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标识方法(仅供参考)

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标识方法(仅供参考)

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标识方法(文件仅供参考)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标识方法应符合GB/T13911—2008规定。

1. 标识方法1.1. 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的标识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见表1),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的通用标识如表2所示。

表1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的标识通常四个部分组成含义标识含义图例第一部分包括镀覆方法,该部分为组成标识的必要元素(图1)图1第二部分包括执行的标准和基体材料,该部分为组成标识的必要元素(图图22)第三部分包括镀层材料、镀层要求和镀层特征,该部分构成了镀覆层主要工艺特性,组成的标图3识随工艺特性变化而变化(图3)第四部分包括每部分的详细说明,如:化学处理方法(图4)、应力消除的要求(图5)和合金元素的标注(图6)。

该部分为组成标识的可选择元素(见1.2)图4图5图6表2金属镀覆和化学后处理的通用标识本信息镀层镀层镀层后处理镀覆方法本标准号- 基本材料/底镀层最小厚度底镀层特征中镀层最小厚度中镀层特征面镀层最小厚度面镀层特征典型标识示例: 电镀层GB/T 9797-Fe/Cu20a Ni30b Cr mc (见3.11.2)。

电镀层G B /T9797- F e/ C u20 a N i30 b C r.3 mc镀覆标识顺序说明:a). 镀覆方法应用中文表示。

为便于使用,常用中文:电镀、化学镀、机械镀、电刷镀、气象沉积等表示。

b). “本标准号”为相应镀覆层执行的国家标准号、或者行业标准号;如果不执行的国家标准号或行业标准号则应标识该产品的企业标准号,并注明该标准为企业标准,不允许无标准号产品;c). 标准号后连接短横杠“-”;d). 基本材料用符号表示,见表3常用基本材料的表示符号,对合金材料的镀覆必要时还必须标注出合金元素的成分和含量;e). 基本材料后用斜杠“/”隔开;f). 当需要底层时,应标注底镀层材料、最小厚度(单位为μm ), 底镀层特征有要求时应按典型标识(见1.2)规定底镀层特征符号。

如无特征要求,则表示镀层无特征要求,允许省略底镀层特征符号。

对合金材料的镀覆必要时还必须标注出合金元素成分和含量。

如果不需要底镀层,则不需标注;g). 当需要中层时,应标注中镀层材料、最小厚度(单位为μm ), 中镀层特征有要求时应按典型标识(见1.2)规定中镀层特征符号。

如无特征要求,则表示镀层无特征要求,允许省略中镀层特征符号。

对合金材料的镀覆必要时还必须标注出合金元素成分和含量。

如果不需要中镀层,则不需标注;h). 应标注面镀层材料及最小厚度标识。

面镀层特征有要求时应按典型标识(见2)规定注明面镀层特征符号。

对合金材料的镀覆必要时还必须标注出合金元素成分和含量。

如无特征要求,则表示镀层无特殊要求,则应省略镀层特征符号;i). 镀层后处理为化学处理、电化学处理和热处理,标注方法见典型标识规定(见2);j). 必要时需标注合金镀层的标识,二元合金镀层应在主要元素后面加括号标注主要元素含量,并用一横杠连接次要元素,如:Sn(60)- Pb表示锡铅合金镀层,其中锡质量含量为60﹪;合金成分含量无需标注或不便标注时,允许不标注。

三元合金标注出两种元素成分的含量,依次类推。

1.2. 金属镀层及化学处理常用符号金属材料用化学符号标识、合金材料用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元素符号表示、非金属材料用国际通用缩写字母表示。

常用基本材料的表示符号见表3。

2. 常用镀覆层的典型标识示例2.1. 钢铁基体上电镀锌层的标识2.1.1. 钢铁基体上锌镀层的标识见GB/T 9799的规定。

标识中有关电镀锌化学处理及分类符号见表4。

标示示例及说明如下:示例1: 电镀层GB/T 9799-Fe/Zn25 c1A该标识表示,在钢基体上电镀锌层至少为25μm,电镀后镀层光亮铬酸盐处理。

示例2: 电镀层GB/T 9799-Fe/Zn20 c2C该标识表示,在钢基体上电镀锌层至少为20μm,电镀后镀层彩虹铬酸盐处理。

示例3: 电镀层GB/T 9799-Fe/Zn25 c2D或电镀层GB/T9799-Fe/Zn25 c2D(黑色)该标识表示,在钢基体上电镀锌层至少为25μm,电镀后镀层深色铬酸盐处理(若有颜色要求应注明)。

表4电镀锌后铬酸盐处理的表示符号2.1.2. 镀锌的特点及标识要求a. 镀锌的特点锌在干燥空气中,比较稳定,不易变色。

在水中及潮湿大气中则与氧或二氧化碳作用或生成氧化物或碱性碳酸锌薄膜,可防止锌继续以氧化,起保护作用。

锌在酸及碱、硫化物之中极易遭腐蚀。

镀锌层一般都要经钝化处理,在铬酸或铬酸盐液中钝化后,由于形成的钝化膜不易与潮湿空气作用,防腐能力大大加强。

对弹簧零件、薄壁零件(壁厚<0.5mm)和要求机械强度较高的钢铁零件,必须进行除氢,铜和铜合金零件可不除氢。

镀锌成本低、加工方便、效果良好。

b. 镀锌层的厚度要求a). 环境对对镀层厚度的要求见表5注:表3.11-5环境对对镀层厚度的要求不确切,仅供参考。

同样的镀层厚度,用不同的铬酸盐处理其防腐能力是不同的。

如:在盐雾试验中,“深色铬酸盐处理”的镀层防腐能力超过“光亮铬酸盐处理”数倍(时间)。

d).标准(紧固件)普通螺纹可容纳的镀层厚度①. 6g、6H级螺纹可容纳镀层厚度见表6。

表6 6g、6H级螺纹可容纳镀层厚1.单个螺纹紧固件上的镀(涂)层厚度是不均匀的,两端比中不厚,长度与直径比越大,厚度差别也越大。

表中短规格是指等于小于5倍直径的螺钉或螺栓等;长规格是指长度大于5倍直径,但等于小于10倍直径的螺钉或螺栓等。

2.细牙螺纹基本偏差可容纳的最大镀(涂)层厚度按螺距选取3.6H级内螺纹需要电镀(或涂层)时,该螺纹在电镀(或涂层)后的实际轮廓也必须不超过以公差带位置H确定的最大实体牙型②. 6f、6e、6G级螺纹可容纳镀层厚度见表7。

表7 6f、6e、6G级螺纹可容纳镀层厚度表7 6f、6e、6G级螺纹可容纳镀层厚度(续)注:1.单个螺纹紧固件上的镀层厚度是不均匀的,两端比中不厚,长度与直径比越大,厚度差别也越大。

表中短规格是指等于小于5倍直径的螺钉或螺栓等;长规格是指长度大于5倍直径,但等于小于10倍直径的螺钉或螺栓等。

2.细牙螺纹基本偏差可容纳的最大镀(涂)层厚度按螺距选式中t____组平均厚度(μm);K____与镀层金属密度有关的系数;m0_______组电镀螺纹紧固件的质量;m1_______组电镀螺纹紧固件退镀后的质量(即:镀前质量)A____组电镀螺纹紧固件的面积(cm2)系数K的数值为:锌: K=1410, 锌的相对密度为7.7;镉: K=1160, 镉的相对密度为8.6;镍: K=1120, 镍的相对密度为8.9。

从可容纳镀层厚度来看,大部分镀锌层达不到防腐要求,所以应镀后进行防腐处理。

c.镀锌件镀后的消除氢脆处理要求在电镀的前处理和电镀过程中,由于氢的渗入和残留会产生氢脆,所以电镀后的高强度工件、弹簧、10.9级及以上的外螺纹紧固件或经表面淬火的自攻螺钉,以及带有淬硬钢制垫圈的组合螺钉等对清脆比较敏感,一旦出现清脆就会有延迟断裂的危险,因此,必须在电镀后4h之内和铬酸盐处理前应尽快进行消除氢处理。

消除氢脆的工艺为:将零件放入温度为190~220℃的恒温箱内,从达到规定的温度开始计时,保温时间见表8、表9。

表8 电镀后消除氢脆的热处理条件(不包括表面淬火工件)d.镀锌件镀前的消除应力处理要求,依据结构及使用要求参照GB/T9799和有关规定进行。

2.2. 工程用铬电镀层的标识2.2.1. 工程用铬电镀层的标识见GB/T 11379的规定。

标识中工程用铬电镀层特征符号见表10。

为保证镀层与基体金属之间的结合力良好,工程用铬在镀前和镀后有时需要热处理。

镀层热处理特征符号见表11,热处理特征标识见GB/T 11379。

标示示例及说明如下:示例1: 电镀层GB/T 11379-Fe//Cr50hr该标识表示,在低碳钢基体上直接电镀厚度为50μm的常规硬铬(Cr50hr)电镀层的标识。

示例2: 电镀层GB/T 11379-Al//Cr250hp该标识表示,在铝合金基体上直接电镀厚度为250μm的多孔铬电镀层的标识。

示例3: 电镀层GB/T 11379-Fe//Ni10sf/Cr25hr该标识表示,在低碳钢基体上电镀底镀层为10μm厚的无硫镍+ 25μm的常规硬铬电镀层的识。

示例4: 电镀层GB/T 11379-Fe/[SR(210)2]/Cr50hr/[ER(210)22]该标识表示,在钢基体上电镀厚度为50μm的常规硬铬电镀层,电镀前在210℃下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2h,电镀后在210℃下进行降低脆性的热处理22h注1:铬镀层及表面镀层和底镀层的符号,每层之间按镀层先后顺序用斜线(/)分开。

镀层标识应包括镀层的厚度(以微米计算)和热处理要求。

工序间不作要求的步骤应用双斜线(//)标明。

注2:镀层热处理特征标识,例如:[SR(210)1]表示在210℃下消除应力处理1h。

表11 热处理特征符号2.2.2. 工程用铬电镀的作用及标识要求a. 工程用铬电镀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沉积的铬镀层具有很高硬度和耐磨损性能,硬铬的维氏硬度达到900~1200HV,铬是常用镀层中硬度最高的镀层,可提高零件的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

镀硬铬可用于修复被磨损零件的尺寸公差。

b. 工程用铬电镀的标识要求a). 电镀前消除应力的热处理最大抗拉强度大于等于1000MPa(31HRC)以及机加工、研磨、锻造或冷成形过程中产生了张应力的钢件,在清洗和金属沉积前应进行消除应力的热处理,热处理的工艺和等级按GB/T 19350进行。

b). 镀后降低氢脆的热处理最大抗拉强度大于等于1000MPa(31HRC)的钢件及表面强化过的工件,镀后应进行降低氢脆的热处理,热处理的工艺和等级按GB/T 19349进行。

c). 工程用铬电镀层的典型厚度见表12。

表12工程用铬电镀层的典型厚度2.3. 金属基体上镀镍+铬、铜+镍+铬层的电镀层标识2.3.1. 金属基体上镀镍+铬、铜+镍+铬层的电镀层标识见GB/T9797标识的规定。

镀层特征标识见表13,典型标识示例如下,非典型标识参见GB/T9797:示例1: 电镀层GB/T 9797-Fe/Cu20a Ni30b Cr mc该镀覆标识表示,在钢基体上镀覆厚度20μm延展并整平铜+30μm光亮镍+0.3μm微裂铬的镀层标识。

示例2: 电镀层GB/T 9797-Cu/ Ni25p Cr mp该镀覆标识表示,在铜合金基体上镀覆厚度25μm半光亮镍+0.3μm微孔铬的镀层标识。

示例3: 电镀层GB/T 9797-Al/ Ni20s Cr r该镀覆标识表示,在铝合金基体上镀覆厚度20μm缎面镍+0.3μm常规铬的镀层标识。

相关主题