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1.1 概述1.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年产1万吨有机肥项目项目建地点:项目承办单位:1.1.2 建设单位概况本项目由巴尔虎旗特泥河农牧场出资建设。
特泥河农牧场位于巴尔虎旗东部,隶属于海拉尔农牧场管理局,是大型农牧结合国有场。
连续十几年盈利,是巴尔虎旗、海垦区、呼伦贝尔市、自治区政府和农业部表彰的先进单位,年利润千万元,银行信用等级AA+。
有农业、工业、科研、卫生等19个独立核算单位,总人口5535人,现有总资产13210万元,固定资产9589万元,净资产总额11185万元,负债2025万元,资产负债率15.3%。
2006年生产总值9458万元,总收入8424万元,总支出6298万元,利润总额2126万元,人均纯收入9600元。
特泥河农牧场主要以农牧业生产为主,有耕地37万亩,全部机械化耕作,牲畜存栏2.6万头(匹只),年播种面积26万亩,粮食油料总产超亿斤,主要以种植小麦、大麦、油菜为主。
特泥河农牧场六队位于特泥河农牧场西边,是西边生产队的中心队,有农牧户182户,543人,耕地面积3.6万亩,年播种面积2.4万亩,全部机械化耕作,年收入926万元,牲畜总计3459头匹只。
1.1.3 建设项目实施地点概况特泥河农牧场六队位于巴尔虎旗境,场部的地理位置东经119.31度,北纬49.55度。
距呼伦贝尔市45公里,西北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相望,于拉布大林农场、谢尔塔拉农场、哈达图农场、浩特陶海农场接壤,海拉黑公路贯穿场区。
农牧场土地总面积196万亩,草场88万亩,有56万亩可利用草场。
农牧场气候类型为寒温带大陆季风气候,特点为雨热同季,正常年份年降雨量为340毫米,属于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候-2.6C,日照时间2680-2950小时,无霜期90-110天,适宜小麦、油菜生长。
项目区西与呼伦贝尔市相通,谢尔塔拉农场、哈达图农牧场;南与牙克石市相通,莫拐农场、牙克石农场及周边20多个小农场相邻。
交通十分便利水电充足,通讯便捷,机械化程度高。
特泥河农牧场六队位于特泥河农牧场西边,是西边生产队的中心队,并有海特公路经过,周边有四个农牧结合队,最近的队九公里, 最远的队十公里,交通、电力、通讯便利。
1.1.4 研究工作的依据与围(1) 研究工作的依据《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2002年)特泥河农牧场提供的数据与资料;(2) 项目建设应遵循和执行的国家和政府有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 (1989年12月)《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 (2000年3月)《中华人民国可再生能源法》 (2005年2月)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法》 (1986年3月) 《污染处理设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 (1989年5月) 《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1991年3月)《自治区农业环境保护条例》(1995年1月)《自治区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办法》(2001年7月)1.1.5 编制原则(1)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现行的设计、咨询行业有关标准及规(特别是强制标准);(2)精心设计,优化设计方案,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省建设投资,实现低投入、高产出。
(3)选用高效、低能耗设备,达到节能降耗减排的目的。
(4)各种数据要做到真实、可靠、准确,并且要符合国家现行的财税制度。
(5)加强环保设计,达到清洁生产,必须贯彻“三同时”的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
(6)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劳动保护原则,各种劳保设施要完善,确保安全稳定生产1.2 项目的提出1.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我国的国情和农牧业发展的趋势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可利用耕地面积非常少,属于人多地少的国家,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2亩,而且大部分耕地质量低下,由于多年的连续耕作和近几年气候变化的影响,直接造成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有机质含量平均在1.0%-1.5%之间,与发达国家平均5.0%的差距比较大,近几年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再加上施用技术落后等原因,使耕地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土壤肥力严重下降,根据相关部门调查结果表明,施用化肥、农药数量较多的地区,地下水硝酸盐含量普遍增大,化肥增产效益逐年减低,农产品蛋白质、氨基酸、糖分含量下降。
1972年联合国成立了“有机农业联盟”,近几年我国也成立了专门机构,大力推广有机农业的开发和应用。
开发推广绿色食品对于生态保护,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食品工业的发展,增进人民身体健康,增加农民收入,都有很深远的意义。
有机肥的施用,加快了有机绿色农业的发展,它不但改善了农作物品质,而且减少硝酸盐对人类食品的污染,增强了农作物的抗逆能力,保持土壤良好的供肥能力,有机肥的开发建设,充分利用了农牧场有机资源,改善了农牧场生活条件,净化了村屯卫生环境,促进了生态的良性循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不但取消了农业税,还增加了对种粮农民的各项直接补贴,同时农产品销售价格的大幅上扬,农场职工增加了收入,生产积极性高涨.该场农业为主导产业,年播种面积26万亩,年施用化肥3000多吨,由于长期施用化肥、农药,使土地板结,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增产缓慢,同时污染了自然环境和土壤环境,直接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上近几年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大副涨价,使农业生产成本上升,所以急需寻找一种能部分或全部替代化肥、改良土壤、优质高效、价格实惠的肥料,这就给有机肥加工生产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有机肥的推广和施用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发展了绿色有机农业,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了企业效益、职工收入的双丰收,所以有机肥的生产和加工,符合国家扶持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收入政策。
(2)巴尔虎旗养殖业解决自身环境问题的需要目前,巴尔虎旗养殖业每天产生大量粪便,这些粪便不经任何处理露天堆放,天长日久会自然发酵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成为细菌繁殖和传播疾病的传染源,并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每天该农牧场还排放出大量的牲畜尿液及圈舍的冲洗废水,这些污水也未经有效处理而排放到蓄水池,多次循环使用冲洗鹿舍后出现了污染物大量积累,水质恶化、臭气熏天,亦成为细菌繁殖和传播疾病的传染源,并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据2005年秋季监测,牧场污水严重超标,COD超标80~120倍,BOD超标110~150倍,SS超标21~25倍。
由于养殖区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污水越来越多,养殖户只能不断修建污水储蓄池储存这些污水。
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几年以后,养殖区周边到处布满污水储蓄池,污水充斥着整个养殖区,严重影响养殖区自身环境,同时也给地下水带来严重污染。
因此,迫切需要建设粪便污水处理设施。
(3)公共卫生安全的需要畜禽粪便污水不仅污染水体和大气,而且也是人畜共患病的主要载体。
畜禽粪便中不仅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并且孽生蚊蝇, 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
近年来由于人畜共患病,如疯牛病、禽流感、SARS的猖獗传播,促使人们充分意识到畜禽粪便污水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农牧场的主产品正是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鹿制品,食品安全问题尤其重要。
只有清洁、卫生的环境才能生产出安全、卫生、优质的肉制品。
(4)农牧养殖业规模化发展的需要规模化养殖可促进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是养殖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加速养殖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进程,是我国现代农业在市场竞争形势下的必然趋势。
传统的养殖以分散饲养为主,由于规模小,无法容纳更多、更新的现代化养殖技术和实行现代化管理。
而规模化养殖场则采用先进的养殖和管理技术,能大大提高养殖生产效率和饲料转换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但是,集约化的饲养方式也造成了畜禽粪便、尿液过度集中和冲洗水的大量增加,如果不对其进行妥善处理,就会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目前,我国畜禽养殖粪便污水已经成为部分地区污染的主要来源,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因此,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已经刻不容缓。
(5) 是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需要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强度的增加和围的扩大,草场退化和沙化情况日益严重,有资料表明自治区草原以过度农垦为主造成的沙漠化土地面积为44700km2,占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5.4%;以草原过度放牧为主的49900km2,占总面积的28.3%;农牧交错地区,占北方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40.5%,特别是草原农垦区,如后山的草原农垦区,沙漠化土地面积从50年代末期占农田面积的3%增加到70年代中期的13%,80 年代后期的25%;半干旱地带波状沙质草原区,占36.5%,如科尔沁草原沙漠化土地的发展,从50年代末期占草原面积的20%,增加到70年代中期的53%,80年代后期的77.6%。
如此严重的草原沙化问题,不仅严重的威胁到了草原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同时也影响了华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近年来在北方各城市发生的沙尘暴现象已经给人们敲响了警钟,随着2008年北京“绿色奥运”的临近,保护草原及农业区域的生态环境、促进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已经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为了保护草原生态,有必要通过“草→畜→粪→肥→草”的循环生态经济模式将植物营养物质和水分回用于牧草和青贮饲料的种植。
1.2.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 技术有保障本项目技术通过生物工程方法生产有机肥的研究,并研究出一套完整的生产工艺和制肥技术,所拥有的有机肥生产工艺技术、生物菌发酵技术、产品质量控制技术以及花卉、草坪、苗木配肥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这些技术在国外已经很成熟,。
(2) 国家政策对有机肥和有机农业的扶持在“十一五”的发展规划中,国家明确提出要将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工程作为重点发展项目,在政策上将给与大力扶持。
本工程将以往对环境破坏严重的牲畜粪便污水,变成市场急需的燃料资源和肥料资源,实现了生态良性循环,属于可再生能源建设和循环经济领域,是国家政策鼓励和扶持的项目,将会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2008年5月1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有机肥产品免征增值税的通知》(财税[2008]56号),《通知》指出为科学调整农业施肥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经国务院批准,今后纳税人生产销售和批发、零售有机肥产品将会免征增值税。
(3) 环境保护本项目利用禽畜粪便发酵后产生的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环境不排放有毒有害物质。
(4) 经济可行无论从清偿能力、财务赢利能力等方面,还是从敏感性、盈亏平衡等不确定性方面所进行的静态、动态分析,以及工程在经济、能源、卫生、环保等方面呈现出的巨大综合效益,都表明了本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1.3 推荐方案与研究结论1.3.1 建设地点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巴尔虎旗特泥河农牧场六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