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人精神

铁人精神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关于铁人精神的调查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关于铁人精神的调查报告
1、了解大庆的历史
大庆这片地区在没有发现石油时,最早的名字原叫萨尔图,早在1898年沙俄修建中东铁路时,在此建立了萨尔图站。

1947年人民民主政权在此一带建立了几个牧场,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了红色草原牧场,1955年松辽石油勘探局开始在东北松辽盆地进行石油资源钻探并发现了石油,又把这个地方名为大庆。

1959年秋天“松基三井”喷出了工业性油流。

从1960年起经三年多的努力探明了大庆油田地质储存并投入了开发。

同年十二月周恩来总理庄严宣布:我国需要的石油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了。

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

就是在1959年,石油会战开始了,这里来了很多铁人——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人。

他们不仅为这里带来了石油,让中国甩掉了贫油的帽子,也为大庆带来了一种不变的铁人魂,让我们至今不能忘怀,仍继续延续着铁人精神的光荣传统。

于是我也怀着无比的崇敬来到了大庆铁人纪念馆来学习。

2、我来铁人纪念馆参观
首先我用身份证换了一张票,然后进入展览馆在导游的带领下进行参观。

我们参观了铁人生前吃的、穿的、用的,有的是照片,有的是实物,还有一些是影像资料。

展览馆采用了逼真的模型,来刻画当时条件的艰苦。

那里有很多座房屋,都是土坯房。

当时石油老会战来到这里的石油人,看到的到处是荒凉的草地,当时还正值寒冬,打井的地方什么也没有,只有在很远的地方才有人家,大伙只好住牛棚马棚,用牲口草做床做被,后来自己盖起土坯房。

房子里冬天很冷,王进喜就带头在里面搭起土炉子和火盆用来取暖。

通过纪念馆里的情景模拟可以看出,那时候晚上只能靠洋油灯那微弱的光亮来照亮室内。

可就是这样艰苦,王铁人和战友们依然坚持,为了国家甩掉贫油的帽子,为了人民过上更光明的生活。

王铁人为战斗暴风雪,豪迈地写下这样一段诗句:“北风当电扇,大雪是炒面。

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

干!干!干!”他那急切想要为国家甩掉贫油帽子的心情也说的那么有力:我恨不得一拳砸出一口井来,把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打井的地方是荒郊野外,到处是未开垦的荒地,要吃菜也只能挖些野菜,展览馆陈列着几样野菜:灰菜、婆婆丁、黄花菜。

也许你会说婆婆丁和黄花菜现在好贵呢,可是试想一下天天吃着这几种野菜还要出大力气打井,怎么吃得消?可就是这样,还是有“人拉肩扛运钻机”“破冰取水脸盆运”等等这样惊人的实事。

王进喜是自从那一次伤腿尚未痊愈,就二话不说的跳入水泥中当起搅拌机。

此事一经传开,邻居赵大娘就说他是铁人,由此“铁人”的绰号便传开了。

王铁人是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下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记录,发展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工业线上一面火红的旗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油田铁人”。

2.1、王铁人的铁人事迹
(一)煤气包压醒了铁人:1959年王进喜在“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的称
号。

王进喜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9年,他作为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群英会,看到大街上的公共汽车顶上背个大气包,他奇怪的问别人:“被那家伙干啥?”人们告诉他:“因为没有汽油烧,烧的煤气。

”王进喜后来说:“北京汽车上的煤气包把我压醒了,真真切切地感到国家的压力、民族的压力,忽地一下子都落到了自己肩上。

”1960年春我国石油战线传来喜讯,发现大庆石油,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在大庆展开,许多困难接踵而来: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喝住都成问题,下定决心: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要高速度高水平的拿下大油田。

我想正是这种勇于肩担历史赋予的重任以及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使他坚定并克服万般险阻与困难去完成这项任务,而我们这几代孩子离那个时代仿佛很远,我想这正是我们要通过回顾前辈的艰旅历程而重新拾回的:民族自尊和责任感!
(二)人拉肩扛运钻机:钻机到了吊车不够用,肩拉人扛,奋战了三天三夜把38米高22吨重的钻机运到井场,矗立在了寒风凛凛的荒原之上,“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三)破冰取水脸盆运:要开钻了,可水管还没有接通。

王进喜振臂一呼,带领工人到附近水泡子里破冰取水,硬是用脸盆水桶,一盆盆一桶桶往井场里端了50吨水。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一句多么朴实却又坚定的话,显示了铁人战士们当时的坚定决心,一心要为我们的祖国打出石油来,因为在他们的心中有铁人的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没有血液,心脏就停止跳动;工业没有石油,天上跑的地上飞的海上行的,都要瘫痪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啊!就是这种责任感,促使他们不敢有一丝毫的懈怠也没有一句怨言地勤恳工作着,他们的魄力是值得我们这些人钦佩的!铁人这首诗将石油工人描绘的可以说是毫不夸张、恰如其分的:“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


在水泥中用身体当搅拌机,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但是本着“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苦干5天5夜,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

几百斤重的钻杆砸伤了他的腿,他拄着拐继续坚持指挥,一天突然发生了井喷,由于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粉王进喜当即决定用水泥代替,当时没有搅拌机为了不使井被水泥堵死,王进喜果断地扔掉双拐带头跳入泥浆池中用身体搅拌,井喷才得以被制服。

这种勇气可以说至今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要坚信,无论何时,任何困难都无法难道我们,只要想到办法,并勇于去实践,否则不去尝试而一味却步不前,那么前方的道路你也不知道是否行得通或能走多远。

2.2、铁人的工作思想与态度
王铁人的工作态度也很是严谨,有一次打了一口井,这口井的误差可以说是很小了,队友说就这样吧,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王进喜坚决不同意,队友急了,说打一口井十几万,损失不起呀,但铁人说,打井就要严格遵守标准要对打得井负责。

正是铁人说过:干工作要
为油田负责一辈子,要经得起子孙万代的检查。

这种严谨认真的精神应当提倡学习,任何事就怕一个马虎,“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还有铁人提出的三老四严: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

三要四个一样:要甩掉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二要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三要赶超市级先进水平,为国争光。

黑田和白天一样,领导在和不再一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样,有没有人检查一样。

王铁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陈列馆里有一辆摩托车,那是他用来夜间巡逻的,无论天气是多么恶劣,这项巡逻任务从没有间断过。

我在参观时仔细观察了铁人的开会笔记,看到有很多错别字,不禁想人非圣贤啊。

但是铁人也不仅仅只是打井,他还号召工人们一起学习认字,学习之于他们,铁人是这样形容的:认识一个字像翻过一座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毛主席。

我以前也觉得学习科学知识是件很费力的事,很多新事物都不会一下子接受,人又比较懒,但是我看见铁人有一个小笔记本是用来练习写字的,他的字体歪歪扭扭,一个“何”字也写了好多次,此时此景,我有些不好意思,为自己曾经那些懒惰的想法感到羞愧。

3、我的观后感想
在铁人身上,我感受到了满腔的爱国热忱。

,一列破旧的火车把王进喜和他的1205钻井队从甘肃玉门油田拉到了大庆。

作为石油大会战的主力军,王进喜和他的队伍肩负着让新中国甩掉贫油帽子的希望。

在建国初期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施工设备严重缺乏。

为了让新中国用上自己开采的石油,王进喜在大会战动员大会上喊出了“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北风当电扇,大雪当炒面,天南地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铁人用这种以苦为乐,不向恶劣环境低头的精神深深感染着身边的人。

他带着他的团队用撬杠抬,用大绳拽,将数吨重的泥浆泵拖上井架。

他们用血肉之躯和钢铁般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连续数昼夜的奋战,使大庆第一口油井终于开钻。

铁人正是把自己对祖国、对民族的热忱,化作了对工作的动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

在新一代的铁人身上,我看到了铁人精神的延续。

影片塑造了一位新时代石油工人刘思成。

作为大庆石油工人的后代,刘思成深受铁人精神的影响。

但在经济发展的今天,他的所作所为却得不到周围人的理解与认同。

作为单位的业务标兵,他曾经孤独、困惑过,但是,在工友失踪的突发事件面前,他义无反顾地踏上寻找工友的征途,让铁人精神在新一代身上得以回归。

同铁人时代相比,我们虽然拥有了现代化的先进设备,却缺少了一种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我们多了一份对金钱名利的追求,却少了一份纯净的心灵,美好的向往;我们多了一份对物质上的要求,却少了一份精神上的奉献......在经济危机的今天,在吉化掘起的未来,正是需要我们拥有这种敢于吃苦,勇于奉献,不计较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铁人精神。

作为新时期的我们,如何能让生命过得更有价值,如何能让人生活得更有意义,我想那就是无论我们做什么,都要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都要将铁人精神进行到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