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单晶硅项目实施方案规划设计/投资分析/实施方案报告说明—硅棒在2018年和2020年能分别达到1942万片/月和2130万片/月,预计2015年到2020年之间符合年均增速为5.4%。
硅棒指的是作用主要是耐火耐高温材料,做高温发热的元件,为无色立方或六方晶体,表面氧化或含杂质时呈蓝黑色。
该单晶硅棒项目计划总投资15972.1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625.2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2.78%;流动资金4346.9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7.22%。
达产年营业收入31348.00万元,总成本费用24713.26万元,税金及附加290.57万元,利润总额6634.74万元,利税总额7840.45万元,税后净利润4976.06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864.39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1.54%,投资利税率49.09%,投资回报率31.15%,全部投资回收期4.71年,提供就业职位495个。
从生产工艺来看,单多晶生产工艺差别主要体现在拉棒和铸锭环节,其中单晶硅棒工艺对设备、生产人员的要求严格,早期单晶硅片因长晶炉投料量、生长速率、拉棒速度等方面技术不够成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而多晶硅锭使用铸锭技术成本优势明显而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第一章项目概况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及背景河南单晶硅项目单晶硅产品自2015年开始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近年来,单晶组件在我国光伏组件出口总量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的趋势开始得到遏制,目前单晶多晶出口比例基本维持在6:4的比例,单晶组件仍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
从主要出口目的地国家的角度来看,出口日本、荷兰、澳大利亚的光伏组件以单晶居多,这些国家更偏向高效组件产品,我国单晶出口比例的上升与荷兰市场的开辟有着直接关系。
巴西、印度则具有价格导向型市场的特征,以多晶组件占据大多数。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单晶硅片行业的发展经历了兴盛(2007年以前)——低迷(2008-2016年底)——逐渐复苏(2017年以来)。
兴盛期间,行业市场规模曾经超过120亿美元。
低迷时期,下游需求不振,市场供过于求,导致单晶硅片价格屡屡下滑,行业规模不断下降,2009年达到了67亿美元的低值,且本已进入众多企业研发范畴的18英寸单晶硅片技术也因此而搁浅。
直到2016年,全球单晶硅片行业仍未走出低迷状态,年销售额仅72亿美元左右。
(二)项目选址xxx产业园区河南省,简称豫,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省会郑州,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河南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
河南省地势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地势西高东低,由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水面构成;地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
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中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
河南省下辖17个地级市,1个省直辖县级市,21个县级市,83个县,53个市辖区。
2019年,河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259.20亿元,同比增长7.0%;总人口10952万人,常住人口9640万人。
场址应靠近交通运输主干道,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原料和产成品的运输,同时,通讯便捷有利于及时反馈产品市场信息。
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选择土地综合利用率高、征地费用少的场址。
(三)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45189.25平方米(折合约67.75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63.56%,建筑容积率1.46,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57%,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71.59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项目净用地面积45189.25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28722.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976.30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46177.90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4992.19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30台(套),设备购置费5892.13万元。
(七)节能分析1、项目年用电量549952.79千瓦时,折合67.59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13132.59立方米,折合1.12吨标准煤。
3、“河南单晶硅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549952.79千瓦时,年总用水量13132.59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68.71吨标准煤/年。
达产年综合节能量26.72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3.31%,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项目符合xxx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符合xxx产业园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项目预计总投资15972.1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625.2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2.78%;流动资金4346.9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7.22%。
(十)资金筹措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31348.00万元,总成本费用24713.26万元,税金及附加290.57万元,利润总额6634.74万元,利税总额7840.45万元,税后净利润4976.06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864.39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1.54%,投资利税率49.09%,投资回报率31.15%,全部投资回收期4.71年,提供就业职位495个。
(十二)进度规划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
对于难以预见的因素导致施工进度赶不上计划要求时及时研究,项目建设单位要认真制定和安排赶工计划并及时付诸实施。
科学组织施工平行流水作业,交叉施工,使施工机械等资源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率,做到现场施工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undefined二、项目评价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xxx产业园区及xxx产业园区单晶硅棒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xxx产业园区单晶硅棒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xxx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河南单晶硅项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xxx产业园区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位495个,达产年纳税总额2864.39万元,可以促进xxx产业园区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1.54%,投资利税率49.09%,全部投资回报率31.15%,全部投资回收期4.71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4.71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完善企业自主决策、融资渠道畅通,职能转变到位、政府行为规范,宏观调控有效、法治保障健全的新型投融资体制。
改善企业投资管理,充分激发社会投资动力和活力,完善政府投资体制,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创新融资机制,畅通投资项目融资渠道。
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的关键期。
从现在起到2020年,我市要努力建设“强富美高”新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制造业仍然是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推动我市经济向更高层次跃升的基本支撑。
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建立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结构布局合理、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强的产业新体系,在新起点上重振我市产业雄风。
三、主要经济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第二章项目单位概况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一)公司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二)公司简介公司坚持诚信为本、铸就品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秉承以人为本,宾客至上服务理念,将一整套针对用户使用过程中完善的服务方案。
公司引进世界领先的技术,汇聚跨国高科技人才以确保公司产业的稳定发展和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
公司及时跟踪客户需求,与国内供应商进行了深入、广泛、紧密的合作,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和新科技在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中持续发展,致力成为业界领先且具鲜明特色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专业提供商。
未来,公司计划依靠自身实力,通过引入资本、技术和人才等扩大生产规模,以“高效、智能、环保”作为产品发展方向,持续加强新产品研发力度,实现行业关键技术突破,进一步夯实公司技术实力,全面推动产品结构升级,优化公司利润来源,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巩固和提升公司的行业地位。
公司建立了《产品开发控制程序》、《研发部绩效管理细则》等一系列制度,对研发项目立项、评审、研发经费核算、研发人员绩效考核等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了良好的研发工作运行环境。
二、公司经济效益分析上一年度,xxx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535.61万元,同比增长16.86%(3539.01万元)。
其中,主营业业务单晶硅棒生产及销售收入为22981.62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93.67%。
上年度营收情况一览表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5052.45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48.52万元,增长率14.73%;实现净利润3789.34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09.24万元,增长率12.11%。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第三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一、单晶硅棒项目背景分析从生产工艺来看,单多晶生产工艺差别主要体现在拉棒和铸锭环节,其中单晶硅棒工艺对设备、生产人员的要求严格,早期单晶硅片因长晶炉投料量、生长速率、拉棒速度等方面技术不够成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而多晶硅锭使用铸锭技术成本优势明显而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截至2018年底,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已达510GW。
光伏年新增装机量已由2007年的2.9GW增至2018年的103.9GW,装机规模增长了近35倍。
2018年全球共有103.9GW的光伏装机并网,相比2017年的105GW,呈现出下跌的现象,下跌幅度1.1%。
近几年,全球发电结构中,化石燃料和核能均占75%左右,而再生能源占比虽然在逐步提高,但也在25%左右,其中,光伏发电占比仍然较低,2017年度,通过光伏的发电量仅占全球总发电量的1.9%,成长空间巨大。
2018年全球光伏发电渗透率为2.6%,仍处于较低水平。
光伏渗透率较高的国家包括洪都拉斯(14%)、德国(7.9%)、希腊(7.5%)、意大利(7.3%)、智利(7.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