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客运码头工程施工的重点、难点、关键技术、工艺分析及解决方案

客运码头工程施工的重点、难点、关键技术、工艺分析及解决方案

客运码头工程施工的重点、难点、关键技术、工艺分析及解决方案 1 基线复核及测量控制1.1施工总流程1.2施工方法1、控制点的确认本工程平面坐标系统采用北京坐标系,根据需要可以转化为施工坐标系。

设计高程系统采用黄海高程系统;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首先与监理单位进行控制基点和水准点的交接,由监理工程师提供测区内的原始基准点和基准线的基本数据,经我司复核、验算无误后将其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批确认,以此做为工程测量的控制依据,进行平面控制系统和高程系统的设立和展开。

2、平面控制系统的设立(1)本工程陆域采用全站仪进行平面控制。

采用GPS 定位仪对施工水域进行平面控制。

利用全站仪进行校核。

建立GPS 定位系统,在工程船上设立接收机(移动施工准备 引测基线点控制点移交复核 工程基线复核施工控制 施工复核 测量基站施工测量放线施工流程图剖面仪 显示剖面图台),并设立接收天线。

在施工陆域现场附近设立发射台。

(2)布设4个平面控制点,在码头轴线反向沿长线上布置2个控制点,以利于控制前沿线位置。

另两个控制点与业主提供的首级控制点构成三角网。

建立多个平面三角控制网,用以对施工范围进行测量放线,平面三角控制网各基点放好后,经过复核无误再提交给监理工程师审核并批准。

3、施工高程控制系统的设立(1)首先根据已经确定的高程水准基点引出高程控制网格点,高程控制点选在施工现场附近且通视良好的地方,在后方岸线上布设两个高程控制点,以利于相互检查。

根据高程控制系统设立施工水尺。

施工水尺选在通视的地方固定,并且至少设立两个以上的水尺。

水尺采用专业生产厂家生产的铝合金标尺,其刻度单位为1cm ,即其精度在1cm 以内。

同样水尺和高程控制点也做好砼基础等保护措施。

(2)施工时,对抛石、基槽岸坡挖泥的标高控制主要由施工水尺控制,根据施工现场潮位涨落速度,掌握标高的变化,及时校对水尺,取得最新的数据,测量点距施工水尺较远时,派专人在施工水尺处利用对讲机通报水尺的最新读数。

竣工验收采用测深仪结合GPS 定位系统进行断面测量,现浇挡土墙、立柱、联系梁等的标高控制,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进行测量。

4、施工控制基点的保护施工平面控制系统和高程控制系统各基点用浇筑砼做基础将其固定,以防位移和损坏,砼基础不小于1.5m ×1.5m ×1m 米的规格尺寸,并在基点附近设立明显的标志,防止人为碰撞损坏。

施工水尺必须固定,并且必须有备用水尺。

平面控制系统中在施工现场陆域附近的发射台必须由专业测量人员操作、看管。

5、施工控制测量控制点布设采用DTM-430E型全站仪进行,测量控制点用砼做基础(1.5m×1.5m),且埋入地下1m,预埋铜钉做点。

在测量墩周围,设安全防撞栏,并设立警示牌。

测量控制点布设后,由测量工程师与专职质检员自检,自检合格后填写“测量基线与控制点验收记录”,提交现场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工程师验收,经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施工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检,且将复检结果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及业主工程师,并及时对测量数据进行修正。

施工所用的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均经当地计量检测所进行定期检测。

1.3 本工程拟投入的测量仪器设备2基槽、岸坡开挖2.1涉及项目概况及技术要求1)项目概况:客运码头的基槽开挖标高为197.81米;开挖边坡为1:1.5。

岸坡开挖的边坡:客运码头为1:2.25,通用泊位为1:1.75及1:2。

疏浚土的处置方式:运至业主指定的区域抛卸。

技术要求:(1)基槽开挖的平面位置、开挖范围应符合设计要求,断面尺寸不得小于设计规定。

(2)基槽开挖至设计高程时,对土质进行核对,如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会同设计单位研究处理措施。

(3)基槽采用分段开挖,每段基槽开挖完毕后,立即组织建设、监理和设计等单位进行验槽,合格后及时抛填基床块石。

(4)非岩石地基水下基槽开挖允许偏差(5)岩石地基水下爆破开挖基槽允许偏差基槽开挖允许偏差,执行《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21-98)中的规定。

针对本本工程采用4m3挖泥船进行基槽开挖,超深超宽按上述进行控制。

2.2施工船舶设备调遣(1)施工船舶设备的调遣按照安全第一的原则制定调遣方案。

(2)自航泥驳、拖船、工作艇在本船设计的适航区域内,采用自航式调遣。

非自航挖泥船和辅助船舶,采用拖船拖带的方式调遣。

对于无限制航区,或不适宜在海上长途拖航的中、小型船舶,采用装运式调遣。

施工船舶设备调遣时,各种证书必须齐全,符合航区安全航行的要求并经过船舶检查部门的检验和港监的批准。

(3)海上拖航必须符合下列规定:挖泥船和辅助船舶出海调遣前做好封舱、设备加固和准备工作。

封舱满足下列要求:◇露天甲板和上层建筑甲板的各种开口均关闭,排水设备等符合先行公约《海船载重线规范》(《1966年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的有关规定要求;◇所有露天甲板上的舱口、人孔、门、天窗、舷窗、煤舱孔、通风筒、空气管等,必须全部水密封闭,或准备随时水密封闭,并作有效的防护。

必要时,对门窗做水冲试验。

干舷甲板以下的舷窗均在外侧用钢板或其它结构物作有效的防护。

◇锚链孔配备防水压板,锚链筒使用防水物堵塞并包封严,保证在受到海浪冲击情况下海水不进入锚链舱,但该措施不能影响紧急抛锚。

无人随船的被拖船锚链孔水密封闭。

◇主甲板舷墙的排水门必须开动灵活,甲板上流水孔必须保证畅通;◇所有舷边的泄水孔、进水孔、排水孔均需保证有效;◇所有舱壁的水密门必须关闭;◇所有水柜、双层底、干舱和人孔盖均用螺栓紧固,保证水密;◇所有船内的干舱、空舱、油水舱、双层底舱、污水沟,均有测量装置,其在甲板上的测量管系封盖保证水密。

舱底污水内积水进行清理排干;拖航时,不用的舷外阀门和舱底阀门均关闭。

设备加固满足下列要求:◇装在甲板或船舱内的可活动机具部件、器材和物品均绑扎牢固或焊固;◇抓斗挖泥船的吊架、吊杆、铁架等,尽可能放低加固。

如不能放低,其出海稳性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海船稳性规范》的有关规定,并得到验船师的认可;◇抓斗、铁锚等均拆卸藏好固定;◇拖航中不用操舵设备时,将舵放在正中位置,并予固定;◇拖航中不使用推进器时,将尾轴锁死,将尾轴与主机轴脱开,并注意轴承部分的润滑;◇主甲板上行走除必须安装安全栏外,装保险绳索,保证行人安全。

2.3施工工艺流程2.4施工方法1、施工布置(1)为便于基槽开挖深度控制,基槽开挖采用常规方法,即用8m 3抓斗式挖泥船进行开挖,包括挖泥和清礁,采用一艘4m 3抓斗式挖泥船进行修整边坡、清淤及辅助挖泥和清礁。

挖泥船将抓出的泥碴装入泥驳,运到指定抛卸点抛卸。

(2)开挖顺序与分段:a. 开挖施工时,采用分段分条分层开挖方式。

针对本工程,分层开挖的厚度为2米。

b. 为了组织流水作业施工,将整段基槽划分为3个施工段,方向:东北段→西南段。

即从与引桥相接段基槽开始施工。

2、施工工艺抓斗式挖泥船施工顺序图及工艺图如下: 测量控制点复核与引测原 地 面 复 测 GPS 定位仪和测深仪测基槽泥面标高 挖泥船利用GPS 定位仪就位 基槽挖泥、清礁驳运、卸泥、卸碴 分段开挖、验收 卸泥、卸碴区浮标布设与挖槽方向夹角大于45°船尾抛交叉锚,控制船尾横移方向。

将船的左(右)舷对挖槽导向标,船艏对挖槽里程标进行精确定位。

(4)边坡开挖:基槽边坡的坡度为1:2,每分层阶梯高差2m,即每分条挖宽5m;以船的中心线为基准,将船艏挖宽控制分成4等份,并于船艏注记记号;在注记的记号内,控制小区域下斗的深度;一般以基槽外侧向内侧排斗,每增加一梯级深度减少5m的挖宽。

(5)挖泥时,遵循“先边坡后基槽”的原则,控制每边超宽不大于1.5 m,超深不大于0.4 m。

并控制好下抓斗的间距,一般重叠1/4~1/3的抓斗宽度,挖泥采取扇形开挖。

抓斗开口宽度以抓斗充泥“满而不外溢”为限。

(6)①基槽开挖至设计高程时,对土质进行核对,如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会同设计单位研究处理措施。

②基槽采用分段开挖,每段基槽开挖完毕后,立即组织建设、监理和设计等单位进行验槽,合格后及时抛填基床块石。

(7)开挖施工时,施工人员做好每日挖泥情况记录,并将完成情况记录在挖泥平面图上。

抓斗船开挖作业图(8)开挖及清礁完成后,提交土样和挖泥资料,及时组织验收,基槽验收合格后立即进行基床抛石,以免基槽暴露时间过长造成回淤或边坡坍塌。

3、开挖测量控制(1)由于本工程施工区周围船只繁忙,陆上建筑物及障碍物较多,传统的定位方法无法满足挖泥船精确定位及全天候施工要求,因此本工程拟采用现代先进的GPS定位技术为测量、施工导航定位;GPS差分台设在业主提供的平面控制点上或从业主提供的平面控制点按《水运工程测量规范》引测设立控制点上。

GPS定位系统经业主或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供本工地挖泥船及测量船使用。

(2)挖泥情况监控本工程采用DGPS定位仪进行船机定位、测量、标识。

DGPS接收机与计算机相连,将取土区范围座标输入电脑,从而在电脑上显示出有关的施工情况如挖深、水深、已开挖部分、现开挖高程、开挖范围、船机所在位置等各项数据和图象,施工人员根据这些数据进行施工和调整。

2.5施工质量控制a、据水位控制下抓斗的深度,根据土质控制下抓斗的间距。

(重叠1/4—1/3的抓斗宽度)加强对船身移位的控制。

b、据水流方向对下斗位置的影响,在施工中需对下斗的漂移值进行测定。

漂移值过大时将采用重斗,减少下斗的漂移值。

针对本工程的位置,水流对我司抓斗影响不大,但考虑土质情况,拟采用重斗开挖。

c、挖泥船进行水上作业时要勤测量,加强对水深的测探与水尺观察,注意填写进度报告与自检记录,并在施工平面标示开挖的标高、地质情况,保证施工质量,防止漏挖、少挖、多挖。

d、基槽挖砂按标高及基槽地质来控制。

挖至设计标高时,对土质进行核对,若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要求不符时,挖至设计土质。

符合要求后,才可移船。

否则,及时与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人员协商解决。

e、施工中加强对船机设备的维修保养,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并注意天气的变化,做好防台风工作,加强水上作业船机人员的安全管理,在布锚区范围内晚上点锚灯,保证夜间过往船只航行的安全,白天升挂施工旗号。

f、每一施工段完成后,先进行自检,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后,进行验收,合格后,及时抛填基床石。

g、水工水深测量图和允许误差的验收标准应符合JTJ203-2001《水运工程测量规范》和《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11-98)的有关规定,同时提供测量原始记录资料由监理工程师对竣工水深测量图进行检查和确认。

基槽开挖质量、安全保证措施明细表2.6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为了使本工程达到设计要求,施工中严格按合同文件和《疏浚工程技术规范》、和《水运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按《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检验分项工程、竣工工程的工程质量,并严格执行以下技术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