色彩课中去讨论。
但我们可用线框的形与填色的形作比较。
方向变异:基本形具有强烈的方向性时,可利用异方向构成变异但应减少其它变异同时使用。
位置变异:比较明显的位置作变异部分。
可同时作大小、形状、色彩的变异。
b.焦点作用:如果基本形的变异产生异常的对比,可产生焦点作用。
(视觉中心)有对比性才能构成有焦点的变异,但变异不同与对比,自规律产生些微的变异,也可以获得很近的效果。
但不能获得对比,变异的程度任由设计者定,变异相当明显方能突出。
c.转移规律:可从一种规律性骨骼而经转移点再进入另一种规律性骨骼或同样的骨骼时,其转移点部分就成为变异。
d.破坏规律:规律的骨骼可以作故意破坏而得特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