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反思我的课堂教学记忆中,在原来的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各种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课堂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以及学生学习成绩、表现的评价者,甚至是评判者,可以说老师的地位是绝对的权威。
而新时代的师生关系已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递,更为重要的是以师生情感交流为纽带,努力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最近,在我们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一行人又亲自到淄川实验中学学习,使我有了更大的触动,更深深感到教改的责任之重大。
回忆十几年来的教学历程,我对教学改革有了一些粗浅的看法,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第一、发挥学生主体性,让课堂活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认为,学生在数学方面以及各个方面的的发展,只有在学生的有意义的实践中才能够实现。
因此,在我的课堂中,我觉得我能够做到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情境需要去调适教材。
而且我能够注重教与学方式的改变,探索多样化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
并且在课堂教学中,我一直坚持以生为本、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求问题,去发现问题,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让不同的学生学不同层次的数学,让课堂活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投身课改,响应课改。
我一直在学校的指引下投身课改实践,努力改变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索和运用启发式、探索式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作与交流。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特别是小组合作教学的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第三、用心用智,结合教学实践,针对每个阶段的问题做好调整,从细节做起。
例如,有一个阶段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我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了一些做法:
1、结合我校的小组合作教学,每节课预设几个小组,争取让多个不同的小组展示,尽量不要重复叫某一个小组。
初一的学生,多数表现欲还是比较强的,即使没有很成熟的观点,也会积极发言,起码有那种欲望,因此,老师要给予学生尽量多的机会,而且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积极评价,促进学生更加积极的加入课堂。
2、对于学生的课堂展示要求,要尽量细化。
交流、展示什么问题——在交流之前就明确到位,并且注意给学生的是明确的有挑战性的任务,有探究、交流的必要性,并且是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
哪位同学展示——在准备展示时提出,一个可以考察学生小组的交流成果、交流情况,有没有滥竽充数、充当看客的;另一个可以给每一个同学提供展示的机会。
当然这就要求老师要有计划性,不可以天天叫那几个小组。
3、注意课堂评价。
展示之后的评价——让学生谈谈建议(优点、缺点),大力表扬优点;教师对于学科方面的好的做法,也好大力表扬,不要吝啬表扬的语言。
展示之后的量化得分——初一学生对分数看的很重,因此要尽量把得分说出来,写到小组得分栏内。
4、及时做好课后评价。
这包括学生的个人和小组评价等,并适当及时的给与鼓励及小小的物质奖励,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忽视。
合作学习之初,学生不太会合作、不太会交流,教师要加入部分小组,作为小组一员给予指导。
并且这种指导要遍及每个小组。
对于有难度的问题,学生小组合作也难以准确解决时,教师要果断的调控,适时的点拨。
6、学生的训练要做好监控。
学生的课堂参与,不仅仅是回答问题、小组交流的参与。
课堂训练的参与不正是人人参与吗!因此教师要注意做好监控,尽量多让学生板演,台下同学要做好关注,不允许任何一个同学掉队。
上述内容只是一个时期结合某一问题自己的浅显的认识与相关的做法。
可以说,不仅仅是这一工作,任何的教学工作都是如此。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坚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与能力的工作态度,积极认识学习课标,积极投身课改,做好我的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