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速铁路接触网定位及支撑装置安装作业指导书

普速铁路接触网定位及支撑装置安装作业指导书

普速铁路接触网定位及支撑装置安装作业指导书
一、准备工作
1.人员:8-12人。

2.工具:
序号 工具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接触网作业车 台 1
2 大绳滑轮组 1:
3 套 1
3 单大绳 20m 根 1
4 链条葫芦 1T 个 1
5 钢丝套 800mm 根 2
6 工具包 个 1
7 钢卷尺 把 1
8 水平尺 600mm 把 1
9 力矩扳手 套 2
10 断线钳 900 把 1
11 扭面器 85-120 把 2
12 铁榔头 把 1
14 木手锤(橡胶锤) 把 1
15 记号笔 支 1
16 测量工具 测量仪或测杆 套 1
17 安全工具
18 防护工具
3.材料:
序号 材料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支撑定位装配 通过计算确定 套 钩头鞍子(承力索座)、定位支座、定位管、定位器、支
持器、定位线夹、定位环、
定位环线夹、定位管卡子、
管帽、钢线卡子、调整螺栓、
整体拉线、防风支撑管等组
合已预配完整。

2 棒式绝缘子 区分平、斜腕臂只 装配形式确定
3 悬式绝缘子 串 装配形式确定 或硅橡胶
4 定位线夹 个 装配形式确定
5 锚支定位卡子 个 装配形式确定
6 支持器 个 装配形式确定
7 布袋或草袋 个 适量 包扎棒瓶
8 开口销 个 适量 各种型号
9 弹簧销 个 适量 各种型号
10 销钉 个 适量 各种型号
11 钙基脂润滑油 袋 1
12 镀锌铁线 4.0 m 适量
4.资料: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安装图、支撑装置预配表、钢筋混
图3-2-2 平腕臂支撑装置基本结构
1.腕臂底座安装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50mm。

腕臂底座与支柱密贴应呈水平状态,底座槽钢(或角钢)呈水平。

顶端管帽封堵良好。

各连接螺栓紧固力矩符合标准。

腕臂底座中M20与M16直径的螺栓标准紧固力矩分别为120 N.m和70 N.m。

2.平腕臂(压管)端部露头200mm,直线及曲线上腕臂安装完毕后,不得抬头,平腕臂(压管)低头斜率不大于30‰。

3.腕臂带电部分不得侵入电气包络线。

双线电气化区段,上、下行接触网带电体间距离,正常情况下不应小于2000mm,困难时不应小于1600mm。

4.结构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200mm。

5.支撑装置各部件组装正确,腕臂上的各部件(不包括定位装置)应与腕臂在同一垂面内,铰接处转动灵活。

防风拉线环的U形螺栓穿
向补偿下锚方向(以中心锚结为界),防风拉线长环在定位管端。

腕臂棒式绝缘子排水孔朝下。

6.支撑定位装置各零部件均按规定力矩进行紧固。

7.双线路腕臂应保持水平状态,其允许仰高不超过100mm,无永久性变形。

定位立柱应保持铅垂状态,无永久性弯曲变形。

8.线岔、转换柱、中心柱宜采用双腕臂,线索之间的间隙满足要求。

9.定位管应与腕臂在同一垂面内,一般情况下呈水平状态,正定位允许抬头;反定位允许低头,但坡度不得大于150mm/m。

正、反定位管状态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定位管端部余长为150mm。

10.定位线夹受力面安装正确,采用U形定位线夹时,U形定位销钉应从无环夹板侧穿向有环夹板侧,并向上弯曲600;采用开口销式线夹时,开口销搬弯600 。

止动垫片安装到位。

11.限位定位器应满足受电弓最大动态抬升量的1.5倍时限位的要求。

限位定位器子钉间隙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lmm。

12.防风拉线固定环距定位器端头水平距离600mm,允许误差+50~-100mm,面向下锚侧安装,防风拉线与水平方向呈45°;防风拉线短环端回头100mm;长环断回头250mm,防风拉线固定环应位于长环中间位置,向上推金属圈,并在末端作一个弯。

13.曲线软定位器与腕臂定位环之间的连接采用带防松措施的不锈钢CC型调整螺栓或直径为Φ6mm的不锈钢整体钢丝绳。

使用CC型调整螺栓时,螺纹露头不小于20mm,并有防转动的开口销或用Ф1.6不
锈钢丝穿孔与调整螺栓本体绑扎2圈。

14.工作支定位器应处于受拉状态,支持器安装方向正确,定位管在支持器外露应在50~80mm范围内。

15.当反定位管采用“V”型斜拉线时,其长度和张力应相等,斜拉线宜采用截面积为10mm2的整体不锈钢丝绳,两斜拉线承力索处线夹距承力索悬挂点为600mm±100mm。

16.当反定位器采用单斜拉线时,采用截面积为10 mm2的整体不锈钢丝绳。

17.反定位器上的支撑管卡子距长定位环应保持100~150mm的距离,长定位环处反定位器露头不超过400mm。

18.正定位的定位管宜采用防风支撑管安装方式。

19.定位环应沿线路方向垂直安装,受力面正确。

定位管上定位环的安装位置距定位管根部不小于40mm(软定位器上的定位环距端部的长度以40mm为宜)。

三、作业程序
1.预检和参数测量:现场调查支撑装置形式和定位方式,并测量基础数据,包括上下底座安装高度、支柱侧面限界、倾斜率、线路超高等,测量结果整理后交给腕臂计算人员。

2.微机计算:依据接触网计算程序要求,将腕臂计算各项基本参数输入,确认无误后,再依次将支柱号、支柱侧面限界、支柱斜率、拉出值、轨面超高输入计算程序计算腕臂。

计算后打印计算结果,交给腕臂预配人员进行预配。

3.预配定位及支撑装置:将切割好的腕臂装进棒式绝缘子,用力矩扳手紧固,按腕臂预配表,用钢卷尺腕臂上刻画的各零件安装位置标识,按安装位置标识安装各部零件,用力矩扳手紧固达标,并将止动垫片揋到位。

依据预配表在预制好的定位管上测量出定位器安装位置,按位置安装定位环或定位支座、定位管卡子等,按计算长度压接定位管斜拉线。

把平、斜腕臂、拉杆、定位装置用铁线捆扎,并做好支柱标识。

4.定位及支撑装置安装
(1)腕臂底座安装可提前完成,施工负责人确认安装高度与实际相符。

(2)作业车对位,升作业台,旋转作业平台靠近支柱。

(3)升降平台高度分别将斜腕臂、平腕臂(或水平拉杆)绝缘子与底座相连,两人配合把螺栓销穿入,然后装好螺母和开口销。

(4)将斜腕臂(或调节板)与腕臂上的套管双耳(或套管绞环)连接好。

(5)安装定位装置、腕臂支撑、斜拉线、定位管支撑等。

(6)安装定位线夹时在安装之前,需用砂纸或钢刷对线夹牙型表面和接触线沟槽表面氧化物进行清除,注意U型销钉的方向,从内侧向外侧安装,角度60°。

图3-2-3
(7)检查安装完的定位及支撑装置,确认无误后,将承力索、接触线分别装入钩头鞍子(承力索座)和定位线夹,曲线区段利用张力工具完成。

5.用激光测量仪测量定位及腕臂支撑各部参数。

四、处理方法
1.定位管斜拉线的压接方法
采用液压钳压接力应不小于40kN。

压接尺寸应符合下图规定。

图3-2-4 定位管斜拉线压接示意图
将活动侧钢丝绳线的一端穿上两个φ6型钳压管,线绕过吊弦护套环回头穿过两个φ6型钳压管,调整并拉紧拉线,使两个φ6型钳压管尽可能地靠近吊弦护套环,余头漏出25mm,并用胶带封口,以防散股。

依次压接两个φ6型钳压管,每个钳压管必须一次压接完成,压接尺寸符合上图规定。

2.定位管斜拉线的安装方法
将压接好的定位管斜拉线一端通过心型环套入承力索座下部的钩环里,套入时先把线环顺绞制方向旋转90°后套入钩环里,再恢复正常的位置。

这种连接方式可以确保斜拉线承受所有的负荷。

另一端通过压接挂环与定位管卡子相连。

对于V型拉线一端通过挂环与承力索线夹相连,另一端通过压接挂环与D型连接器和定位管卡子连接。

五、安全卡控重点
1.首次计算腕臂,需对计算结果进行预配现场安装后实测复核,以对腕臂计算基本参数进行调整。

2.发现不合格品零件,严禁使用,并及时记录和存放在不合格品区。

3.预配和安装过程中要有防保护绝缘子措施,防止绝缘子破损。

4.小曲线半径区段安装定位及支撑装置,要借助张力工具进行,作业时要站在线索受力反方向,防止线索伤人。

5.在整个安装过程中要始终保持零件表面的最终洁净。

要轻拿轻放,不能野蛮安装,保证各零配件不能有划痕、碰伤、弯曲、变形等现象。

6.作业人员系好安全带,高空作业人员系好安全带双安全绳,带好安全帽,防止高空坠落。

7.作业车平台码放腕臂不得超重,绝缘子放在升降柱侧。

平台前端载荷在任何时候不得大于300kg,在曲线上作业时,平台转动后不得有大负荷的力加在平台顶端。

作业平台移动、升降、旋转严禁人员上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