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印迹技术及应用林凯城1李永莲2(1.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广东揭阳522000;2.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广东广州510300)摘要:分子印迹技术是构建高分子聚合物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成熟。
所构建的纳米孔穴与印迹分子在空间形状、大小以及作用点上相匹配,所以能被印迹分子高效地选择性识别出来。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离子、小分子、大分子等的印迹。
文中阐明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简述了分子印迹技术的主要制备方法,并展望了光子晶体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分子印迹;聚合方法;应用中图分类号:Q50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896(2012)12-0026-05分子印迹技术最先应用于20世纪40年代Paulin首次提出抗体形成学说[1],为后来分子印迹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972年,Wulff在分子印迹技术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首次成功制备出分子印记聚合物(MIPs )[2]。
1993年Mosbach开展的有关茶碱分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研究也取得巨大成就,并在《Nature》上发表了相关的论文。
从此,分子印迹聚合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为其具有高度专一性和普适性,并且广泛地应用于化学和生物学交叉的新兴领域,如模拟酶、药物分析、催化剂、色谱分析与色谱分离、仿生传感器等方面,受到世界关注并迅速发展。
高分子聚合物的合成,在合成之前将印迹分子加入到功能单体之中,两者之间发生化学作用,与此同时,加入交联剂及引发剂,通过一系列的聚合反应形成一个固态高分子化合物,这个化合物是高度交联的,接着将印迹分子从高分子中移除,这个可以利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移除,经过这个步骤之后,大量的空腔结构就在高分子化合物的内部形成并存在了,通过这些空腔结构内各官能团的位置以及它们各自的形状,空腔结构可以与印迹高分子进行互补,并且还能发生具有特殊性能的作用。
分子印迹技术各方面的研究也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开展工作的。
功能单体和印迹分子之间存在的化学作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共价键,另外一个是非共价键,其中又以非共价键作用方式的应用较多,它包括离子键作用、疏水作用、氢键作用等。
图1典型的分子印迹步骤[3]当前,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的聚合物,由于其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和惊人的立体专一识别性,全世界进行MIPs的研究与开发的国家至少有10多个国家,包括日本、美国、德国、中国等,另外还有企事业单位和学术机构,其总数也不少于100个。
但是,由于目前所利用的制备聚合物的分子印收稿日期:2012-09-04作者简介:林凯城(1983-),男,广东揭阳人,助教,研究方向:化学传感材料。
第5卷第6期2012年12月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ofQingyuanPolytechnicVol.5,No.6Dec.201226迹技术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所制备的MIPs对目标分子的结合量较少、可接触性差、达到结合平衡时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制备过程中所使用的印迹分子难以完全洗脱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近年来分子印迹技术的聚合方法,并介绍分子印迹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1制备聚合物的分子印迹技术的聚合方法功能单体和印迹分子之间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多重作用点。
根据作用方式的不同,分子印迹技术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1共价法(预组装法)该方法是由Wulff等[4]创立。
在此法中,功能单体和印迹分子通过不稳定的共价键相连,在聚合前,通过印迹分子和功能单体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生成西夫碱、硼酸酯、缩醛和缩酮等的衍生物,再合成高分子聚合物,这一步骤通过加入交联剂进行聚合反应制得,接着去除印迹分子即可以得到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这个可以通过水解等方法实现,该聚合物是共价结合型的化合物。
目前,通过分子印迹技术获得的MIPs主要有甘油酸、糖类、扁桃酸,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菌类,联辅酶,芳香酮以及二醛类等化合物。
共价结合型的MIPs不适合于快速识别化合物,因为其所受到的限制较大,并且分子之间的共价作用力比较强,热力学平衡状态难以达到,这是由于其与印迹分子的解离与结合速度比较缓慢,另外,其与生物识别的作用机理相差甚远,且操作难度较大,因此发展比较缓慢。
1.2非共价键法(自组装法)该方法主要是由Norrlow等[5]创立。
在此法中,单体主要通过较弱的分子间作用力在模板分子周围进行自组装。
制备MIPs最有效且最常用的方法是非共价键法。
制备MIPs的非共价键主要有金属与配体的络合作用、偶极作用、π-π电子键、氢键、静电作用力、疏水作用和范德华力[6-7]。
其中又以离子作用最为重要,另外是氢键的作用力。
但在制取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的一系列过程中,通常制得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选择性较低,这是由于使用了单一的作用方式的结果,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为了制备具有高选择性和分离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一般都使用多种作用相互结合的方式。
非共价法的模板分子容易除去,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具有更接近于天然分子的识别系统,如“抗体一抗原”等,这是与共价法相比所具备的优点。
为了改善印迹的效果,还可以在印迹过程中同时提供多种单体,这样就可以给模板分子提供更多的相互作用效果。
所以,分子印迹技术中的非共价法成为了研究热点,并且发展非常迅速。
2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制备技术具有的特点通过以上对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的聚合方法的介绍,可见MIPs主要具有下面三个方面的特点。
(1)可预定性。
也就是说,不同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可以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制备。
(2)可识别性。
也就是说MIPs可专一地识别印迹分子,这是因为MIPs是按照模板分子定做出来的。
(3)实用性能。
也就是说MIPs由于它是由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出来的,具有抗恶劣环境的能力,这是天然的生物分子识别系统如受体与激素、抗原与抗体、酶与底物所不具备的优点,所以说MIPs能表现出长的使用寿命和高度的稳定性。
3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各要素的选择3.1模板分子甾醇类、金属离子、碳水化合物、羧酸类、有机胺类、氨基酸、蛋白质及核酸都可以用于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所以说在非共价型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中,模板分子几乎不受什么限制。
而如果用金属晶体、细胞[22]等大分子作模板分子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却有一定的困难,虽然在这方面也有一些相关的报道。
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一般选用有强极性基团的化合物,这样能制备出高选择性能的MIPs。
另外,也可以选择能与功能单体形成氢键的印迹分子,因为氢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并且作用力较强,制备出的MIPs也同样具有高选择性能。
3.2溶剂溶剂对非共价型MIPs的制备有很大的影响,能影响分子的形态和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并且有第5卷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27致孔作用。
印迹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可能存在某种作用力,因此制备时必须选择合适的溶剂,所用的溶剂最好能够促进功能单体与印迹分子之间更好结合,并且对印迹分子不能有干扰效应,另外溶解度也要高一点。
一般来说,尽可能选用苯、甲苯、二甲苯、二氯甲烷、氯仿等介电常数较低的溶剂,因为极性强的溶剂会干扰功能单体与印迹分子之间形成氢键,或者降低两者之间的作用力,导致生成识别能力较差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
当然,功能单体与印迹分子之间也可能存在疏水作用,如果采用的溶剂是四氢呋喃、乙腈、丙酮、乙酸乙酯、N,N-二甲基甲酰胺、甲醇、乙醇甚至醇水混合液,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在分析时可能会造成识别作用减弱,这是由于受溶剂的影响,发生了溶胀现象,导致结合位点的三维有序多孔结构发生改变。
所以,在进行吸附与聚合反应时,为避免发生溶胀现象,所用的溶剂最好一致。
3.3功能单体制备共价键型印迹聚合物时,功能单体一般使用醛、含有乙烯基的硼酸、胺、酚和二醇或者含有硼酸酯的硅烷化合物。
分析糖类衍生物异构体时,单体通常使用4-乙烯基苯硼酸,这是由于邻二醇基团和硼酸能形成酯键,并且易于形成也易于断裂、可逆性好。
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三氟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4-乙烯基苯乙酸、1-乙烯基咪唑、4-乙烯基吡啶、2,6-二丙烯酰胺吡啶、N-丙烯酰胺基丙氨酸、β-环糊精和含乙烯基L-缬氨酸的衍生物等常用做非共价型印迹聚合物的单体,其中α-甲基丙烯酸分子内有一个碳碳双键和一个羧基,可以与胺、酰胺、离子键、氢键、羧基化合物和氨基甲酸酯等相互作用,因此是最常用的。
3.4交联剂目前制备MIPs最常用的交联剂之一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这种交联剂制备时容易纯化,价格便宜,而且能制备出性能比较稳定的分子印迹聚合物。
另外,常用的交联剂还有3,5-二丙烯酰胺基苯甲酸、二乙烯苯、三甲氧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L-二丙烯酰胺基苯丙醇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RA)、N,N'-亚甲基二丙烯酸胺等。
3.5链引发方式通过自由基引发聚合反应是制备MIPs的一般方法,光照、加压、加热、电合成是一些常用的引发方式,这些方法中最为普遍的是低温条件下光照引发的应用,特别是以紫外光引发应用最多。
当然也经常应用热引发方法,但如果化合物对热不稳定就不能应用。
最常用的引发剂有偶氮二异庚腈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
3.6聚合方法封管聚合、表面印迹、悬浮聚合、膜制备技术、原位聚合等是一些常用的聚合方法,并且目前以封管聚合最为常用,该方法是在惰性溶剂(甲苯或氯仿)中,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功能单体、印迹分子、引发剂和交联剂,溶解成为澄清溶液,然后将溶液转移到一个玻璃安培瓶中,经超声波脱气,氮气除氧等一系列步骤之后,真空条件下将安培瓶密封,再用紫外光照射(在室温下波长通常为366nm)或热引发(60℃ ̄120℃)使得发生聚合反应,聚合24h后得到块状聚合物,再将块状物粉碎、研磨,筛选其中适度大小的粒子,接着将模板分子洗脱去除,最后真空干燥即完成。
封管聚合方法的实验装置简单,合成操作条件易于控制,便于普及,并且能制备具有高度“记忆功能”、对印迹分子有很强的识别特性和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
当然,这个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点,首先是繁琐的粉碎、研磨、筛选等预处理操作,最终得到的是均匀度较差的粒子,而且没有很高的制备率(约是总量的50%左右)。
4目前制备聚合物的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4.1应用于色谱分析[8]在色谱分析方面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主要有两个应用:前处理样品(分离、提纯、浓缩)和分离手性物质。
利用MIPs的特异识别性能分离混合物,这是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研究领域中的一个。
最近几年,特异选择性分离工作、立体方面的相关工作已完成了。
其能印迹的分子的范围比较宽广,在各种印迹技术中已经广泛应用了许多大分子化合物(比如蛋白质)和小分子化合物(比如药品、碳氢化合物和氨基酸),并且也总第26期林凯城李永莲分子印迹技术及应用第6期28用于HPLC、TLC和CE分离中制备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