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基本社会化:就是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3.社区发展:指在城乡基层社区中社区居民依靠社区自身力量,在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下,推动社区有计划的变迁,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4.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的转移。
5.社会问题:是指因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失调或社会结构与环境失调而影响相当数量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
6.问卷调查是以问题表格的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7.社会:是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8.组织: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有计划的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严密结构的制度化的群体9.农村地区:也成乡村社区,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人们为主体构成的同质性较高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
10.偏差行为:指在一定的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
11.社会化: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
12.社会互动:人们对他人采取行动或对他人的行动做出反应的过程。
13.社会制度:基于一定的价值标准而设立和形成的一套相对稳定的、模式化的,被人们习惯和自觉遵守的规范体系14.城市的郊区化:城市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大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活动由城市的中心向城市的边缘的郊区迁移和发展的过程。
15.社会现代化:现时代社会变迁的新形势,是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它是以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全面性发展过程。
16.社会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17.政治社会化:个人逐渐学习和接受被现有政治制度采用和确定的政治信念、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过程。
18.社会网络是经过各种媒介、通过社会互动所形成的个人之间的复杂联系网。
19.家庭制度:是关于家庭的性质、形式、关系、功能、权利和义务的一整套规范体系。
20.制度化控制:是指按照一整套条文规定,有某种组织体系加以推行的一种社会控制形式。
21.人力资源:是指表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体现了包含在人体内的生产能力。
22.行为社会化:人们按照通行的社会行为规范模塑自身行为的过程。
23.利益群体:一般是指在社会利益体系中,具有相同的利益地位、有着共同的利害和需求、共同的境遇与命运的群体。
24.社区纵向格局:指一个社区的各种社会单位和子系统与外部社区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体现了地方社区与大社会的联系。
25.结构性流动:由于生产技术或社会体制方面的变革而引起的规模较大的社会流动。
26.习俗:指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被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模式。
27.家庭生命周期:指在一定得社会生产方式下,一定的家庭从产生到消亡的生命过程。
28.政治制度:是国家权力如何产生、如何行使和有关权力结构的规定,由国家颁布并强制执行的,用以约束社会成员和群体活动的规范体系。
29.社区建设:以人们日常居住和生活的基层社区为载体,通过社区居民自治,社区与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合作,来建立一个和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现代城市管理制度和社会化服务网络相互适应的社区支持系统。
30.垂直流动: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分层结构中跨越等级界限的位置移动。
31.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干预、对社会系统施加定向影响。
32.恐怖主义:是亚国家组织或秘密团体对非战斗目标发起的有预谋的,有政治目的的,通常故意影响视听的暴力行为。
33.集镇社区是一种介于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之间的中间形态,是连接两者的桥梁,是一种由农村向城市过渡的社区行式。
34.教育制度:是社会的启导、延续和发展制度,是社会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传授知识与科学,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社会规范体系及组织机构的总和。
35.群体:是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
36.参与观察:是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的一种观察方法。
37.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有不对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和机会构成危害的发展。
38.社会化的生物因素:是指个人所带有的一种由上代为下代提供的、有利于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特殊遗传因素。
39.家庭:由具有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的人们组成的长期共同生活的群体,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群体形式。
40.城市社区;是指从事各种非农业生产为谋生手段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口所构成的异质性较高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
41文化集丛:功能上互相整合的一组文化特质,他们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一项功能,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这些文化特质就组成了一个文化集丛。
42.再社会化:也称重新社会化,它是使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43.参照群体:是指被某一群体成员用来作为某种参照对象并试图效法的群体。
44.经济制度:是社会用以限制、调节或促进人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行为的社会规范体系,是关于生产要素的分配,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的制度。
45.水平流动:是指社会成员在同一等级的不同位置之间的横向移动,这种流动不会造成人们社会等级序列地位的改变。
46.文化采借:是指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丛,融入本文化的过程。
47.政治社会化:是个人逐渐学习和接受被现有政治制度采用和确定的政治信念、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政治态度的过程。
48.竞争:是指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他是社会互动的一种普遍可见的方式。
49.社会制度的生命周期:指一种具体的社会制度从生产、发展、成熟、消失,最后被新的制度替代的过程。
50.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通过社会规范以及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进行指导和限制,对各类社会关系加以调节和制约、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和约束的过程。
狭义的社会控制主要指偏差行为给予惩处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51定性方法:是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
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做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52.角色: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利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和社会的结合而产生的而且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
53.文化冲突:是指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
54.交换:是指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
换言之,交换是不同行为者之间彼此通过转让自己所有物而获得对方所有物的行为。
55.组织:是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有计划的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严密结构的制度化的群体。
56.社会结构:社会诸要素之间在互相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57.社会化:是指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试的统一过程。
58.科层制:是指建立在法理型统治基础上的,以正式规则为管理主体的,具有职权分工和职位等级体系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
科层制既是现代社会组织的结构形式,又是一种管理方式。
59.赞助式流动:是指较高的社会地位不是个人通过竞争可以直接获得的,他需要由已经获得了较高地位的人根据某种既定的标准来授予。
60.社会解组:是指社会中的各种规则对约束个人的行为失去效力,社会既不能提供给人们以预期的奖赏和回报,也不能对违规的行为给予惩罚。
6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
62.社区发展:指在城乡基层社区中社区居民依靠社区自身力量,在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下,推动社区有计划地社会变迁,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63.“镜中之我”:“镜中之我”理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提出。
库利认为自我是社会的产物.所以以镜子的反映来说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64.社会分层:是指依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划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
65.参照群体:是指被某一群体成员用来作为某种参照对象并试图效法的群体。
参照群体的概念是借用自然科学中的“参照系”一词演化而来的,有“目标”、“标准”的含义,所以也叫作“标准群体”或“榜样群体”。
参照群体不是人们所属的群体,而是个人心目中想要加入或理想中的群体,它的价值观和规范体系常常是参照者个人的目标或标准。
41.简述社会学的研究功能。
答:A、研究功能:①描述性功能:是指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②解释性功能:是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③预测性功能:和描述、解释功能相联系的高一层次的目标是预测功能。
是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
④规范性功能:社会研究在回答‘将会怎样’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应该怎样’的问题。
42.简述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答:社会化的内容:从广义上说,包括人们所处的历史时代的全部文化遗产。
然而,从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的需求来说,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生活技能社会化、价值观念社会化、行为模式社会化、角色社会化等方面。
A生活技能社会化是人们学习并获得维持生存状态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本领的过程。
①是衣食技能②职业技能B、价值观念社会化是人们认知与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过程。
C、政治社会化是个人逐渐学习和接受被现有政治制度采用和确定的政治信念、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政治态度的过程。
D、行为社会化是人们按照通行的社会行为规范模塑自身行为的过程。
E、角色社会化是按照社会上规定的角色的要求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使个人行为符合于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
43.简述社会网络的特征。
社会网络具有以下特征:①社会网络的形成是地缘血缘学缘业缘等腰三角形多方面的因素使然②反映个人和社会关系的本质③是经过个人之间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④对个人来说具有效益⑤是相对稳定的44.简述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涵。
社会现代化是社会变迁上的跃进,是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各个领域的全面性发展过程。
主要内容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普遍的都市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管理科层化,社会结构分化,人的现代化,生活方式世俗化等基本内容。
社会现代化的特征:①现代化是一项革命进程②是一项长期的全球化进程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④不是“全盘欧化”或“全盘西化”的过程。
社会现代化理论:①帕森斯的模式变项②信息社会论③后工业社会论④风险社会论. 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区别于其它国家的特点:①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前提②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③ 坚持对外开放,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