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爵士乐在音乐剧中的地位与作用

爵士乐在音乐剧中的地位与作用

题目浅析爵士乐在音乐剧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姓名与学号林嘉颖 **********指导教师张重辉年级与专业机械电子工程0902所在学院机械工程学系浅析爵士乐在音乐剧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摘要自从爵士乐诞生并进入音乐剧,便一直为音乐剧带来源源不断的激情,活力与惊喜。

本文以《芝加哥》,《西部故事》,《爵士歌手》等经典音乐剧为切入点,通过对爵士乐与音乐剧各自的发展历程与特点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爵士乐不仅在音乐上充实着音乐剧的构架,而且在音乐剧的戏剧特征,情感表达,情节发展,精神内核,及商业支持,等各个方面影响着音乐剧的发展。

随着多种音乐的不断融合,爵士乐也会在这个大背景下吸收各种音乐风格的精华,同时更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特点,在音乐剧中将有进一步的发展,他的地位也不会因为音乐的融合而被削弱。

关键词爵士乐音乐剧发展地位一追根溯源1.1爵士乐的起源与特点有关爵士乐的起源素有多种说法,但是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其起源于19世纪末的新奥尔良。

当时的历史背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1 首先爵士乐是一种“混血产物”——以英美传统音乐为基础,混合了布鲁斯、拉格泰姆(拉格泰姆自身就是欧洲和非洲音乐传统集大成的一种音乐形式),及其它音乐类型(如蓄奴制时代的做工歌曲、儿歌及舞曲等)(文献【1】)。

在当时的新奥尔良是多种文化流派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地方,这也更加加快了爵士乐的发展。

爵士乐起源的多样性从根源上表明了爵士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正是由于爵士乐的多样性使其能够不断向前发展变化,因此为音乐剧提供了大量音乐素材。

2 在17世纪中期之前新奥尔良地区白种人和黑种人之间的通婚促进了欧洲与非洲传统的融合。

这些通婚后繁衍下来的子孙后代,称作克里奥耳人。

与传统黑人不同,克里奥尔人一般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们的音乐完全继承了欧洲音乐的传统。

(文献【2】)但是随着社会和法制的变革,克里奥尔人的社会地位不断下降,最后与纯血统黑人无异。

这样的落差使他们的音乐中刻画了一丝伤感,对社会不公的嘲弄与讽刺,但爵士乐却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因为这种社会地位的调整使得欧洲音乐传统和非洲音乐传统(黑人所代表的)更为便利地融合。

这样的融合使爵士乐既有古典音乐在旋律上与作曲手法上的支撑,也具有了非洲音乐中的节奏,自由精神,欢乐却略带忧郁的曲调的影子。

坚实的古典音乐基础使爵士乐多了一份底蕴,使之进入音乐剧成为可能,同时切分节奏,自由的鼓点,略带忧伤的曲调,使其有潜力为音乐剧注入新鲜血液并从此在音乐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总体看来,爵士乐具有节奏明快而不规则,旋律略带忧郁,(一般的音阶mi 和xi 都做了降半调处理,以增强旋律的忧郁色彩),这种对社会现状的忧郁情结和一笑置之的无奈和消极态度都能在社会大众中产生共鸣,由此得以流传。

同时节奏的不规则性和摇摆感使人很容易感到耳目一新,久唱不腻。

再加上演奏乐队的即兴发挥摆脱了乐谱的束缚而变得更加自由,更加简单随意,也更加易学。

同时大批歌剧大师如格什温,勋伯格等将爵士风格引入创作中,使得爵士乐在更广泛的阶层中逐渐受到重视,这也为爵士乐后来进入音乐剧打下了基础。

1.2爵士乐走进音乐剧音乐剧在20世纪初盛行,几乎与爵士乐在同一时间段出现。

这便决定了他们具有相同的大背景——20世纪初工业得到了无以伦比的飞跃,城市文化也相应繁荣发展,为了满足更多中产阶级或是工人的需求,集歌舞剧一身的轻喜歌剧音乐剧呼之欲出,同时爵士乐也在这个时候融合各家之长自成一体。

共同的背景,面向几乎相同的观众,使他们的结合也成为必然。

音乐剧中最早的音乐俗语也正是是“爵士乐”.而随之兴起的爵士舞又给音乐剧增添了无穷的生命力.它在形式上是放荡不羁的.在道德上是反传统的,但这正迎合了当时到美因青年的心理需要。

(文献【7】)1914年《当心你的脚步》(Watch out your steps)的上映,标志着爵士乐正式走进音乐剧。

艾尔文·伯林作出了那种精细的切分音拍子的歌曲,使得美国的音乐剧舞台与爵士音乐永远结了不解之缘。

后来,格什温兄弟创作的《女士,好样的》就开创了音乐剧自成一体,广受欢迎,美国音乐剧也掀开了它的新纪元,作品逐步趋于成熟。

随后,在20世纪40~60年代,受欧洲轻歌舞剧和爵士音乐的影响,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百老汇音乐剧经典剧目如《俄克拉荷马》(Oklahoma,),《窕窈淑女》(My fair lady),《西区故事》(West side story),《芝加哥》等,其中的爵士音乐也久经传唱,让人耳熟能详。

可以说,没有爵士乐的注入,就没有百老汇的辉煌。

那么爵士乐又是从哪些方面深刻影响到音乐剧,特别是美国音乐剧的发展?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一探讨。

二多维渗透——爵士乐对音乐剧各方面的影响2.1 作为音乐根基支撑起整部音乐剧的构架.爵士乐摇摆的节奏,略带悲伤,对世界不公又抱有玩世不恭和淡然相对的态度,这便使他成为讽刺社会现实类音乐剧很好的音乐构架.正是因为它的随意,使音乐剧具有了更强烈的讽刺意味,更让人回味无穷.这其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芝加哥》了。

在《芝加哥》中,几乎全剧均由爵士音乐构成,轻松的爵士乐背后隐藏着沉重的社会现实,五光十色的生活舞台后隐藏着无尽的社会黑暗。

爵士乐的多元化赋予该音乐剧无穷的表现力。

首先爵士为观众构建了一个典型的二十年代的芝加哥社会——黑暗,混乱,浮躁,势利的媒体主导了社会的舆论导向。

开场的杀人场景便以轻快略带忧伤的爵士乐作为背景,气氛在鲜明的对比中被渲染得淋漓尽致。

其次爵士乐生动描写了剧中每个人的性格。

而后来的主要唱段《when you are good to mama》为罗西进监狱做铺垫,比利出现时仍是以一段典型的爵士《all I care about》生动描画了律师内心的虚伪势利,精明狡诈。

同时通过DJ的介绍,运用爵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由此爵士乐将整部音乐剧的构架完整地搭建起来,成为不可复制的经典巨作。

2.2 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在音乐剧中,人物的性格的刻画,心理活动的描写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由歌词,动作以及表情完成,而且通过音乐的表现力来进行。

而根据在音乐剧欣赏课上接触到的经典音乐剧以及掌握的资料,通过爵士乐来表现的人物形象均和欲望,魅惑和阴暗面有关。

在音乐剧《发胶》里,女主播的一段《螃蟹小姐》展现了她的魅惑,性感,以及昔日的无比美貌和风光。

这一段布鲁斯风格的爵士乐就很好的塑造了人物性格。

试想还有那种音乐能够表现她的成熟迷人,略带慵懒,像猫一般的优雅与高贵呢?当然还有略带阴暗与邪气的一面,这也为后来各种阴谋以及美色诱惑埋下了包袱。

当然在《发胶》中还有李翠莲对崔西妈妈美食的诱惑也运用了典型的蓝调爵士,极尽表现了美食的诱惑以及崔西妈妈不禁美食诱惑蠢蠢欲动的心理。

如果说用大调来表现光明的,自律的性格特征,而用小调表现温柔或凄美的人物形象,那么爵士的“降mi 降xi”的运用使他处于大调与小调之间——既有了降b大调的幽默感,而且又更带一点阴暗,正如播放爵士乐的时候的灯光永远不会是金碧辉煌的,而是略显幽暗的,神秘又让人充满幻想。

爵士乐对人物的塑造在《芝加哥》一片中也是运用得恰到好处。

如为了成名不惜任何代价,甚至无情地抛弃了世界上唯一深爱着她的丈夫的罗西,狂野迷人却又傲慢自私的女明星维尔马凯丽,看似道貌岸然,实则冷酷无情,唯利是图的律师比利等等,都通过一段段典型的爵士乐进行描画,在此不做赘述。

2.3 常用于表现典型的美国生活在音乐剧中特别是百老汇的音乐剧中,我们常可以发现爵士乐被运用于对美国生活,特别是西部生活的描画中。

爵士乐源于美国生活,自然也成为了美国生活的一个音乐缩影。

就像格什温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一样,许多作曲家将爵士风格融入了自己的创作构思中,或是以明显的爵士特征出现,或是运用了切分节奏,或者是运用了降“mi”降“xi”的音乐元素,但都能通过爵士反映典型的美国生活,并且体现美国人民乐观,热情,勇于开拓,崇尚自由的精神特质。

在《奥克拉荷马》中,几乎所有唱段都是用降B大调写成,同时像《cansas city》,《all er nothing》等都使用了切分节奏,爵士元素的使用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美国拓荒者们纯朴快乐,热情洋溢,积极向上的生活。

同样在《西区故事》中通过精妙的爵士风格音乐处理,表现了美国生活的活力与激情。

来自波多黎各的一群男女在地下车库的群舞表演,表达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外来移民心中积存已久的压抑和力量。

2.4 渲染快乐或者歌舞升平的气氛演奏爵士乐的主要乐器决定了它的出现绝大多数是喧闹的,热情的——长号尖锐,声音鲜明,能奏出滑稽怪诞的音色;小号的声音嘹亮而有穿透力;而钢琴,班卓琴等能够为爵士乐提供活泼而不凝重的和弦,这样便能使每一样乐器都站起来.相反,在普通交响乐中常使用到的弦乐器等,并没有在爵士乐中得到很大的应用——它们太过温润,强调整体性,难以融合爵士乐本身的自由不羁和热情洋溢。

爵士乐的乐器编排是不规整的,也没有一个特定的要求,这反而使他更具自由性,能够更贴切地表现纷乱的世界或是热闹的场面(这相对于交响乐团用不和谐和弦等手法来表现而言更为生动贴切)。

在《芝加哥》中更是运用了大量的爵士乐来表现歌舞升平的场面。

例如在维尔马凯丽出场时的唱段,在主旋律的背后便隐藏着社会矛盾的冲突,似乎让观众也闻到了剧中酒馆里的酒精味,烟味,和一丝血腥味。

这样的表现力,是其他音乐类型所不具备的。

在《奥克拉荷马》爵士元素的运用使全剧洋溢这快乐向上的气氛,从而才有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强大力量。

2.5 作为剧本素材运用于音乐剧当中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便将爵士乐作为剧本的素材,情节发展的线索应用于音乐剧中——年轻的杰基·拉宾诺维茨不顾他虔诚的犹太家庭的传统最终成为一名杰出的爵士乐歌星的故事。

作为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在当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爵士这一题材运用于第一部有声电影中,足显其对当时美国生活的影响之重要性。

当然这一题材的运用也使音乐剧增色不少。

三爵士乐音乐在音乐剧中的发展趋势当代音乐剧的发展呈现着多种音乐元素融合的特点。

像《芝加哥》这样的以爵士乐独当一面的音乐剧并不多见,但是基于以上所提到的,爵士乐在音乐剧中的多种功能以及难以磨灭的地位,将爵士乐作为一种音乐元素注入到音乐剧中的做法更为普遍。

但这并不意味着爵士音乐特点的削弱,相反它的风格更加浓郁鲜明,他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更加明确。

例如在2001 年拍摄的音乐剧电影《红磨坊》,将古典,爵士,朋克等音乐有机融合在一起,将观众带到了一百多年前那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中。

又如在《妈妈咪啊》中的《waterloo》就带有明显的爵士乐节奏,结合电子乐的伴奏,也为发展了近百年的爵士乐添上了现代气息。

在风靡全球的《猫》中也是多出运用了爵士乐(如《jellicle ball》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