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7练 古代诗歌鉴赏(一)

第27练 古代诗歌鉴赏(一)

第27练古代诗歌鉴赏(一)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1)首联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4分)
答:
(3)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分)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1)请简要分析首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3分)
答:
(2)诗中无论是人是物都满怀“春”的憧憬,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3)作者“临觞”为什么“忽不御”,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3分)
答: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花卿指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此诗因杜甫于花府听闻乐奏而作。

(1)首句“丝管”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写出《琵琶行》里用类似手法描写音乐的句子。

(2分)
答:
(2)一、二两句诗中“纷纷”、“半入”被称为描写音乐的妙笔,请作简要说明。

(4分)答:
(3)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构思方面是如何做到虚实结合的。

(4分)
答: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渔家傲·记梦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注]去。

【注】三山:传说中仙人居住的蓬莱、瀛洲、方丈三座仙山。

(1)“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词中的“谩”有多层含意,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4分)
答:
(3)近代学者梁启超评价这首词曰“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请作具体阐述。

(4分)
答: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这首词上片最后一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下片词人借许多典型意象营造了什么气氛?在写景方面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3)有人说“好梦频惊”中的“频”字用得特别好,请你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分) 答:
6、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蟾宫曲•九日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

(1)苏词和张曲都用了“明日黄花”的典故,其含义是否相同?请结合词曲简要分析说明。

(4分)
答:
(2)苏词“破帽多情却恋头”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3分)
答:
(3)张曲中“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描写的是什么情景?是否与主题有关?(3分)
答: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小村①
梅尧臣
淮阔州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②。

【注】①仁宗庆历八年,淮河地区惨遭水灾。

②王民:臣民。

版籍:交租税的户籍。

论:看待。

(1)这首诗描绘了小村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概括。

(3分)
答:
(2)第三句中的“寒”和第六句中的“啮”用得好,好在哪里?(4分)
答:
(3)近人陈衍评此诗说:“写贫苦小村,有画所不到者。

末句婉而多风。

”请作具体分析。

(3分)
答:
8、阅读下面一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客中九日
王灿
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1)诗歌的后两句哪个字运用非常巧妙,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答:
(2)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请结合这首诗歌谈谈情景的妙用。

(4分)
答:
(3)重阳节“登高”是古人的习俗,请写出两句与“登高”有关的古诗名句。

(2分)
答:
9、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3分)
答:
(2)诗中作者感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分)
答:
(3)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4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

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1)有人说“长忆西湖”的“忆”字是全词关键,请简要分析。

(3分)
答:
(2)这首词首尾写现实情,中间写昔日景,两片之间有多处照应,请举出三处。

(3分)答:
(3)这首词运用了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1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10分)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聒,嘈杂搅人。

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时作者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

(1)后人评价纳兰性德的词以情心观景,以慧眼察物,写自己情中之景,抒自己景中之情,总是景与情化而为一。

请结合这首词中的自然景物加以阐释。

(3分)
答:
(2)请结合全词赏析“夜深千帐灯”。

(3分)
答:
(3)有人认为“夜深千帐灯”一句,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境界接近,你认为呢?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12、阅读下面的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
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

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

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1)曲题为“对菊自叹”,作者自叹什么?(2分)
答:
(2)“人比黄花瘦”与“问花不语”二句各是借用(或化用)了哪位词人哪首词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4分)
答:
(3)这首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对此作具体分析。

(4分)
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